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1944年9月,美國攝影師哈里森·福爾曼來到抗日根據地陝甘寧邊區的南泥灣,用鏡頭記錄了八路軍官兵開荒種田、堅持抗日的場景。抗戰時期,哈里森長期活躍在中國,向世界報道中國軍民的抗日活動。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359旅戰士用測量羅盤來計算武器的射擊距離。

南泥灣位於延安南40公里處,至今婦孺皆知。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國民黨對抗日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又加上連年遭受自然災害,陝甘寧邊區的生活面臨極大困難。1940年9月,朱德經過考察後,提議由王震率領359旅屯墾南泥灣,得到中央批准。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王震(右)與邊區的勞動英雄吳滿玉(音譯)握手合影。

1941年3月,八路軍359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359旅在南泥灣建起一排排的房屋。

359旅進駐之前,老百姓稱南泥灣為“爛泥灣”,是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當年流傳的歌謠是:“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灘。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正在農田勞作的359旅戰士。

359旅官兵進駐後,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使這裡成為生產糧食的沃土。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第八路軍士兵設置斯托克斯迫擊炮,生產的同時不忘抗日。

359旅剛剛進駐南泥灣時,由於工具短缺,兩三個戰士合用一把鋤頭。戰士們自造農具,幾乎全部是靠人力拉犁開荒。他們不但沒有叫苦,而且整日喊著嘹亮的號子堅持勞動。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一個被截去手臂的戰士肖像,他的笑容很有感染力。

廣大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將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平川稻穀香,肥鴨遍池塘,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陝北好江南。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359旅軍醫照顧病人。

1943年3月,賀敬之、馬可創作了歌曲《南泥灣》,其中唱道:“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滿呀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江南,又戰鬥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這首歌曲經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戶曉。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扛槍的359旅戰士。

359旅進駐南泥灣的第一年,因耽誤了農時,加之缺乏經驗,雖開荒1.12萬畝,只收糧1200石。1942年,情況好轉,開荒2.68萬畝,產糧3050石。1943年時,已經初步做到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錢,糧食和經費完全自給。

南泥灣老照片:又戰鬥來又生產,359旅是模範

359旅官兵在農田裡勞作。

到1944年,359旅共開荒種地26.1萬畝,收穫糧食3.7萬石,養豬5624頭,實現了“耕一餘一”,而且第一次向邊區政府上交公糧1萬多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