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睡扁头”,这一传统习俗,与缠足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石头、书籍等硬物做枕头,再把脑袋一固定,孩子脑壳就会逐渐被睡成一个大扁头。

在孩子小的时候,老一辈总是喜欢给他们“睡扁头”,他们认为这样的头型很漂亮。扁头显大气,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福气多多。

这一习俗使得不少新生儿,一出生就必须得接受“扁头”这一设定。那本硬字典,永远是他们的噩梦。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那么这一传统是怎么来的,头真的能被睡扁吗?

头能不能被睡扁,你摸下你的扁头不就有答案了吗?

说起人类,估计是哺乳动物中最难生产的一支队伍了。

与其他体型相似的动物胎儿相比,人类胎儿的头是大得出类拔萃。

所以,这大脑壳给孕妇分娩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除此之外,直立行走的人类,其特殊的骨盘结构也让分娩难上加难。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减轻母亲的负担,人类在头骨的设计上也花了一番功夫。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婴儿头骨示意图

人类胎儿的头骨,在出生前后其实并不完全愈合定型,各个骨片都是相互游离的。

其中最明显的缝隙也称为囟(xìn)门(分前囟和后囟,如上图),柔软的结缔组织可为大脑提供充裕的空间。

这种演化,当然是有利的。当胎儿头部受到挤压时可适当变形,降低孕妇分娩的难度。

一般来说,这种未完全愈合定型的情况,可以维持到2周岁。但正是因骨片之间缝隙的存在,婴儿的头骨形状也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改变。

那到底宝宝圆头好还是扁头好?

只能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只是圆头更符合大众审美,看起来也更为机灵可爱。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怎样帮宝宝睡出好头型?

0-3个月是宝宝头型的黄金塑型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宝宝的头颅骨质地比较软,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如果在3个月以内发现宝宝的头睡得有点偏,应赶快纠正。

一周岁半后基本定型。等宝宝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前囟门会闭合,宝宝的头型就定型了。也就是说,家长如果在一周岁半以后才想起来给宝宝纠正头型,那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如果不想孩子睡成扁头,从宝宝出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替孩子变动一次睡姿,避免维持同一姿势过久,就可有效地雕塑孩子的头型。

说白了,就是时代不同审美观念问题。

很多年轻妈妈,想说服老人不给孩子睡扁头,于是这些不靠谱的营销内容为了转发量各种胡扯,像是“扁头影响智商”之类的传谣的方式来吓唬人,但这种方式,真的是不可取的。

现代医学不主张给孩子睡扁头,更多是处于孩子的安全考虑。一些老人会给孩子用定型枕来睡头型,这大大增加了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概率。

* 美国儿科学会(AAP)明确提出,1 岁内避免使用枕头

* 使用枕头、毯子,会导致 SIDS 的风险增加到 5 倍

* 如果孩子趴在枕头表面入睡的话,风险会增加至 21 倍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其实只要不是“睡扁头”这种审美导向,不往头下垫硬物,大多数人的头型都不会扁得太过分。

另外,国内有研究已表明,婴儿采用仰卧姿势睡卧于保育床垫上,可有效预防婴儿扁头综合征。

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老一辈喜欢给孩子“睡扁头”?

保育床垫头枕部位有圆弧形凹坑,可分散头部压力,降低局部压力

若发现孩子有扁头的迹象,也不用过于心急。

趁着婴儿头骨的可塑性还强,可注意矫正睡姿,经常变换头颅受力的位置,但如果你已经是个拥有完美扁头的成年人,那应该也只能认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