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大咖把脈金融科技:強監管下,金融科技如何突圍?

大咖把脈金融科技:強監管下,金融科技如何突圍?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已滲透到金融市場運作的不同環節,技術在降低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並提高運作效率等方面已達成共識。然而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也可能對金融行業的穩定性造成衝擊。隨著 “一行兩會”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強監管”已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的“主旋律”。當前的強監管環境會給金融科技行業帶來哪些挑戰,又能夠迎來哪些發展機遇?

2018年5月20日,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指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金融=制度+技術+信息,發展金融業和金融科技主要是推動金融科技所帶來的民主性、普惠性、便利性、高效性,但也有不少機構想要用技術來試探金融准入的門檻、以技術來突破金融監管的底線。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的合規問題和風險問題,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也成為了論壇上多位重磅嘉賓的討論重點。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宜人貸首席執行官方以涵、 玖富集團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孫雷等在討論時指出,隨著科技嵌入金融業程度加深,風險也變得更加複雜化,除傳統的金融信用風險、政策風險、經濟週期風險、流動性與剛兌風險、人員與道德風險等外,還面臨IT技術安全風險,如數據安全風險,隱私保護風險,交易安全風險,身份認證風險等。

而風險的提升也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際上,互聯網金融公司隱藏的門檻其實很高,但是一些打著互金旗號的假金融、野金融公司的一些龐氏騙局、吸金等非法行為,使得這個行業籠罩了陰影。”方以涵說。

另一方面,科技的發展讓金融和科技的界限日益模糊,一些機構宣佈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應該以金融監管的方式對其監管。對此,融360、簡普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葉大清認為,從風險和監管的角度,金融和科技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你碰了老百姓的錢你就要承擔風險,那麼你就是金融,不管你叫什麼;反之你沒有碰錢,只是服務於金融機構,那麼你就是科技。”葉大清,“是金融就得持牌,就得受監管,備案和登記。過去十年金融有自由化趨勢,今後的十年,我覺得金融就是持牌。”

此外,在如何促進金融科技有序發展方面,多位與會嘉賓都提出要加強“信用社會”的建設。

宜人貸首席執行官方以涵表示,信用社會的建設需要監管機構和從業機構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是共同推進徵信系統的建設。“這塊工作我們與互聯網金融協會合作非常緊密,作為第一家接入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共享平臺,衷心希望這個平臺早點落地,並且成為個人徵信體系,一同對客戶進行信用教育,讓客戶明白我有義務還錢,如果我不還錢會怎麼樣,這個是我覺得現在非常缺失的事情,也是這個行業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

“保護投資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息的充分披露,而基於供應鏈和社交網絡的信息披露,能夠把信息予以充分的披露,極大提高了違約成本,使得整個誠信體系容易建立。”道口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羅川說。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