12.24 千年流浪民族吉卜賽人,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到處流浪?

  世界上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在世界流浪了千年之久,他們內心有著很強的民族性格,他們拒絕其他文化與變化,保守著內心關於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嚮往和天生的特質。他們用流浪抒寫著一代一代的歷史,出生時是起點,死亡時是終點。他們就是歐洲最大的少數民族吉卜賽人!

  身為中國人的我們,對吉卜賽人瞭解不多,只有在西方的歌劇以及小說中才能看到,他們是傳統的流浪者,是歐洲各國底層組成之一,沒有固定家庭和資產。在很多的小說中,他們都是一群可憐人,或許說成可憐並可恨的人群,因為流浪與貧窮的生活所演化出的特殊生活方式與求生方法而長期遭受歧視和迫害。吉卜賽人犯罪率的確較高,至今有許多人對吉卜賽人仍保有極其反面的印象,認為吉卜賽人是乞丐、扒手、小偷或人販子。

千年流浪民族吉卜賽人,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到處流浪?

  那麼真實的吉卜賽人到底是哪國人,他們為何要這樣流浪?

  吉卜賽人最初的時候生存在現在的印度北部,在公元一千年開始,吉卜賽人向外遷徙,經歷了中亞和中東各國,從波斯到土耳其,最後達到了歐洲,這次遷徙一共用了數百年,自十六世紀的時候,吉卜賽人已經遍佈歐洲

  至於吉卜賽人向外遷徙的原因,有學者稱,吉卜賽人的祖先是低種姓的印度教徒,應徵入僱傭兵軍隊後,升為剎帝利(即戰士)種姓,同時被派往西面以抵制伊斯蘭教國家的擴張。

  還有說法認,穆斯林征服印度北部後,其俘虜淪為奴隸並發展出自身獨特的文化,成為吉卜賽人的前身。

  吉卜賽人在開始的時候,就是作為底層的印度教徒,因為在戰爭中被伊斯蘭帝國俘虜,於是首批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開始了融合,而吉卜賽人的思想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改變的。

  從前他們階級分明的種姓制度是他們身上的枷鎖,而相比於伊斯蘭宗教文化,兩者之間的衝突劇烈。殘酷的剝削和壓迫當遇到開放的思想之後,自由和被奴役之間很好選擇。

  不過信念總是很容易被理解,而信仰的改變卻沒有那麼容易,於是接受新思想的吉卜賽人一方面不想待在印度被奴役,另一方面他們接受了自由的思想之後,也不想加入伊斯蘭這種制度嚴格的宗教國家,於是向著西方開始了探索和遷徙。

  他們坐著大篷車,從印度西北部地區進入波斯(現在的伊朗),經過亞美尼亞,到達東羅馬帝國。其後繼續西遷,到十五世紀時,他們到達了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1322年前後,曾經有五名弗朗西斯科教會的修士朝聖時,在愛琴海中間的克里特島上發現過一群住在洞裡的吉卜賽人。16世紀,一批吉卜賽人和殖民者一起,登上了美洲大陸。

  吉卜賽人也曾出現在中國,名為囉哩回回,經常盜竊,地方官指他們有近親相交之嫌,理由是他們人數不多,不與外人通婚。

千年流浪民族吉卜賽人,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到處流浪?

  遭受迫害

  吉卜賽人因為皮膚黝黑、文化不同而受到歧視,曾被歐洲人奴役。吉卜賽人被描繪成狡猾,神秘的外鄉人,他們偷了一個地方的財寶之後就跑到下一個地方。根據NPR的說法,“gypped”一詞可能就是Gypsy的縮寫,意思是“狡猾,不道德的人”。

  迫於生計,吉卜賽人不斷流浪。他們以遊牧生活方式和高度孤立的文化而聞名。由於他們的外來移民性質,吉卜賽人很少上學,識字率不高。大部分文化知識來自歌手和口述歷史。

  在二戰期間,吉卜賽人和猶太人,同性戀者一樣,也成為了納粹迫害的目標。吉普賽的德語單詞“Zigeuner”源於希臘詞根,意為“不可觸碰”,因此該群體被視為“種族劣等”。吉卜賽人被圍捕並被送往難民營用作勞工或被殺害。根據美國大屠殺紀念館的報道,納粹在德國佔領的蘇聯和塞爾維亞領土上殺害了數萬名吉卜賽人。在集中營裡,數千名吉卜賽人被殺。據估計,大屠殺中有多達220,000名吉卜賽人死亡。

  今天的吉卜賽人

  雖然今天的吉卜賽人仍喜歡遷徙,但他們已經用上了汽車和房車,而不是過去的馬車了。在現代社會,大多數吉卜賽人已經住進了房屋,並不容易區分。由於長期的歧視,許多人不公開承認他們的根源,只向其他吉卜賽人展示身份。

  雖然沒有吉卜賽人自己建立的國家,但國際羅姆人聯盟於1977年正式成立。2000年,2000年第五屆世界羅姆國會正式宣佈吉普賽是一個非領土國家。

  在吉卜賽人融合十年(2005-2015)期間,12個歐洲國家承諾消除對吉卜賽人的歧視。這項工作的重點是教育,就業,健康和住房,以及貧困,歧視和性別主流化等問題。然而,儘管有這一倡議,吉卜賽人仍然面臨著普遍的歧視。

  4月8日是羅馬國際日,這一天是為了提高對羅姆人社區面臨的問題的認識,並慶祝羅姆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