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 转智 ,不御烟火,止食芹蓼;不衣丝棉,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五丈观音》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乍一看,大家就会想这个和尚是不是疯了还是傻了,竟然用纸做衣服,他就不怕衣服穿着穿着就就露腚了吗(不好意思,有点粗鲁),在这个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但是,如果你认为他穿的纸衣是我们平时写字画画用的纸,那你就错啦。他穿的衣服是古代御寒专用的纸衣,纸衣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可是下层人民重要的御寒之物,当时的劳苦大众冬天可就靠纸衣续命了,他们对纸衣的依赖可不亚于我们冬天对暖气的依赖。就让我们来唠嗑唠嗑这个所谓的纸衣的历史吧!

造纸术的发展促进了纸衣的发展

纸衣在中国的历史可不短,它可是中国古代服饰的老江湖了。纸衣的来源要追溯到纸张的产生,自东汉著名的蔡伦蔡公公在总结了前人的造纸经验后 ,改进并完善出一套科学的造纸技术 ,使得纸张的制作越来越便利,自此我国开始逐步大规模生产纸张 ,应用范 围不断扩大 ,襄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纸,这个小东西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了。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一开始,纸在人们生活中只是用来写字画画之用的,但纸这个小东西可是具有极大的可扩展性。一张纸,我们可以拿来写字画画,也可以拿来做纸飞机或者纸轮船,古人拿纸应该也不只是拿来写写画画吧。但是由于工业化程度和造纸术的差距,纸在古代可是珍贵的东西,纸在中国千年的历史中,连拿来擦屁股都是从元朝才开始的,更不用说拿来玩了。但相对于布帛来说,纸可是便宜多了,于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就想到用纸拿来做丧服,因为古代造纸和现代造纸的原料大不相同,古代的纸大多是用麻织物 的废料 ,如旧渔网、敝履 、旧布等, 且成品与绢帛有一定的相似度 ,具有一定柔软度、挺度和韧性,价格比绢帛便宜 ;虽然舒适性和牢固度不够 ,但作为殓服 ,穿在死者身上绰绰有余 。

初期纸衣给死人穿尚可,给活人穿可就不行了,毕竟当时的造纸技术不算太发达,没人愿意穿一件随时都会破的衣服上街。 随着时代更迭 ,生存现状改变 ,造纸技术的快速发展 , 纸衣逐渐被民众广泛使用。

唐朝发展

造纸术由汉到唐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除了原有的麻纸纸、楮皮、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而且因为唐朝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使得唐朝印刷术格外发达,也就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

和繁荣的造纸术相比较,唐朝的天气可就没有这么友好了。中晚唐至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时代第四寒冷期。这一时期气候明显转冷,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发生,气候干燥,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当年人们夏季通常穿着丝织和麻织衣物 ,冬季则穿动物皮毛以及含有丝絮或麻絮夹层的衣服。丝要养大量的桑树,麻要大量的大麻和苎麻,这些哪一个不要依靠雄厚的农业来维持生产。在天气变寒冷,农业生产衰退,连种植粮食作物都极为紧张,哪里还有多余的土地来种植桑麻。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麻衣是中下层人民能穿得起最好的衣服了


桑麻来源大为缩小,人们穿衣的压力变大 。这时,该怎么办呢?总不该让天可汗的子民们在冬天围着兽皮当人猿泰山吧!朝廷没撤,下层人民更着急,皇室贵族冬天自有狐裘貂皮护暖,有能耐的冻不死,没权没势的难道活该冻死吗。但是不要忘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麻不够,兽皮搞不到,不是还有纸吗!纸衣死人都能穿,活人与其冻死,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前面说过,造纸术在唐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唐朝出现了用皮类 (枸皮、桑皮 、青檀皮等)、 藤类和竹类为原料来造纸,用这些原料造出来的纸,无论是韧性还是强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依靠成熟的造纸术和质量过硬的纸张,纸衣在唐朝老百姓生活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当时人们不仅用纸做纸衣,还用来做纸帽、纸帐等等。只要是丝织品能做出来的东西,纸也能做出来,而且功能直逼丝织品。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造纸术的进步促进了纸衣的成功


唐朝人民不仅生产大量的纸质衣物,而且还根据纸制品固有的缺陷进行改进,(“古法用楮树汁 、飞 面、白芨末三物如糊 ,以之粘接纸缝 ,永不脱解 ,过如胶漆之坚。”《南村辍耕录 ·卷二九》)凭着上述先进的粘接的方法,使得纸衣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社会大众对纸衣的接纳度越来越高。

唐朝人民衣纸,除了丝织品来源锐减,还和当时战乱频繁有关。(“回绘至东京以贼平 ,悠行残忍 , 士女惧之⋯⋯时东都再经贼乱 ,朔方军及郭英又 、鱼朝恩等军不能禁暴 , 与回纥纵掠坊市及汝 、郑等州 ,比屋 荡尽 ,人悉以纸为衣 ,或有衣经者”。《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和边疆之患十分严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不产桑麻,极其缺乏丝织品,所以丝制品往往成为少数民族军队纵兵抢掠的头等目标,经常出现沦陷区人民衣不蔽体的现象。民众生活质量严重下滑,纸衣凭着来源多样,制作容易,价格便宜等有利因素成为沦陷区人民最好的蔽体之物。纸衣,已经成为下层人民乱世中续命的一大法宝。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唐朝老百姓的服饰可没有好到《长安十二时辰》的地步,尤其是后期


宋朝成熟

当唐朝因为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而灭亡的时候,历史的年轮转向宋朝。在大家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繁荣富有的朝代,但,这只是京城汴梁及其大城市的表面现象。由于宋朝不抑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在宋朝愈演愈烈,普通民众的生活依旧困苦不堪 。因为贫困,宋朝下层人民制造和穿着纸衣经验却更加丰富, 延续并扩大了唐代穿着纸衣风潮。

纸衣在宋朝不仅数量管够,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创新技术。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 ·卷四 ·纸谱》记载: “亦尝闻造纸 衣法 , 每一百幅用胡桃 、 乳香各一两煮之 。不尔 , 蒸 之亦妙 。如蒸之 ,即恒洒乳香水 , 令热熟 阴乾 , 用箭 干横卷而顺 蹙之。然 患其 补缀繁碎 ,今黔歙 中,有 人造纸衣段可如大 门阖许 。近士大夫征行亦 有衣 之 , 盖利其拒风于凝冱之际焉”。用胡桃 、 乳香来增加纸衣的柔韧性,使纸衣在寒冷的天气中舒适性大大增加,不仅受中下层人民的喜爱,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是十分的受欢迎。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宋朝士大夫


纸衣在宋朝不仅中下层人民喜欢穿,那些大文豪也是纸衣的忠实粉丝。由于发达的造纸术制造出来的纸衣在当时的文人看来洁白轻软 ,微皱如波,极具高雅清幽的审美品格,非常有利于彰显自己清白的为人处世。因此宋朝诗人不吝惜笔墨来描写纸衣,南宋词人兼抗元英雄李曾伯用《用韵答纸衾简云岩》: “欹枕犹存舒卷声 ,覆寒时与寝衣更 。价廉功倍人人燠 ,一 副春风造化成”。一诗来赞美纸衾价廉而保暖。而陆游陆大词人更是给了纸衣一个五星好评——无声白似云。

盛极而衰

纸衣在唐宋受到社会阶层的广泛欢迎,可谓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除了唐宋年间造纸术发达以及气候变得更为寒冷以外,丝麻织品原材料不足也是纸衣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作为丝麻制品的最大的敌人棉花在宋朝就传入中国了(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相对于纸衣,棉花制作的衣服舒适性,透气性大大优于纸衣。因为棉花的地域适应性非常强,从元代开始这棉花种植面积大 幅度扩大 , 其种植规模逐步超越 丝麻 ,棉织物渐渐成为最主要的衣着原料。连丝麻都不敌后起之秀棉花,更不用说连丝麻衣服都不如的纸衣了。进入明朝,因为朱元璋的强制种棉花的命令,老百姓棉花持有量大大增加,冬季的御寒衣物逐渐以棉花为主体。纸衣,这个繁盛了近千年的御寒品,终于走上了下坡路。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红楼梦》中的棉衣,可见清朝社会棉衣保有量


纸衣到明朝虽不再如唐宋时期那么常用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棉花种植有着地域性,在那些棉花不易存活或者产棉量不高的地区,纸衣在还是有着相当的保有量。而且由纸衣发展起来的纸甲在明朝军队中占有一席之地(“(南方)天雨地湿,铁甲易生金肃烂,必不可用矣。倭夷土贼率用火铳神器,而甲有藤有角,皆可用。但铅子俱能洞入,且体重难久。今择其利者,步兵性有辑甲,用辑布不等。若纸绵俱薄,则箭亦可入,无论铅子。今需厚一寸用绵密辑,可长至膝。”《武备志》)明军抗击倭寇时,大量使用了纸甲,这些纸甲轻便且不会生锈,非常适应南方湿热的天气,而且纸甲不仅能挡住刀枪等冷兵器,而且还能抵御早期火器的射击,性能堪比铁甲。因为有着如此优秀的性能,明朝南方军士和水军大量装备纸甲。纸甲的发展,算是纸衣在明朝的一种延续吧!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纸甲


结语

纸衣的产生 、发展 、 兴盛 、衰败 ,和我国造纸术息息相关。 是我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特殊 的社会变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纸衣展现了我国造纸业极大发展和劳动人民积极创造的光辉。虽然纸衣在完成创生之初 , 完成为古代 大多生活贫 苦的人们驱寒保暖、 遮蔽身体的使命后, 黯然退出 人们视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纸衣这个中国服饰史上的老兵依然给了现代人许多创意设计,让现代服饰紧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时尚界明白什么叫时尚,让文化界明白什么是物质财富,让广大国人明白中国精神财富也有纸衣的一席之地。

穷人的御寒衣物,文人墨客的最爱:浅谈古代纸衣的发展

现代纸衣秀


参考文献:《我国古代纸衣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王 曦 梁惠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