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預見2020醫療大數據丨場景驅動,賦能藥物研發是“潛力股”

預見2020醫療大數據丨場景驅動,賦能藥物研發是“潛力股”

【編者按】世界變得越來越難以預測,但對趨勢變化保持敏銳的嗅覺始終重要。為此,在這歲末年初之際,億歐大健康依然打算做一些冒險的嘗試。

我們挑選了醫療健康的七大熱門賽道,在梳理過去一年裡該領域的投融資情況、企業現狀、熱點事件的基礎上,對2020年該領域發展作出一些預判。本系列文章共8篇,此為第3篇。

自2018年9月衛健委公開《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至今,鮮有專注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政策再在行業裡濺起水花。

在這一層面,行業人士的普遍感知是:政策在2019年的確沒有以往活躍。不過,從投資、行業落地等方面,2019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裡依然有幾件大事可圈可點,並且可以注意到的是,健康醫療大數據玩家們在行業裡的角色發生了些許變化。

以往,它們更像是創投舞臺上的主持人,使盡解數吸引注意力,但現在,它們變成“賦能者”的角色,國家背景的資本和企業,也更多地開始參與到行業中來,拉近與產業的關係。而民營企業也對看待“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思維有所轉變。

2019年,資金的流動並非像預想的那樣“寒冷”,行業中也少了不少“說概念”的聲音。2020年,在“上層建築”逐步導向落地的趨勢下,行業玩家們都翹首以盼著健康醫療大數據從技術創新走向商業變現。這一天的到來還需要多久呢?

融資“雙降”,但國家隊熱度不減

2019年1月7日,智雲健康的1億美元融資,拉開了新年的序幕。中金資本和中電健康基金這兩位國家隊領投方,給這一賽道的參與者增添了不少信心。

不過在之後的一整年中,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的融資情況並不如前幾年熱鬧,有人描述稱“資本遇冷”。從數據來看,2019年,行業的融資出現“雙降”,總融資額相比2018年下降了超過40%,在數量上,也是近三年最低,與2017年的113起相去甚遠。

预见2020医疗大数据丨场景驱动,赋能药物研发是“潜力股”

從業者對這樣的數據表現並不是太悲觀。一位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創業者對億歐大健康說道:“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和AI的技術加持下,產業的投融資更加理性和健康了。”

中電健康產業基金合夥人王曉岑在2019上半年即已經意識到:在寒意未散的2019年,投資方決策必然更謹慎。“行業對於資源配置的要求更高、投資的精準性要求也更高。”她說。

當我們再看回表格,依舊可以從“冷”中看見一絲陽光。2019年,行業融資總額與融資數量的比例是1.5:1,即平均每起融資有1.5億元(這一數據在2017年只有1.2:1,在2018年是1.6:1)。這也意味著,對於好的項目,資本是願意投錢,而且是捨得投錢的。去年11月,思派集團斬獲10億元融資,就是例子之一。

花錢的還不止資本方。

2019年10月,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開工建設,這個落地合肥、斥資130億元的項目,是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五大中心的最後一站,承擔著中部中心健康醫療數據匯聚的任務。

該中心將拓展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構建集約化雲應用服務系統,按需開放給各個不同類型的機構,引導健康醫療大數據與生物製藥、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並建設“國家基因技術應用示範中心”,集成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國家醫學大數據資源,同時建成若干個區域臨床醫學數據示範中心。

從“技術”到“場景”的驅動加速

回顧過去兩年,在這一細分中最活躍的並不是國企參與方,而是移動醫療風口上的“倖存企業”和從事醫療人工智能的創業者們。

CV(計算機視覺)、NLP(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成為了背後的驅動力之一。包括匯醫慧影、推想科技、深睿醫療、森億智能等醫療科技企業吸引資本大規模進入,這部分公司需要處理大量的影像、文本數據,使得產品具有輔助診斷的效用。行業大多將這一類企業也歸入健康醫療大數據細分領域。

玩家眾多,但它們同樣需要面對的是“商業化方面始終不夠理想”的現狀。用王曉岑的話來說,這個行業還處於“天使輪”的階段。

但在2019年,最大的變化在於,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開始由技術驅動,轉變為場景驅動。

這兩種模式最大區別在於“數據”的地位。在前兩年,醫療大數據是作為企業的一種“標籤”,企業容易忽略數據質量、數據真實性的把控,當需要走向商業化時,其數據的優勢就難以為繼。但是在場景驅動的背景下,企業的數據是作為核心資產,同時也是場景的支撐,以場景為導向去應用健康醫療數據,這對於數據的要求高了不少。

落地到產業,可以從幾家頭部玩家的轉變看出這種趨勢。例如在1月初剛剛完成10億元融資的智雲健康(原“掌上糖醫”)。其實質是以糖尿病這一場景切入,去搭建包括院內的SaaS系統服務、針對患者的互聯網醫院服務、針對藥店的處方外流平臺服務等等。每個業務不是孤立而存在,在其所提供的服務中,大數據是底層必不可少的支持。

又如在2019年實現了集團戰略升級的思派集團。成立早期,思派從腫瘤場景出發,通過大數據輔助臨床試驗管理、真實世界研究等,在升級後的思派集團,圍繞腫瘤延伸出了更多的服務形態,包括DTP藥房、保險等業務。

這樣的好處在於,行業裡“說概念”的企業會走得越來越難,因為在和場景的“協同”過程中,數據只是工具的角色。在2019年,王曉岑也對億歐大健康表示,健康醫療大數據企業極其注重“協同”效應。

2020年,大數據賦能醫藥研發、基因檢測成為潛力股

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家政策層面的落地動作居多,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產業玩家們鋪墊出一條通路。

2019年,在億歐智庫發佈的《2019中國醫療大數據研究報告》中,總結了大數據在醫療健康產業落地的6大場景。其中提到,相比於醫院管理、基因檢測和醫藥研發,健康管理、輔助診療、醫學研究是目前落地較快的方向。

思派集團聯合創始人李大勇認為,這樣的格局在2019年並無太大變化,但他非常看好未來大數據+醫藥研發的發展潛力。2020年1月7日國家藥監局(NMPA)發佈的《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與審評的指導原則(試行)》就是“苗頭”之一。若政策持續推進落地,醫藥研發大數據對於藥企來說將變得更加“寶貴”,這也意味著其擁有了商業化的可能性。

“近期FDA和NMPA都根據真實世界研究證據批了數個適應症,這對於行業來說是極大的利好。”李大勇談到,“但是目前的數量依然很少,2020年,政策層面對於真實世界的研究推進,十分值得期待。”

另一“潛力股”是大數據+基因檢測,尤其是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場景。作為消費醫療的一部分,數據價值可以應用到疾病預防、健康管理和干預等方面,在體檢及健康管理中心有比較好的業務場景。“但個人覺得短時間內爆發非常難。”上述創業者補充道,業務如何落地、如何與完整的健康信息進行捆綁才能發揮價值,目前行業還沒有探索出來非常成熟的模式。“

總體而言,當詢問多位創業者對於新一年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預測時,他們大多依然保持樂觀。在其中,相對謹慎的聲音也同時存在。億歐大健康分析師靳虹博認為,行業依然需要把解決數據本身的問題放在第一位置。“不管是雲、區塊鏈還是其他技術,在數據確權的基礎上,搭建局域或全面的數據平臺是有必要的,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靳虹博如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