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己亥年腊月三十,除夕夜。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三十,

没有什么日子比这一天更有仪式感。

虽然2020已经快过去了一个月,

但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

仿佛只有到了农历新年,

这一年,才算是真的翻篇儿。

除夕夜,

推杯换盏之际,欢声笑语之时,

一切都展现出温馨与自在。

从“小年”到“除夕”,

喜乐祥和,让平凡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除夕·来历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这天,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后来人们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响声,便在门上贴红联,放鞭炮,通宵敲锣打鼓。当“年”兽见到万家火光,听见震天响声,吓得跑回深海,再也不敢出来祸害。第二天,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庆祝胜利。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除夕·习俗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看着“春晚”,其乐融融,无比热闹。

年夜饭。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夜饭,

是岁末的终点,也是年初的起点。

和家人一起洗菜、摘菜、炒菜,

忙得不亦乐乎。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

南北各地不同,

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

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

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按照老礼,

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

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

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守岁。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习俗

年夜饭后,将茶点瓜果摆上桌,

全家人围炉夜坐,

一直守到夜里十二点,

也有守到次日黎明的。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守岁,

辞旧岁也是迎新岁,

与长辈一起守岁,

是守住与他们一起的时日,

祈盼他们延年益寿。

与孩子一起守岁,

是守住他们的青春韶华

祈盼他们身体健康。

祭祖先。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夕傍晚,

在祖宗像前点香烛,

倒上美酒,摆上菜肴,

全家人举行祭祀仪式。

待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

人们才开始享用。

古人祭祖,

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

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祭祖尤为隆重,

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

按灵位设杯箸,

在除夕、元旦、元夜,

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

放爆竹。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年三十的炮仗,

已经响了两千多年,

把那个叫年的怪兽,

响成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当午夜交正子时,

新年的钟声敲响,

家家户户开门燃放爆竹,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的特产,

亦称“爆仗”、“炮仗”,

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

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贴春联。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帖”、“桃符”,

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

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

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窗花。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剪纸,

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

除夕夜,

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因为大多贴在窗户上,

所以也称它为“窗花”。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窗花”有各种类型,

戏剧人物、历史传说、花鸟鱼虫、山水风景……

常常以吉祥喜庆、丰年求祥、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为主体。

贴福字。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贴春联的同时,

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

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有的人将“福”字倒过来贴,

寓意“福到了”。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

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

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

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除夕夜,

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精心准备,

也是最具有仪式感的时刻。

它代表着中国人的岁尾与起始,

万家灯火不灭,只为举起酒杯,

一杯敬明天,一杯送过往。


辞旧迎新,除夕夜: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喜欢的小伙伴,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