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人物誌:李陵的悲劇命運

李陵被俘後,漢武帝也有過片刻的清醒,但他採取的補救措施卻異想天開:派遣因杅將軍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接應李陵逃歸——顯然,在雙方互不通氣的情況下,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公孫敖當然無功而返,為了逃避懲罰,將聽來的一則謠言告訴了漢武帝:“據俘虜交代:李陵已經叛國投敵,教單于兵法以備漢軍,所以臣無所得。”  

  面對幾近瘋狂的漢武帝,公孫敖的做法自有他不得已的苦衷,可是這並不能讓人原諒他對李陵造成的傷害——漢武帝大怒,他在沒有辨別的情況之下,將李陵全家誅殺。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漢武帝像。他得到虛假情報,一怒之下,殺了李陵全家

  身敗名裂(史載“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全家被屠。現在李陵只有死心塌地做叛徒了。   

  歷史學者李零在《漢奸發生學》中說:李陵由降而叛亦屬“逼叛”。如果只從“叛”宇著眼,你只能說李陵是“漢奸”。困為他畢竟娶了匈奴公主作了匈奴王,畢竟死在胡地沒回來。但是如果能體諒他的“叛”出於“逼”,你還不如說他背後的那隻手,即由用人唯親的漢武帝,指揮無能的李廣利,老奸巨猾的路博德,善為謠言的公孫敖,以及牆倒眾人推的滿朝大臣,他們匯成的那股力,才是真正的“漢奸”。   

  後來,漢遣使匈奴,李陵質問使者:“我作為漢將,率領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因為孤立無援而失敗,有什麼對不起漢朝的大罪,而至於誅殺我全家?”使者回答:“我朝有情報說,李少卿教匈奴戰術,與我為敵。”李陵悲憤不已:“那個人是李緒,不是我。”(李緒原為漢朝的塞外都尉,也是因兵敗投降匈奴,很受單于寵信。)李陵痛其家因李緒而誅,使人將李緒刺殺,為此幾乎引來殺身之禍。此事見於《漢書》,《史記》中沒有記載,也許是司馬遷故意為之,就是想要讓人更加誤解漢武帝而同情李陵。司馬遷雖然是史學大家,但也不能全然說沒有私心,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司馬遷像。他沒有記載李陵被殺的重要原因:漢朝得到了錯誤的情報,誤將李緒當成李陵

  在中原農耕民族的口裡,匈奴的名聲一直不好,這些野蠻人是殘暴、無恥和無知的代名詞,他們屠城盈野,掠奪成性,從這一方面來說,倒也是恰如其分。可是從歷史記載看,至少在某些方面,這些蠻夷倒比漢人更寬容和人道。李陵讓匈奴人損傷甚大,投降後又長期“消極”,還與漢朝人(如蘇武)“勾勾搭搭”,這一次又殺了李緒,但單于雖然有些惱怒,但還是原諒了他,對他加以保護,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他,立李陵為右校王。甚至對待寧死不屈的張騫、蘇武,單于也都放條生路,還給娶妻生子,相比漢武帝對軍人的殘酷,誰更野蠻呢?   

  李陵與蘇武的一段故事,也很耐人尋味。   

  當初,蘇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兩人都是將門之子,都有立功報國的雄心,自然很談得來。蘇武出使匈奴,因副使張勝的貪功妄動(此人身為外交官,竟陰謀劫持單于之母)而被匈奴扣留——這次外交破裂,正是令李陵身敗名裂的漢匈之戰的導火索。   

  李陵投降後,感到內心慚愧,不敢去見蘇武。過了很久,單于知道了這層關係,派李陵到蘇武的流放地——北海(今貝加爾湖)勸說。   

  《漢書》記載了這次會面:   

“(李陵)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您的哥哥)為奉車(都尉),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您的弟弟)從祠河東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作為人質),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注意李陵的說辭:蘇武的哥哥、弟弟都是高級武官,都因為一點小小過失被迫自殺。母親含恨去世,妻子改嫁,兒子不知下落(後來,蘇武迴歸,才知道他的兒子也“坐事死”)……不禁讓我們懷疑:如果蘇武沒有滯留匈奴,他會不會也是這種命運呢?弄到“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的地步,這位漢武帝又是怎樣可怕的君主呢?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蘇武牧羊圖

  李陵勸說失敗,但不忘舊情,他見蘇武生活困苦,為了避嫌,就讓自己的妻子(匈奴公主)送給蘇武牛羊數十頭。後來李陵復至北海上,向蘇武通報漢武帝的死訊。同樣,蘇武雖然不肯改變節操,但對這位老朋友的苦衷也很理解,這正是質樸剛強的漢朝人的可愛可敬之處。如果像後世道學先生希望的那樣,擺出“罵賊而死”“不食周粟”的姿態,反而不近人情、虛偽僵硬了。   

  巧合的是,當初蘇武的父親蘇建也遭遇過與李陵相似的失敗:在配合衛青進攻匈奴時,蘇建曾孤軍陷入重圍,經過一天血戰,全軍覆沒,蘇建隻身突圍。因此被宣判死刑,後交付罰金才保住性命,廢為庶人。可能這一段往事,讓蘇武對李陵有了更多諒解。)   

  漢昭帝即位後,漢匈關係緩和,和親取代了征戰。漢朝遣使要求送還蘇武,通過“鴻雁傳書”的計策,匈奴只好將蘇武交還。   

  李陵為蘇武置酒祝賀,酒宴上不勝感傷地說:“今天足下回歸,可謂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即使是青史所載、丹青所畫的古聖先賢,何以過子卿!我雖愚鈍怯懦,假如漢朝當時暫時寬恕我兵敗之罪,保全我老母,給我洗雪恥辱的機會,也許我可以像古人曹沫那樣,逼迫敵人簽下和平條約,這是李陵日夜不敢忘記的。可是漢將我一家滿門抄斬,我還有什麼牽掛呢?這些話說來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只是希望讓子卿瞭解我的內心。異域之人,一別長絕!

”酒入愁腸,感情不可遏止,李陵起舞作歌:“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歌罷,李陵泣下數行,與蘇武決別。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曾經雄姿英發的李陵 

  一千多年後,英雄肝膽的辛棄疾為此寫下悲壯沉鬱的千古絕唱:“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此時,正是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這兩位過去都是李陵的好友,因此派遣李陵的舊交任立政等充任使者,前往匈奴,趁便說服李陵迴歸。   

  匈奴單于為漢使置歡迎酒宴,由李陵、衛律出席作陪。看著“胡服椎結”的老朋友,任立政感慨不已。當著衛律,當然不好明說來意,於是打起了啞謎,“目視陵,而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見沒有反應,任立政說:“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   

  每一句都有潛臺詞:大赦了,你不會被追究了;漢朝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多麼豐富;皇帝不是老糊塗;哥們當政,誰還敢找你麻煩?   

  李陵默然,過了很久,撫摸著披散的頭髮,說:“吾已胡服矣!”   

  趁衛律外出時,任立政對李陵說:“唉,少卿受委屈了!霍子孟、上官少叔都問候你。”   

  李陵說:“他們兩位都好嗎?”   

  立政抓住機會:“請少卿迴歸故鄉,毋憂富貴。”   

  李陵苦笑,答道:“少公,迴歸當然很容易,只怕再次受辱,奈何!”   

  話音未落,衛律正好進來,知道使者來意,就說:“李少卿天下賢者,不獨居一國。就像范蠡遍遊天下,由余去戎入秦。現在怎麼說起了私房話!”   

  酒宴不歡而散。任立政還不死心,又問李陵:“亦有意乎?”李陵重複剛才的回答:“丈夫不能再辱。”   

  李陵所說的“辱”大概有兩層含義,一是現實的:他對漢朝已經失去了信心。任立政的保證固然是出於真心,但是他的保證能作數嗎?豈止是他呢,從後來的歷史進程看,曾掌握權柄、勸他迴歸的兩位老朋友的下場都不佳:上官桀以謀反罪被處死。霍光以顧命大臣身份輔佐兩任漢帝,權高名重,青史留名。可是卻治家無方,子弟橫行不法,他的妻子更捲入宮廷內鬥,毒殺皇后(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取代),在霍光死後,全家被誅。李陵如果迴歸,誰知道等待他的,會是怎樣的命運呢?

李陵的悲劇命運,他為何全家被殺,又是怎樣對待漢朝的

已經胡服了的李陵

  另一層含義是精神的:李陵叛降匈奴,經受了慘痛的精神折磨,正如他對蘇武所說“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這種經歷是他不願再次體驗的。況且,滅族之痛已經使他失去了對漢朝的歸屬感,作為一個永遠被命運放逐的人,他又何必再次反覆,再次揭開讓他痛苦不堪的舊傷疤?   

  李陵在匈奴二十餘年,於宣帝元平元年病死——他從未參加過對漢朝的侵略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