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无问西东》和《万箭穿心》告诉我:与其积攒怨气,不如不欢而散

人的体验和欲望还有想象和理解,会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会让一个人从他人的经历里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是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余华《活着》

有人说:每一个不欢而散的背后都有一个人走茶凉的故事。

可如果,相比而言,不欢而散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呢?你还能接受吗?


受伤的女人,把一腔怨气撒向无辜的外人

电影《无问西东》里,外人都能看得明明白白,中学老师许伯常三天两头被妻子刘淑芬打骂。

许伯常呢?一直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在外人眼里,刘淑芬是一个强势泼辣的女人,不被别人所喜。


她年轻的时候和许伯常有婚约,心甘情愿地供许伯常读大学,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恋人身上。

许伯常读完大学以后想悔婚,刘淑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提着刀,以自杀的方式逼迫许伯常成婚。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很显然,刘淑芬也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婚后,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冷漠的相处着,许伯常对刘淑芬采取的态度是冷暴力,逼的刘淑芬常常以撒泼打骂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怨气。

整个人性情大变,佳人成了怨偶。

刘淑芬表现的越强势暴力,越能体现出她在这段婚姻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对待。

正如她自己所控诉的“外人只看到我怎么打你骂你,可他们不知道你是怎么打的我!”


《无问西东》和《万箭穿心》告诉我:与其积攒怨气,不如不欢而散

一天傍晚,刘淑芬在院子里捡到一封信,天天积攒着的怨气,刚好顺理成章,就有了向外发泄的理由,处心积虑想着挖出写信的人。

终于有一天,被她找到了破绽,顺着这一点线索找到了王敏佳(章子怡扮演)。

面对王敏佳,刘淑芬心中的怒火喷涌而出,诬陷王敏佳与老师有染,在王敏佳接受公开批斗时,大声喊“打死她”,失去理智的民众一拥而上,王敏佳倒在了血泊之中。

看着晕死过去的王敏佳,刘淑芬的内心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回家后投井自杀。


张鹏曾在向王敏佳介绍两人的情况时说“她也挺可怜的。”

是的,这个外强中干的女人,表面上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但内心深处还保存着一丝良善。

刘淑芬在把夫妻之间产生的一腔怨气,撒向无辜的外人

之后,无法接受自己导致的后果,选择了自杀。

许伯常表面很老实,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博得别人的同情,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对待刘淑芬“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最终逼得刘淑芬性情大变,心如死灰。

刘淑芬是一个不被爱的女人。

她在两个人的感情里,“供你上大学,把饭留给你吃”,可以说付出了所有。

但是面对不爱自己的许伯常,她的诉求无异于缘木求鱼。

而在这之前,她明明可以有另外的选择。选择离婚,选择不在一棵树上吊死,选择独立自主,一个人也能活得风生水起。


可悲的是:同样选择固执的坚守着婚姻,宁愿在浑水里煎熬,天天积攒怨气的人,还有她。


受伤的女人,把一腔怨气撒向始作俑者

蒙田说:生活本身既不是祸、也不是福;它是祸福的容器,就看你自己把它变成什么。


《无问西东》和《万箭穿心》告诉我:与其积攒怨气,不如不欢而散

《万箭穿心》里,妻子李宝莉刀子嘴豆腐心,也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女人。

在搬家那天,搬家工人坐地起价,李宝莉据理力争,而丈夫马学武却只敢在窗口探头。

可见这一个家,是要靠女人咋咋呼呼操持着的。

有人说:结婚后温柔的女人,都是男人呵护出来的。女人其实很好哄的,只要男人说几句贴心的话,多用一点心,就能让她们开心。女人是水,之所以成冰,是因为得不到理解和关爱,久而久之,就变得强势。


面对强势的李宝莉,马学武提出了离婚,李宝莉没有同意。自此,两个人就落入了悲剧的走向。

马学武向外寻求,有了婚外情。

李宝莉发现后,顾忌着家庭孩子,不管内心怎么受伤,没有出面当场抓奸,转身打了一个举报电话,之后又选择大度的原谅丈夫。

是真的原谅了么?

真的可以假装没有这回事么?

真的可以从此相安无事么?


东野圭吾在《白夜行》里说:

曾经拥有的东西被夺走,并不代表就会回到原来没有那种东西的时候。

李宝莉也没有回到那时候。

这件事,成为了李宝莉心头的一柄尖刀,时不时划破表面的外衣,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

不分场合,不论时间,李宝莉话语中夹枪带棒,常常挥向马学武。


与刘淑芬相比,李宝莉选择把一腔怨气撒向了始作俑者。

马学武无奈下岗,在一系列打击下,绝望中跳下了大桥。

在遗书中,没有给李宝莉只言片语,这是他对这段婚姻最后的反击。


作为一个女人,李宝莉是要强的。

她打落门牙和血吞,为了撑起这个家庭,去做了一个“扁担”,以帮别人担重物为生。

10多年的含辛茹苦,没有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

儿子在得知父亲的丑行败落,是因为母亲打了举报电话,间接导致父亲自杀后,选择跟她断绝关系,把她赶出了家门。


李宝莉在最后对婆婆说“要是当年马学武,在跟我提离婚的时候,我跟他离了,说不定没有这么多的事,大家都过的蛮好的。”

是啊,如果当年,大家的心态都好一点,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那么现在,应该都过得蛮好的。


《无问西东》和《万箭穿心》告诉我:与其积攒怨气,不如不欢而散


有时候我们只是被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环境困住了思维,不愿意醒来,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悔悟已晚,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但已然是悔悟了。

电影只是电影,已然落幕。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身处其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些人固执的坚守着;

有些人会更加决绝,选择向自己发火,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更多的人不愿意走出去,重新开始。

相比而言,不欢而散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我宁愿这一个个悲剧以不欢而散结尾,也不希望是这个样子的。

愿所有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