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作為康熙帝身邊最親近的人之一,魏東亭可以說一生都陪伴著康熙帝,是十足的親信。然而,魏東亭最後卻因康熙帝而死,比他走上絕路的,也正是其欠國庫的35萬兩銀子。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魏東亭

在二月河的清朝三部曲中的《雍正王朝》裡,二月河刻畫了一個陪伴著康熙帝一生的男人,其名叫魏東亭。其實在歷史中,沒有魏東亭這個人物的存在。不過,他卻有一個歷史原型,那就是《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父江寧織造曹寅。

魏東亭為何有此名,也是作者二月河在其中玩的文字遊戲。曹魏這個詞從三國時期開始就流傳下來,所以作者以魏代曹,給予其魏姓。又因為曹寅字楝亭,所以演化過來,就叫做東亭,這才有了魏東亭這個名號。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魏東亭的債務

在《雍正王朝》中,魏東亭從小就跟在康熙身邊伴讀,可以說是康熙帝的發小。正因如此,康熙帝才和魏東亭特別親密,甚至到成年後依舊將其帶在身邊,甚至南巡之時都有其陪同。直到魏東亭晚年,依舊地位顯赫,得到後人的尊敬。

然而,在《雍正王朝》裡魏東亭卻過因為一筆35萬兩的債務,自縊而死,實屬可惜。為什麼作為康熙帝身邊最親近的人,魏東亭會因為銀子的問題而逼上絕路呢?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要想直到魏東亭的死因,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筆債務的來源。在劇中,魏東亭的債務來源於康熙帝南巡時,造成的欠款。其實,魏東亭不是唯一一個受害人,還有許多官員在康熙帝南巡時,因所耗銀兩巨大,所以欠下高額債務。

按理來說,這樣一筆因康熙帝南巡而造成的欠款,對於魏東亭來說,只要和康熙帝打一聲招呼就能被減免,但魏東亭為什麼不選擇讓康熙帝自己來抗下這個債務呢?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其實,在康熙帝時期,國庫依舊很空虛,像雍正帝即位時,國庫裡僅有800萬兩白銀。是什麼造成國庫如此空虛,其實和康熙帝時期,眾多官員和貴族的借款相關。因為國家剛剛進入發展期,很多地方需要用人、用錢。所以康熙帝只好將各種建設性業務交給八旗子弟去操。

然而,八旗子弟卻不願意將自己的錢拿出來進行建設,於是康熙帝只要以借款的形式,將國庫裡的銀子借給八旗子弟。然而,許多人在建設的過程中,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這就導致國庫出現大量的壞賬。不過,大多數人因為是借款國庫的錢,所以不打算歸還,畢竟是幫皇帝辦事,像魏東亭的也是類似。

雍正王朝:魏東亭為什麼寧願自盡,也不讓康熙皇帝為自己還債?

不過,魏東亭因為身份特殊和地位不同,他無法容忍自己因欠款而拖累了康熙,所以一直在想辦法籌錢。然而,王公大臣、八旗子弟都不願意幫助他。最終,逼的這個老頭子自縊而亡,通過死亡告訴其他人,債要還。

小結

魏東亭的死,不僅解除了自己的債務問題,同時將不還債的結果深刻地告訴眾人,為康熙帝日後討債鋪平了道路。雖然魏東亭無法還上這筆債務,但他到死依然想著自己的發小,可以說做到了情義和道義並存的地步。

【參考文獻:《清史稿》、《雍正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