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估值坐上“跳樓機”,WeWork中國僅值10億美元?

每次去遊樂場,圍觀人數大於體驗人數的項目中總會有“跳樓機”存在,而這項刺激的娛樂設施即便向用戶提供了安全防護措施,但顯然依舊對玩家的心臟不甚友好。而當一家企業坐上“跳樓機”時,當事人恐怕需要一顆更為可靠的心臟去承受這一切了。

日前有消息稱,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與專注於中國市場的私募股權基金摯信資本(Trustbridge Partners),正在與WeWork中國就增持股份進行談判,並希望獲得WeWor中國業務的控股權。但據悉,此次其對WeWork中國的估值僅為10億美元。

估值坐上“跳樓機”,WeWork中國僅值10億美元?

雖然說10億美元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已經是筆鉅款,但是站在WeWork的立場上,或許就很難找到恰當的表情來面對這10億美元的報價了。畢竟就在一年前,WeWork的估值還曾高達470億美元,同時也是共享行業中一枚奪目璀璨的新星。

自2010年成立以來,WeWork從投資者手中累積已經拿到了上百億美元融資,其中特別是自2017年開始,更是連續獲得多筆十億級美元的投資之後,其每月擴張的辦公空間就高達1.4萬平方英尺至2.8萬平方英尺之間。而在去年試圖進行IPO之前,根據WeWork官網顯示的信息,其業務已經擴展到十多個國家,覆蓋全球77座城市,提供了287個辦公地點,並擁有超過26萬的會員。

估值坐上“跳樓機”,WeWork中國僅值10億美元?

由此來看,WeWork燒錢的方法與鼎盛時期的ofo似乎並沒什麼兩樣,其所選擇的都是大城市核心區,同時用長期租賃合同來博得業主青睞。甚至可以說,WeWork所代表的也正是在過去十幾年間最為典型的互聯網企業道路。

但是即便WeWork如此強調自己的互聯網屬性,共享辦公領域依然難以逃出“二房東”和“租金差價”這些關鍵詞。並且由於營收表現相當微妙,WeWork在2017年的營業收入為8.86億美元,淨虧損9.33億美元,到了2018年,營業收入為18.2億美元,淨虧損19.3億美元。如此來看,對於WeWork這般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似乎只有源源不斷的租戶才能緩解其在虧損方面的壓力。

估值坐上“跳樓機”,WeWork中國僅值10億美元?

我們三易生活此前在對WeWork的相關分析文章中就曾指出,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現階段全球都正處於不穩定週期中,因此也使得客源成為WeWork目前最大的問題。

因此在WeWork這枚備受外界期待的行業新星,在IPO前被標準普爾和惠譽分別給予了B級和BB-級評級,隨後估值蒸發至150億美元,甚至期間還經歷了因重要投資方高層的分歧,解僱了創始人及其親友,而導致暫停IPO計劃。

但是從目前的表現來看,WeWork的“跳樓機”之旅並沒有隨著IPO暫停而就此停下。此前就曾傳來大規模重組的消息,而在經歷了裁員、遣散、新董事長走馬上任、以及種種“出售控制權”和“重組董事會”等傳言之後,WeWork未來的前景似乎更加堪憂。

估值坐上“跳樓機”,WeWork中國僅值10億美元?

而到了現在,一家曾經估值高達470億美元的企業,在中國區這個重要市場的業務報價卻只有10億美元——連巔峰時估值的零頭都沒到。不知當初看好並大力扶持WeWork背後的資方,現在的心態如何呢。

當然,除了讓外行看熱鬧之外,WeWork估值如同坐跳樓機一般急上急下的經歷,顯然也給行業帶來了不少啟示。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邁克·威爾遜更是將WeWork的上市失敗,定義為“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在他看來,這一事件透露出投資人已經不再願意為創業者的過度投入買單,而背後所透露出的則是外界對於互聯網行業此前流行先燒錢鋪市場,後期再尋找盈利模式這一做法的質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