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麼做到心不隨物動?

樂影不疲


心靜止如水,心念不忘想,心無雜念生,心如清風淨。心有正氣存,心積善德行,心去惡意做,心寬天地廣。見物莫貪心,莫把私慾存。


夢醉小村是故鄉


一直喝



拳擊冠軍曹恆祥


要想做到“心不隨物動”,就要幫助“心”找到她的家,這就象是一個浪子,之所以到處漂泊,是因為沒有家,一個人有了家以後,就有了根,不管在外面多忙多累,他都會很坦然,因為他知道忙完之後有地方休息,累垮以後有地方舔傷,所以永遠不會心慌,這就是家的重要性。

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

安心,這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狀態,現在有個很扎心的詞,叫“精神流浪漢”,其實這是一種病症,而且病情往往會隨著財富的增加而加深,財富越多,增長的越快,對安心的渴望越強烈。


普通人在靜下來的時候,心裡同樣沒著沒落,找不到個安置處,公元527年,洛陽虎牢有一箇中年男子叫姬光,這一年他四十歲,在龍門石窟對面的香山上,已經坐了八年,目的就是為了尋求一個安心的方法,雖然他從小就聰明絕頂,世間的學問無所不通,但對於將心安在何處這個問題,卻是毫無辦法。

後來他受人指點,到少室山去參訪一位來自天竺的胡僧,這位胡僧名叫達摩,已經在山上的石洞中面壁了九年,姬光為了表達求法的誠意,自斷一條臂膀,才得到達摩的接見,當達摩他所為何來的時候,他很坦率的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目的只有一個,幫助心找到她的家。

胡僧達摩將手一伸,對他說:“將心來,與汝安。”把你的心拿來吧,我幫你安。他這樣一講,姬光就楞了,過了半天才回答說:“覓心了不可得。”怎麼回事?我現在找自己的心,卻找不到了。他這樣一講,達摩就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他說:“我與汝安心竟。”好了,我已經幫你把心安好了。

經典中說,姬光聽了這話,突然間恍然大悟,興奮的跳了起來,這在禪宗來講,就是開悟了,最後一層窗戶紙突然被捅破了,這個姬光,就是禪宗的第二代祖師——慧可大師。他為心找到了家,從此就象柳絮沾到了溼泥上,再也不會被春風吹的到處飄蕩。

所言心者,即是非心,是名為心。

二祖慧可為什麼最後會興奮的跳起來,奧秘就在他那一句“覓心了不可得”中,當他去找自己的心的時候,卻發現無處可尋,這個是關鍵,從中他悟出了一個道理,這個“心”其實是不存在的,她只是在一種因緣氛圍下的條件組合,她從來就沒有擁有過自己不變的特性,這就是禪宗歷代祖師的無上法門。


當年釋迦牟尼傳法給迦葉尊者的時候就曾說過:“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咐諸摩訶迦葉。”這裡的“實相無相”四個字,就是“正法眼”,這是無上的妙法。

禪宗禪師曾說過:“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末後一句,始到牢關;鎖斷要津,不通凡聖。”真正的傳法,到了這個地方,只能自己去悟了,因為這個時候,已經超越了所有的語言文字,以及所有的想象力,這些東西到了這個地方,統統失效了,表達不出來了,任何一個字,一句話,一個心念,都會把人引向歧途。

舉個例子來講,一種誰也沒吃過的食物,要想知道它的味道,只能自己親自去品嚐,師父只能告訴你它在哪裡,長什麼樣子,甚至可以把食物放到你的手裡,這時候師父就已經盡力了,因為他不能幫你品嚐,即使是幫你品嚐了,你依然不知道它的味道,所以一切的語言、文字、想象力統統沒用,剩下的,只能靠自己親自去品嚐了,除此以外,概無他法。

大概來講,所謂的心,只不過是我們在面對某一個境的時候,心中相應所浮現出來的一種覺受,這就象是一面鏡子,面對石頭,它裡面就是映出石頭,面對一棵樹,它裡面也會浮現出來一棵樹,但你不能說鏡子就是石頭,或者說樹就是鏡子,都不是,“我思故我在”,但“思”不是心,道理就是這個道理,“心”只是一個名字而已,其實並沒有一個真正叫做“心”的東西。

總結

總之,我們往往會把一些因緣組合而成的事物,當成一個真實存在的個體,而且還會緊緊的抓住不放,孰不知舟行岸移,時過景遷,所謂“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因為不真實,所以事物一直在變,但事物變了,我們錯誤的認知卻沒有變,這就是我們一切煩惱的來源,而要想“心不隨物動”,關鍵就在於要悟透個道理,請注意,是“悟透”,而不是“想通”,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澡雪堂主談國學


可能什麼時候皈依佛門,應該就可以做到了。


肯定會火


事不關己咯


思萌念寵


儒釋道認為,人的心其實有二,一個是真心,也叫本心,道心。真心是如如不動的。因為人存在身體,還有一個假心,也叫人心。人心的特點是逐物,隨物而動。人的意識知道這兩個心都是存在的,但以誰為主,就反映了一個人心性水平的高低。


心性水平最高的人是聖人,達到100%的純度,完全以道心為主宰,只要稍微有一點私心雜念的想法,馬上就能察覺,平時做事直心而行,完全符合道德規範,不慮而知,不學而能,和天地融為一體。


如何做到心能轉物,不被物轉,儒釋道都給出了終極解決方案,最簡略的總結就是六個字:滅人慾,存天理。但如何在日常用功,各家的方法不太一樣,基本思路是活在當下,就在日常生活中磨鍊,把自己的壞毛病一條一條改掉。先從最簡單的開始,如睡懶覺,抽菸喝酒,愛發脾氣,好色等,這些毛病也叫習氣,必須一條一條格掉,嚴守為善棄惡的準則。開始是刻意的,直到行為自動自發的符合道德規範,尼采把這種人叫超人,具有最高的心性能量。


自己有哪些毛病,不用大腦思考,自己的心裡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只要下決心改掉,一定有方法,只怕這個決心不真切。只要長期堅持,內心就會越來越純淨,越發體會到本心如如不動的奧妙,這種快樂不是用語言可以形容的,佛家有個名詞勉強可以描述一二,稱之為極樂世界。


阿斌之夢


🐷🐷🐷🐷🐷🐷🐷🐷🐷🐷🐷🐷🐷🐷🐷🐷🐷🐷🐷🐷🐷🐷🐷🐷🐷🐷🐷🐷🐷🐷🐷🐷🐷🐷🐷🐷🐷🐷🐷🐷🐷🐷🐷🐷🐷🐷🐷🐷🐷🐷🐷🐷🐷🐷🐷🐷🐷🐷🐷🐷🐷🐷🐷🐷🐷🐷🐷🐷🐷🐷🐷🐷🐷🐷🐷🐷🐷🐷🐷🐷🐷🐷🐷🐷🐷🐷🐷🐷🐷🐷🐷🐷🐷🐷🐷🐷🐷🐷🐷🐷🐷的世界我不懂


夢想成真66187022


比如這樣




喵太爺


那就得學老子無為思想!


七棵青松


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