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在进攻敌方碉堡时,向射击孔里射击或子弹打进射击孔里的情况会不会发生?

厉三玉怡


许多读者确实被某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洗脑了,似乎进攻碉堡时非常容易,己方轻重机枪掩护,手榴弹一顿炸,趁着烟雾弥漫,就有捧着炸药包的战士冲上前去,三步两脚就到了敌人喷出火舌的碉堡下,猛地拉下导火索,一个翻滚就脱离危险。

随即,震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敌碉堡被炸翻了,碉堡内的机枪熄火了,冲锋号就此吹向,战士们端着上军刺的步枪哇哇呐喊着冲锋,战斗很快就顺利结束了。

当然,也有这样的镜头,己方轻重机枪和敌碉堡内的轻重机枪对射,子弹都打到碉堡的枪眼里去了,将敌碉堡内的火力彻底压制,碉堡还是要炸的,即便牺牲了几个士兵,总有一个士兵将碉堡炸飞,军刺冲锋结束战斗。

其实,真实的碉堡不是那么好炸的,曾经去过当做文物保存下来的碉堡,碉堡的外围是有壕沟的,目的就是尽量阻挡进攻方的进攻,所以影视剧当中炸碉堡轻而易举,是不符合真实的战场的。

即便碉堡前没有挖掘壕沟,也会在周边布置陷阱、铁丝网、埋设雷场,所以实战中,用炸药包炸碉堡,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真实的碉堡,其枪眼是喇叭形状的,也即里面口径小,而外面口径稍大,所以不影响内部人员对外界环境的观察,以及由内而外地发射子弹,为了加强火力,碉堡内部都会配置轻重机枪,所以火力还是非常猛烈的。

至于影视剧中,外界的轻重机枪能轻易压制住碉堡内的轻重机枪火力点,事实上也不太符合真实的战场环境,因为机枪火力散布比较大,本身就是面杀伤武器,双方在对射时,是很难将子弹直接打进碉堡内部的。

参考二战时期开辟西线战场的诺曼底登陆中,奥马哈海滩之战,德军碉堡内的MG-42轻重两用机枪对已经登陆海滩的美军以大量杀伤,双方在对射中,美军枪械发射的子弹极难打中碉堡枪眼,导致数千名已经登陆海滩的美国大兵殁命,可谓损失惨重。

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筑成的碉堡,由于对外射击的火力非常猛,用炸药包炸、用子弹射枪眼等战法其实并不是最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火炮直接轰,或战机投掷炸弹将其摧毁。

当然,对于没有火炮、没有战机的军队来说,就只能采取用炸药包炸、用枪械子弹封锁碉堡枪眼的打法,所谓有什么样的武器就打什么样的仗,至于狙击手用装上观瞄器材的狙击步枪一弹解决碉堡内部的射手,其实就是编导的扯淡了,读者千万别信,与真实的战场相去甚远。


国平军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些人自己根本不懂,还敢胡说八道一通。

实际上,碉堡射击孔被射入子弹是非常寻常的事情。

为什么?

进攻一方必然会会进行火力的压制,常用的就是轻重机枪。

而普通碉堡的射击孔只能容纳一到二挺机枪,再多会存在互相干扰。

但敌人的机枪可能众多,以日军为例每个步兵班都有轻机枪。

而碉堡内的机枪火力不见得能够压制住碉堡外,只是碉堡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让碉堡机枪可以较为从容的射击而已。

但是,只要进攻一方压制得法,他们机枪火力是可以封锁碉堡的射击孔的,让你根本无法有效射击。

还是以日军为例,无论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都有相当高的精度,同时日军步枪射击也非常精确,在一二百米外击中射击孔大小的目标没有问题。

所以,抗战中后期的国军碉堡,尽量避免正对着日军进攻方向开射击孔。因为这几乎等于送死,很容易被敌人压制了。

碉堡的射击孔,则多开在侧面,以同其他碉堡形成交叉火力,形成完整的防御。

在著名的衡阳作战时,第10军进入衡阳以后不但抓紧时间修筑新的工事,还将原有碉堡正对着敌人的射击孔全部堵死,实在无法堵死的就直接放弃,将碉堡拆掉或者炸毁。

这些都是血的经验教训。

双方在对射时是很难将子弹直接打进碉堡内部的,胡说一通,没有基本常识。

有兴趣多去看看抗战时期的碉堡遗迹,看看射击孔到底有多大!


萨沙


子弹根本不会打进射击孔,因为没有任何弹道可以进入射击孔。

受地球重力影响,无论是子弹还是炮弹,打出去的弹道都是抛物线,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末段真实的弹道比抛物线还要陡峭。只要射击孔不是倾斜向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找到一条弹道可以贯穿射击孔。哪怕是狙击手枪法特别精准,可以打到射击孔,也绝对打不进去。





旅行到宇宙边缘abc


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攻击碉堡的方式大致有几种:

一、进攻方用步机枪等快射武器压制,掩护已方快速接近碉堡并将其摧毁,是常用的战术。在我军历史上也曾经采用过多支步枪联合压制的方法。

二、单兵榴弹武器。我军最新研制的11式狙击榴弹系统可在400-600米距离对长宽25厘米的目标实施精确射击,这种距离和这种精度端掉碉堡毫无问题。


三、驱离式攻击:百团大战中,为了把日军从碉堡里赶出来,英雄炮手赵章成把迫击炮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填满辣椒面,再装上引信,4门炮实施抵近射击,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人碉堡,日军以为我军打毒气弹,纷纷弃堡出逃,可谓是独辟蹊径。后来赵章成更是改进的迫击炮使之能够平射直瞄,使迫击炮成了八路军攻打碉堡的利器

四、重武器直瞄:原陆军67军在对越反击战中,大胆采用130、37高、57高对固定目标实施”火力拔点”,在1500米距离内直瞄,使130加农炮直射入敌军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射击孔,举世震惊。

五、单兵武器:主要是指火焰喷射器,枪榴弹,单兵云爆弹等。1979年对越反击作战中,我军防化学兵有大量喷火分队参战,先后共消灭敌火力点、山洞、坑道、地堡1200多个,火焰喷射器在对越战场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用户63687561709


在碉堡攻坚战中,使用火力封锁敌方射孔是常用的手段。在发动攻势的时候,一般都会专门组织人手向主攻方向的碉堡射击孔内开火,为的是阻扰碉堡内人员的还击和对外观察,从而掩护己方人员推进到足够近的距离。一般会采用机枪对射,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缺乏机枪,在攻击日军碉堡时会用多支步枪交替封锁的办法。

在抗战初期,日军的作战素养很高,在攻击国军碉堡时,其92式步兵炮射手往往能在远距离把炮弹打入碉堡射孔,所以子弹打入射孔就更加不是问题。

另外用火焰喷射器从射孔往里灌也是非常有效的战法。


兰顺正


众所周知,碉堡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坚固工事。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防守方凭借着坚固的碉堡用机枪给进攻方带来巨大伤亡,所以有人就在想,碉堡虽然坚固,但是它有射击孔啊,要想拿下碉堡,只要找几个神枪手将子弹从射击孔里打进去,把敌人机枪射手消灭不就行了吗?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

在上个世纪的战争中,碉堡是阵地防御战中最有效的工事,它通常都会有多个射击孔,但是这个射击孔可不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成方孔或者圆孔,真实的射击孔一般都是八字形,这样一来即便于观察外界环境,发挥火力优势,又有利于隐蔽身体,保护碉堡内的射手。

而且碉堡可不是单一存在的,防守方一般都是在平坦的地方建筑碉堡群,在地势险峻的地区碉堡都是依山体的坡面而建,这样一来碉堡里的机枪是居高临下,要打里面的机枪手谈何容易?除此之外,碉堡工事前面还有雷区、铁丝网等,光靠轻武器就想拿下碉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进攻碉堡时,通常会用上平射炮,这种炮初速大,威力可观,射程也比较远。而抗战时期我军因为缺乏炮火,只能组织专门的人手对日军的射击孔进行火力封锁,然后派突击队扛着炸药包进攻,所以在火力封锁射击孔时,打死碉堡里的敌人还是有几率发生的,但是碉堡中不止一个敌人啊。后来我军在攻击日军碉堡时,采用“智取”方法,如用稻草燃熏烟雾,有时还用辣椒面熏,不过这样要把握风向和距离,难度不言而喻。


兵说


组织火力封锁射孔是常规操作。火力充足就上机枪,火力差点儿就组织多名步枪手轮流射击。越南实战中还有两个神枪手用八一杠封锁一个工事射孔,打死多名机枪手的战例。

至于说碉堡里的射手死了可以换人,那就是把攻方当傻子了。没人想通过射孔干掉所有守军,只要射击出现中断,爆破手就上去了。一个连的火力掩护一个班埋炸药,孤立碉堡那几个射孔很难兼顾远近。

人家修好了工事,当然不是白修的,肯定要让你付出更高的代价。但要把碉堡工事神话了,认为步兵打碉堡都是神剧,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随便抄一段当事人亲历战史:

“灯草战斗的胜利,为新三团创造了攻坚打碉堡的宝贵经验,同时,以此为契机,廉北局面被打开,游击活动扩大至博、陆、化边地区。”《中共廉江党史大事记》也做了同样的评价,我对这次战斗的亲身体会也的确是这样。

一是创造了“机枪封锁射孔,云梯登楼攻敌堡”的宝贵经验。在解放战争时期粤桂边地区的地方反动武装多数驻扎在灯草这类的城堡里,那时,我部队一无大炮,二无能攻城的炸药,要攻打敌人的防守坚固的城堡十分困难,因而敌人以城堡为据点对我疯狂扫荡,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发展与安全,灯草攻城堡胜利,创造了当时我军装备的条件下,攻打敌城堡的宝贵经验。1948年冬在恢复化吴的战斗中,1949年开展强大春季攻势中,运用这个经验打城堡,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仅在廉江于1949年的二个多月春季攻势中,连续攻下敌人几十个城堡,使全县解放区连成一片,敌人只剩下廉城、安铺等几个据点。


味冷


碉堡这个东西,属于步兵的一个克星,对于步兵来说,它有着天然的优势。水泥混凝土的结构,让他非常坚固,配合机枪一类的火力,如果正面强攻,必定是血流成河。拿下一个固定点的碉堡,其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碉堡这个东西往往不是单独一个存在的,而是一个碉堡群,看下硫磺岛战役,日军修了一大堆地堡,美军不少人都是死在这个上面了。碉堡这个东西,在修筑的时候,就要考虑对方的进攻方向,选择好合适的地点,才能把碉堡修建在哪里。并不是说,随便挑个地方,就直接修一个碉堡就可以了。

修建碉堡的位置,主要考虑就是射界,要让子弹射击线路,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威力。而且还要易守难攻。往往,碉堡是设置在高点,俯角射击,而对方要仰角设计,这就又多了一层天然的优势。另外,类似于地堡那一类的,主要是要求隐蔽性,当然,射界也很重要。

进攻碉堡的时候,会发现的问题是,碉堡里密集的火力,可以让进攻一方完全抬不起头来,抬不起头。事实上,子弹是完全可以通过射击孔打进碉堡内部的,只要能看见,理论上就能打进去,但是这东西,多数情况下还是看运气。运气好了,一颗子弹飞进去,但是能不能打中人,也要看运气。

实际上,子弹打进碉堡的意义是掩护进攻,压制地方火力。而这种做法根本打不到清除地堡的作用,当然,你人足够多的的情况除外。对付碉堡,最重要的是将其摧毁,而不是一梭子子弹把里面人打死,里面又不止一个人。

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就用教科书般的方式教会了人们如何对付碉堡,就是用火焰喷射器喷,喷进去之后,360度无死角把鬼子都烧死了。而到了我们对越南作战的时候,对付碉堡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40火箭筒,直接就能掀翻一个碉堡。


军武文斋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建筑物,这种建筑物被称为“碉堡”,可以说碉堡是无坚不摧的,能抵御敌人的枪和炮弹,从而来防御敌人的偷袭与进攻。此时,有些人就想碉堡并不是全方位封闭的,碉堡也有一些与外界相互联系的通道。因而,在进攻时碉堡时,向碉堡中的射击孔里射击或用子弹打进去的情况能不能发生呢?至今,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问题。


诚然,想要打进碉堡的射击孔里或子弹打进去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为,碉堡是战争时期很重要的一项防御工事建筑物。在建造的初期,人们就考虑到了多种问题。因此,现实中的碉堡一般都是呈八字形的。防守碉堡一方通过射击孔可以观察外面的动态与情况,从而准确的来判断地方的状况。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碉堡中就能掌握外面的一举一动,暗中观察敌人,从而将敌人一举歼灭。

碉堡在不同的地势上,建造一般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平地上,那么这个碉堡是按照地形的平坦来建筑的。又如,在地势险峻的地方。如山体,那么碉堡通常会靠着山体那一面来建造的。由此以来,守卫在碉堡的一方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不仅能很好的隐蔽和保护自己,同时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的对方措手不及。由此以来,防守碉堡那一方在天时地利方面占据了上风。



然而,进攻敌人的碉堡不能一味的攻击,不能只依靠蛮力和火力来攻击。因为,这种方法一般是不可行的,成功率也是非常小的。很难对敌方造成致命的伤害。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在攻击日军的碉堡时,运用了智慧,火烧稻草,烟熏雾绕,逼得日军不得不仓皇而逃。


军武小咖


堡垒战,是一战时最常见,有效,对敌形成重大杀伤的战法,为此法国还总结经验,修筑了一条著名的马其诺防线,用钢筋混泥土建了一条现代长城。日本也在东北修了一大堆要塞,防止苏联的进攻。

题主所问,攻击碉堡时,为什么不向射击孔射击,或有没有子弹射入射击孔的情况。对不起,我很不善良的笑了。攻击碉堡,就这么几种打法,一是用火炮把碉堡轰掉,二是进入碉堡射击死角,用爆破武器摧毁,以上两种都是电视剧里常见到的,说“去炸了它!”。第三种是绕开防御坚固的碉堡正面,攻击碉堡薄弱部份,比如出入口。

除此以外,用枪械攻击碉堡,当然是向射击孔射击,难不成向碉堡防御坚固的外墙射击去浪费子弹?如果是美军这样拿子弹不当回事儿的士兵这么打,也得被排长踢屁股的,换成子弹金贵的八路军,估计直接被把枪下了,给你发个梭标。

但依靠神枪手消灭碉堡这样的战法,在实战中是不可行的。第一,神枪手比机枪射手金贵得多,那儿有那么多神枪手能枪枪命中那么小的射击孔。第二,碉堡内的射击手有多少?能不能不断得到补充?如果靠神枪手,何时才能把碉堡内的射手杀光?这么打,一个碉堡一天未必打得下,碉堡外没援军来打你的神枪手吗?第三,碉堡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对攻击做了各种防御考量,比如视角,射界,交叉火力设置等等,能有多少给神射手的射击位置?大型堡垒连顶部抵抗重炮轰击都有计算防备。就算抗日时日本抗抵八路军的一些简单碉堡,也都是算计过八路军简陋的火力装备建造的,很难攻克。大部份时候,八路军不是万不得以,是不会强攻碉堡的。第四,在没有专用狙击枪的年代,碉堡内的机枪射程远高于士兵用的步枪,又有地利之便,是它打得着你,你打不着它。再是神枪手也无用武之地。

进攻时,用火力压制碉堡射击孔,只是为了干扰和打断碉堡内射手的射线,以便爆破手接近碉堡进行爆破,是不得以时的战法。真正战场上,还不如制造烟雾的效果好,就算没有烟雾弹的八路军,也更愿意点燃麦秸,也不会想着用神枪手去解决炮楼!

抗日神剧少看点,还是多读点书!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