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將尼姑以豬肉價格賣給老光棍,明朝這巡撫要做什麼?

人口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王朝的根基,所以王朝新建立,皇帝們都想方設法地增加人口,比如降低賦稅,按照人口進行分土地等,這其實都是在鼓勵增加人口。

由於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所以在統治者眼裡,女人是男人的附庸,把女性當做生育的工具。朝廷也鼓勵男的多納妾,這樣有助於增加人口。如此一來,人口的增加有兩個敵人,一個就是女性高齡不嫁,另外一個就是男女出家。

將尼姑以豬肉價格賣給老光棍,明朝這巡撫要做什麼?

所以統治者對於這兩個問題非常的關注。比如漢朝剛建立時,漢惠帝為了增加人口,曾經下令對“大齡”女性徵收單身稅:“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滿十五歲以後不嫁,就要收五倍的稅,普通家庭肯定受不了,所以趕緊把女兒嫁出去。

將尼姑以豬肉價格賣給老光棍,明朝這巡撫要做什麼?

(《美人心計》漢惠帝劉盈)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封建王朝還受到佛教的影響,無論男女哪方出家,都要禁慾,不能結婚生小孩,這對朝廷來講是非常大的損失。如果是在盛世,人口多可能影響不大,如果在王朝建立初期,這也是致命的。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針對女性曾下令:“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許為尼姑女冠”。建文三年,建文帝更是把年齡標準提升到了59歲,就是為了防止女子出家,沒有人生育小孩,朝廷還要多養一些人。

針對男子也是如此,光有女人,沒有男人,繁衍後代也是不可能的。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下令“民年二十以上者,嚴禁為僧”,到了結婚的年齡,僧人還可以還俗,然後娶妻生子,用這樣的方式來促進人口的增長。

不過我們都知道這種規定一般是建立初期的需要,幾十年之後,明朝出家為尼者已不再遵守朝廷的法律規定。在北京的一些寺廟中,私自剃度為尼的婦女日漸增多,縣官對此也沒有辦法。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女人出家呢?根據史料的記載,這些婦女“有因不睦六親,棄背父母夫男,公然削髮為尼”。基本上都是感情受傷的一些人,每當遇到令節或每月的朔望,她們在寺院內傳經說法,“誘引男婦,動以千計,夜聚曉散”。

將尼姑以豬肉價格賣給老光棍,明朝這巡撫要做什麼?

人都是有七情六慾的,那些女子的出家或許都是一時衝動,所以“暗宿奸僧”的事情時有發生。永樂年間甚至曾經發生過少年偷入尼姑庵,被尼姑所留,最後縱慾而死的惡性事件。

這股風氣一直沒有管控好,到了萬曆年間,有一位巡撫出使江南,碰上一起假尼行淫之事,這個巡撫一看在自己的治下有如此傷風敗俗的事情發生,因此下令:“羅致諸尼,不笞不逐,但以衡量準其肥脊,每斤依照豬肉價賣給鰥夫“,意思就是本官既不打你,也不流放你,直接把你稱重量,按當時豬肉價賣給光棍就行了。

命令下達之後,很多假尼姑紛紛“還俗”,這種惡性事件幾乎絕跡。其他各地一看效果這麼好,紛紛效仿,社會風氣也為之好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