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獨立財經思考


長江和黃河雖然都發源於我國西部高原省份,並且也都從西向東穿越我國大部分地區,但是長江和黃河所帶來的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因就是黃河經常因為淤積改道,而長江水流量豐富且航道固定適合通航。

黃河流經省份缺少天然水道

黃河自西向東,所流經的省份基本上處在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比如甘肅、寧夏、山西、陝西、河南等省份,這些省份相比於南部,主要是由黃土高原,平原地區所組成。

而黃土高原和平原因為植被相對來講不是特別茂盛,所以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流到東部省份以後並沒有明顯的丘陵溝壑阻擋,所以河水便肆意改道。

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嚴重

黃河的改道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區,特別是過了河南省以後向東的改道範圍非常大,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黃河的入海口是在江蘇淮安地區,當前這一地區還有廢黃河這一條河流的存在。

但是黃河因為淤積,最終奪了山東大清河而入海。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上游地區沒有植被保持,所以泥沙含量嚴重,在河南境內,因為地上河的存在,所以逐步改道。

長江流域山脈豐富擁有天然水道

而反觀長江長江流域,長江從西部發源後,先是經過橫斷山脈向南徑流,然後向西經過四川盆地南麓的一些山脈,環繞四川盆地與大婁山邊緣,最終進入大巴山,然後進入湖北,湖南境內,向西再經過江西,安徽,江蘇最終在上海入海。

從地勢地貌上我們就不難看出,長江所徑流的這些省份沿途基本上都有高山,丘陵形成的溝壑使長江水道固定,並且沿途不斷有大型支流補充。

長江流域植被茂盛且有調節湖泊

另外,長江所流經省份基本都是處在南方,氣候上適合植物的生長,一年四季都有植物保持水土,使得長江的泥沙含量遠低於黃河。即便長江經過湖北宜昌以後進入了漢江平原區域,天然丘陵山體水道並不明顯。

江漢平原容易挾帶泥沙,但是這一地區以及中下游有洞庭湖和鄱陽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沉澱長江泥沙,這也是為什麼洞庭湖日漸縮小的原因,所以長江不會輕易改道。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我們常討論黃河改道問題,卻很少聽說長江改道,嚴格意義上來說,哪條河流都有改道,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對河流形容再恰當不過了。我們這裡討論河流改道應當是大尺度突破,比如黃河,搖龍擺尾,跨海改道(黃海、渤海)入海口不固定,多次發生變化。而長江卻象一頭被馴服的野馬,咆哮著很溫順地向東流去,注入東海,入海口特別穩定。這是為什麼呢?

河流改道主要受水系發育特徵和泥沙沉積二個因素影響,而泥沙多少與流域範圍內植被覆蓋度有關,長江與黃河在這二方面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而長江從各方面考慮居有很大的優勢,具體地說:

1,以山地丘陵為主的河道特徵,河道容易被束縛


長江全長6300多公里,僅在荊江段和河流下游段 ,不受山地控制。宜賓上游來自青藏高原,山高谷深。宜賓至宜昌,河道沿著盆地邊緣進入三峽區,下游區河道在丘陵山地間環繞前行,基本上90%河道在山地丘陵區。南京至入海口,河道展寬,水深,有河口潮汐的特點,歷史上河流運行平穩。

2,河流水系發育完美,呈對稱羽狀水系

長江河網密度高,南岸一級支流與北岸相當,水系似羽毛狀。北岸發育著雅壟江、岷江、嘉陵江、漢江等,南岸有烏江、湘江、贛江等發育,基本上是對稱。每當流域內大範圍內降水時,各支流彙集到主幹道可以“錯峰下行”,不會造成特大洪峰,致使河流大堤潰口,引發河流改道。

當然長江長度達6300多公里,各一級支流相距比較遠,同時,一次降水覆蓋整個流域的概率不高,也不容易出現大的洪峰彙集,因潰壩河流改道減少很多。

3,流域內植被覆蓋度高,泥沙含量少

長江流域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降水量在800-1200mm之間,是我國降水量比較豐富地區,流域內林木茂密,植被種類繁多,多氣生根植物或藤本植物,系統分層明顯,喬木高大,季相變化不明顯,河流泥沙比較穩定而少,河水較清澈。

4,降水季節分配相比較黃河而言,還算是均勻。

長江流域一年四季皆有降水,夏季降水量比較大,特別是6月份右右,是長江地區“梅雨”季節,大約維持在一個月左右,7-8月份是長江的旱季,但有颱風雨幫忙,表現出旱季不旱的特徵。冬季多雨雪天氣,降水也不少,今年陰雨綿綿持續二個月左右,鄱陽湖提前一個月結束旱季水位。

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保證了河道對淤泥的正常沖刷,防止河床抬高,繼爾潰壩決堤改道的風險。

5,千里長江,險在荊州。

荊州段位於在湖北境內,由於長江出三峽後,地勢平坦,兩邊多是開闊地帶,泥沙淤積嚴重,歷史上這段河流河道不太穩定,我們多次對它“裁彎取直”,來束縛河道。

綜上所述,長江是我們國家非常穩定的一條河流,水文特徵較好。河流兩岸生活著眾多人口,近幾十年來,隨著長江三峽的建成,防洪標準的提高,兩岸經濟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經濟發展區,長江這條黃金水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


地理縱橫


黃河經過黃土高原時帶動泥沙非常的多,後來流到華北平原時河流速度變慢泥沙慢慢的沉績起來,成了地上河,就不太穩定有時會改道。而長江的流域地區很多都是山區,所以長江帶走的泥沙也很少,長江前流帶走的泥沙流進了洞庭湖,所以洞庭湖越來越小了,長江還有一些泥沙流進的東海形成了崇明島,所以崇明島每年都在變大。


穀天陽


不只黃河改道,長江同樣也有改道的地方,這樣的航道主要集中在長江中游段。



航海家羅羅,一名從事水上工作12年之久的航海人一起和你聊聊長江中游航道變遷的那些事兒。在行業中,我們通常會把長江從源頭到長江入海口,分為上、中、下游三段。

長江源頭到宜昌通常為上游,宜昌至武漢為中游,武漢到長江口為下游航段。上游和下游航道變遷較少,我們今天主要聊的就是長江中游段的航道變遷。



千里長江,變在荊江。荊江段屬於中游,它位於在湖北境內。目前也是長江發展的瓶頸航段,每年枯、洪兩季航道變遷較大。

中游的航道變化是由於當地的土質決定。每當洪水季節來臨,上游來水量增大,中下游的水量自然就水漲船高。大量的洪水沖刷著兩岸並不太堅固的河岸,而這也是造成航道變化的主要因素。

枯水季節來臨,上游水勢驟減,航道里的水深就歸槽。雖然目前有三峽、葛洲壩電站調控上游來水,但並不能阻擋中游淺灘窄槽的形成。每當這樣月份來臨,航行的船員們叫苦不已。比如喬家灘航段、肖家堤拐航段、沙市大橋航段等都會形成變遷航段。特別是沙市大橋,由於每年的來水量不一,所以每一年的航道航法都不相同,有的年份走江南,而有的年份又走江北。這些都為船舶航行帶來了困難。



近年來長江被譽為黃金水道,國家加大開發和利用。而中游段作為整個長江的瓶頸段制約著整個行業的發展,但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整治的力度,現在兩岸都在加大固堤力度,對一些重點航段進行整治和挖掘,保障船舶的載運和航行安全。


航海人羅羅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這是地形地貌自然形成的。

黃河處在黃土高坡,河的兩邊是山的地段很少。多半是坡形地段。加上都是黃土泥沙的沖刷。流到黃河的時候就填滿了河道。自然就使黃河漫堤,無形之中使黃河改道,又一次形成一個新的河床。

長江就不一樣了,兩邊高山俱多,在上游又是三個天然的峽谷,沒有黃河那樣的泥沙沖刷。進入長江河道的泥沙很少,是很難改道的。


小滿577828


長江河道為山所束,無法改。


王祖蔭1


主要原因是黃河經過黃土高原時裹帶著大量泥沙使河道不斷提升,當淤泥高於環境高度時就發生了改道現象。而長江則不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低,不會形成大量的泥沙堆積現象,故也就不會改道了(地震及認為原因造成的改道除外)。


用戶8648398715177


長江谷中急,高山天然壁,黃河原上歡,坦途人工堤。


詩卒


黃河到了中下游,基本上就是地上懸河,高出海平面好幾米,如果發生潰壩決堤,很容易出現改道的。

長江是🈶️河道的,想改道真的太難了!


照亮生活


黃河中下游的河面高於周圍地面,因為河水泥沙多,如果不處理,河床會越來越高,如果漲水堤壩決堤就會改道,而且不好修復。黃河歷史上數次決堤。

長江周圍就不一樣了,水裡泥沙少,河水比地面低,而且很多地方兩岸都是山,改道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