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古代沒有照相機,聰明的中國人卻用繪畫和拓印把影像妥妥的保存了下來,傳世至今。我們才有幸能一睹前人風采。中國的肖像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商代就已經有肖像畫的製作了,《尚書·說命上》中就記有商王武丁夢見上帝賜予輔佐良臣,商王於是下令以形以求,後來果真在版築的工匠中找到了中興名臣的傳說。春秋戰國時,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後,隱居匿蹤,越王思念,讓人作《范蠡像》。明清時期的肖像畫達到了頂峰,存世量也多。裡面留存了不少肖像資料。其中就有清乾隆時期工部尚書周元理的三幅肖像畫。周元理為古鎮黎裡之顯宦,周家列於黎裡八大姓之首皆因周元理,黎裡也以他為榮。黎裡周氏不僅建造了古鎮五大建築(賜福堂、壽恩堂、鴻壽堂、周宮傅祠、周氏義莊),更留下了濃濃的人文韻味。巧的是這三幅肖像畫皆出自清代無錫畫家華冠之手,畫中的周元理形妙神合,背後故事也是多多。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漢代肖像壁畫

一、《盤山扈蹕圖》

在黎裡周宮傅祠的主祭臺後有一畫,畫中周元理騎著高頭黑馬,身著黃馬褂,躍然黎裡全景圖上,畫曰《夢縈黎川圖》,此畫取材於華冠為周元理所作的《盤山扈蹕圖》。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夢縈黎川圖》

《周元理傳略》曾有如下記載:“乾隆四十年(1775),周元理七十壽辰,乾隆帝在京召見,御書“甸封綏壽”匾額,並頒賜冠服朝珠、上方珍物,並賜紫禁城騎馬之殊榮,宮廷畫家華冠作圖記之”。查了相關資料,發現此處說法有兩處值得商榷,一是華冠並非宮廷畫家。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楊丹霞曾專門考證,寫了《華冠在京活動考》一文,明確指出華冠不是宮廷畫家。最早論述華冠生平的是馮金伯,他稱“華冠原名慶冠,號吉崖,無錫縣人。工寫照,以白描擅長,窄幅徑寸,神氣畢肖。山水以淡遠勝,惜墨如金,非素交密友求之不易得也。遊京師,名噪一時,最為皇六子所鑑賞,贈賚甚渥。”而後多數清人筆記資料都引用馮氏之文。然民國時,竇鎮的《清朝畫家筆錄》卻有華冠曾經入宮供奉、成為宮廷畫家的記載:“高宗南巡,恭寫御容,賞賚優渥。嘉慶初徵入都,供繪事”。查《高宗實錄》中並無華冠曾為南巡的乾隆畫過像的記錄,內務府《活計檔》也無華冠入朝供奉的記載。而竇文中這種說法卻被近現代辭書引用,這對了解他的真實身份造成了困擾。事實上對於華冠是宮廷畫家的誤解,有一部分還來源於華冠他自已,因為他曾在乾隆五十七年為繼位前的顒琰(嘉慶帝)作過《芳庭詩思像》。此圖描繪了春暮夏初之際,時為嘉親王的顒琰在府邸賞花作詩的情景。嘉慶繼位後,此圖畫心中被內務府鈴蓋了“嘉慶御覽之寶”,這就成為後來華冠自用印“天子呼來”的緣起,本意是顯擺炫耀一下的,倒被後人誤認了他是宮廷畫家。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盤山扈蹕圖》

第二個值得商榷之處的是此畫並非是記載周元理得紫禁城騎馬之殊榮之作。這畫的原名是《盤山扈蹕圖》。乾隆四十年三月,乾隆帝曾御駕天津盤山。關於此次盤山此行,嘉興的錢載畫有《古中盤五松圖》手卷,上有題識:“今歲三月,扈蹕盤山,得諧慕堂太僕拄杖登山,遍遊諸勝。入古中盤觀古松五株,坐其下不能去……。落款為乾隆乙未六月廿三日,秀水錢載”。周元理時任直隸總督,皇上來了當然要全程陪同。華冠的這幅《盤山扈蹕圖》描述的正是當時情景,盤山位於天津薊縣西北15公里處,因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相傳東漢末年,無終(今河北玉田)名士田疇不受獻帝封賞、隱居於此,因此人稱田盤山,簡稱盤山。乾隆皇帝曾27次巡遊盤山。傳說他第一次巡遊盤山時,看到山景如畫,不禁拍案稱奇,情不自禁吟出: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錢載《古中盤五松圖》

畫中的周元理身著黃馬褂,頭戴花翎,正側耳傾聽屬下的彙報,神態專注。能穿黃馬褂有三類人:第一類就是皇帝出行時,各內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衛等隨從,必須穿著黃馬褂,以壯行色。因職而穿著,離開工作崗位或非與皇上同行,便不得穿。這種黃馬褂稱之為行職褂子,沒有花紋及圖案。第二類是皇帝狩獵校射時所賞賜。也稱為行圍褂子。平時也不得穿。第三類就是因特殊功勳而得到的獎賞。這種褂子稱為“武功褂子”,得賞者可以在任何隆重場合穿著。顯然畫中周元理穿的的黃馬褂屬於第一類。從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周元理做事十分謹慎,這一點也正是乾隆最賞識他的地方。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乾隆巡行山東接見周元理曾賜七律詩一首:

微職洊臻幕府開,京畿最久更長材。

事無鉅細無弗悉,民有艱難有賴培。

莫詡駕輕斯易耳,可知責重益覆哉。

道途供帳寧須亟,夏諺猶慚為度來。

詩中對周元理的細緻安排和謹慎穩重讚賞有加。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故宮院刊》中的《華冠在京活動考》

此畫作於乾隆乙未十月,即乾隆四十年十月,紙本,設色,縱93.3CM,橫166.2CM。現珍藏於南京博物院。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周氏家乘》中的相關記錄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恰周元理七十初度,他奉上諭入都稱慶,得到了乾隆恩賞,據《周氏家乘》記載有:御書“甸封綏壽”額,冠服朝珠,上方珍物,賜紫禁城騎馬,賜黃褂花翎,御筆詩章,書籍墨刻及克食等件。《高宗實錄》上也記“又諭曰、兵部尚書嵇璜、工部尚書閻循琦、左都御史阿思哈、俱年逾六十五歲。直隸總督周元理、現屆七旬均著加恩在紫禁城騎馬。”《盤山扈蹕圖》在前,賜紫禁城騎馬在後,二者沒有任何關係,“華冠作圖記之”顯然指的不是這幅畫。而下面的這幅《周元理像》倒像是作圖記之的七十大壽之作。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二、《周元理像》

《周元理像》,紙本,縱166.7CM,橫95.1CM,結合另二幅作品的創作日期,應也是作於周元理七十大壽之際。此畫現珍藏於南京博物院。畫中周元理一幅氣定神閒之相,右手撫握玉佛手。左手輕扶圓窗,神態安詳。此時的周元理春風得意,順風順水。乾隆三十九年七月直隸地區久旱逢喜雨,好詩詞的乾隆龍顏大悅,賜詩一首:

《直隸總督周元理奏報得雨詩以志慰即書賜之》

批詢近況才發去,已得優膏迅報來。

同我勤民惟稼穡,告卿籌歲莫徘徊。

早禾結穗增實矣,晚黍抽苗滋暢哉。

永定更稱流順妥,鎖眉繾得一時開。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周元理像》

而後周元理又成功平定山東王倫起義,安然度過大汛,給自己的七十大壽提前送上了一份厚禮。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黎裡周宮傅祠

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八日,山東省壽張縣后王莊爆發了一次農民起義。領導者是當地白蓮教的支派清水教領袖王倫。繼而進犯東昌及臨清,奪糧船為浮橋,欲渡運河。直隸總督周元理受乾隆御命率兵助剿,扼守要害、妥密巡防。王倫敗退後守臨清舊城。周元理又遣兵協同他部先發制人,並奪取臨清北水關浮橋西岸,焚燬浮橋,以斷絕王倫後路。隨即各路官兵合圍,臨清舊城被攻克,王倫自焚而死,起義失敗。起義事畢後,周元理又向乾隆請奏,“力行保甲一法”,乾隆閱後十分讚賞。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三、《靈鷲讀書圖》

華冠為周元理畫的第三幅畫是《靈鷲讀書圖》。原畫已流失,不知所蹤。留下的是一件拓片,珍藏於吳江文史名家、黎裡的李海珉老師處。此原畫也作於周元理七十歲時,黎裡周宮傅祠裡周元理祭臺上就用的是這幅畫的改版。原碑部分殘石現藏於黎裡文保所,拓片中周元理手持書籍一卷,坐一天然石臺旁,長袍素裝。身後是層巒疊嶂,蒼松翠柏的山景,神色恬靜。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靈鷲讀書圖》

畫像後一頁薛田玉以篆書“靈鷲讀書圖”五字為題首,(薛田玉,無錫人,與吳峻輯有《花磚新律》)再後頁是周元理自題詩:“鏡裡蕭蕭白髮新,聊憑初地寫吟身。環青飛翠窗間色,清明疏鍾物外因。三竺林泉天下最,一生面目本來真。少年結習陳編在,不是江湖學散人。”邊上還有題記:餘昔讀書武林之寧峰庵,庵近飛來,層巒在牖,焚香啜茗,晨夕咿唔,往往與梵音松聲互相酬答,時復雌黃藝藪,採擇成編,有青照樓之刻,迨今四十餘年矣。公餘之暇,追念前遊,猶彷彿在冷泉靈苑間也。爰屬華生圖之,而系以詩。七十老人燮堂元理自識。華生即是畫家華冠,這一稱呼也間接證明了華冠並非宮廷畫家。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靈鷲讀書圖》題首及題詩

說起這幅畫,就要講到周元理的身世,周元理的母親是黎裡陳永年的第五個女兒。周元理幼年喪父後,就依居黎裡舅氏,苦讀於陳家青照樓。青照樓據清嘉慶版《黎裡志》載在鎮的發字圩。而圖中題記“時復雌黃藝藪,採擇成編,有青照樓之刻,迨今四十餘年矣”指的是周元理和周元瑛當時編輯的《青照樓天崇名文選》,裡面都是一些科舉考試的文章,相當於現在的《高考優秀作文選》。而立之年前後,周元理又與弟弟回到杭州靈鷲峰寧峰庵攻讀,清靜簡單的生活讓周元理在功成名就之時特別懷念,因此就有了“追念前遊,猶彷彿在冷泉靈苑間也”之嘆。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青照樓天崇名文選》

三幅肖像畫惟妙惟肖,多側面再現一個活靈生鮮的周元理。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工部尚書周元理長啥樣,三幅畫像還原一個真實的黎裡

稿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歡吳江通。那麼大膽和我們表白吧!要知道,吳江通更喜歡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體會人生,也可以是尋找鄉愁,記憶歷史!文筆不重要,真實真心就好。自行配圖,特別歡迎。文末請附作者簡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張。一旦錄用,奉上稿酬,雖不高,意很誠,還有你可能喜歡的地情書哦!

[email protected]

記得註明姓名和聯繫方式。如已在其他媒體發表,敬請說明(特別是已在其他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一律不錄用)。照片請勿插入文中,請單獨發送,謝謝!

由於來稿較多,自投稿之日起兩個月內沒有錄用,作者可自行處置(同一作者單次投稿多篇除外)。

吳江通會給你一個原創平臺,讓你展現自己,讓更多的人瞭解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