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陈荣凯题写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早些年看到一位朋友给王冰兄写的评论,文章末尾这样说道:“书法就是靠养和慢慢磨的东西,王冰能够耐得住形式的诱惑,将来会后劲很足的。”用现在的网络语说,我觉得这话“信息量很大”。什么样的人能够耐得住诱惑呢?那肯定是深刻的人。如何才能走向深刻呢?那恐怕非要耐得住寂寞不可了!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岂有 生来》 王冰作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愈发觉得王冰兄走的是一条寂寞之道。曾经在“国展”途中屡屡折桂的他,近些年基本没有参与各大“书坛盛事”,他退回到书斋,享受那种心态的恬淡、清闲,这是心境的寂寞。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行书中堂清吴梅村访商倩郊居有赠》 王冰作


在他的书斋里,他也不断思考“形式的诱惑”。书法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都是迷人的,但今天这个时代,太多的“像回事儿”但“不是那回事儿”的作品,不得不让人思考这“速成”的背后,是否是因为“形式”的诱惑太大了。但,事实是,在今天各种的展览上,形式的互相抄袭陶染、气质上的相近相似,都让人由衷地感到乏味、厌倦。更有一些标榜“创新”者,或写得支离破碎故作惊人,或写得人神莫辨哗众取宠,或以墨“黑”字“大”鼓努为力。我曾经调侃说,嘴上标榜创新、吹嘘当代的,往往是抄袭“领头羊”的、爱拾人牙慧的。这都源于“形式的诱惑”太大,相较于标榜“创新”,很显然,对于书法更为细腻的体认才是愈发艰难的。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郑板桥诗手札》 王冰作


还是要走寂寞之道!对于“形式”而言,也是如此。摒弃那些热闹的、流行的,坚守那些平淡的、雍容的、空灵的,在从容的书写中,展示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这才是王冰兄所追求的。从他的近作看来,他的“形式”也折射出了“寂寞”的气质,用娓娓道来甚至是喃喃自语的方式,去展示他内心的柔软细腻、从容坦诚。他既不用流行的展览样式,更不用做作鼓努的方式,“舍其躁急颠逸之态”,他是选择在清新中去表现,在平淡中去诉说,恰恰因此,我觉得王冰兄的作品有一种隐含的力量,那更像是一种源于“寂寞”的感召。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紫砂笔筒全形拓题跋》 王冰作


书法家当然也可以走“热闹”的“路子”,这也是一种“形式的诱惑”。书法家一扎堆儿,难免天天是投展览、办展览、搞座谈、弄雅集。但是,创作终归是指向自己内心的事。这“形式的诱惑”好比是书法家们天天秀“成功”,其实,能做到远离这种“形式”的人,或许才真可能会成功。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篆刻印拓 王冰作


王冰兄早已不追求这种成功了。对他来说,这“成功”还比不得临帖时新获的一得之见,创作中能有“偶得”之笔,也比不得多读几本闲书的愉悦,多静下来整理整理旧作的反思。当然,王冰兄也并非不群的“鸷鸟”,他只是到了这个年龄、走到这个阶段,自然就受书法的文化性的强烈感召,并能非常“不惑”地看待书法的“形式”。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端砚拓片题跋》 王冰作


有些书法家的成功是给别人看的,但有些书法家的寂寞是留给自己的。我想,王冰兄笔下的汩汩文气已无需赘言,王冰兄技法之精湛更是毋庸描述,王冰兄身上这种对时代流行风气的自觉远离也不难感受,王冰兄对于作品文化属性的突出更是扑面而来。这都源于他甘于寂寞、甘于砥砺。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特别是对于“外行”来说,确实不那么“成功”了,获奖少了,办展少了,那你耐得住寂寞又如何?

呵呵,写字这个事儿,先写给自己看再说,先慢慢养着,慢慢磨着,管他呢!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耐得住寂寞又如何?——写与王冰兄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