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经常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句话并没有什么问题,告诉孩子也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一直对孩子这样说的家长,你真的大错特错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先讲2个关于“自己做”的小故事

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在公园学习骑自行车,妈妈在一旁教,女孩一直摔跤,一开始,她会向妈妈求助,哭着求妈妈抱抱,但是妈妈不为所动,“你要独立一点,这有什么,摔倒了就自己站起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就这样,小女孩在跌跌撞撞不在向妈妈求助,变得沉默不语,最终也没学会骑自行车。

一个小男孩在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想喝饮料,爸爸给买了一瓶,但是孩子拧不开瓶盖,想要爸爸帮忙,而爸爸认为儿子没有足够努力,想着:男孩子怎么可以什么事都要求别人帮忙呢?

因此,爸爸对小男孩说:“自己拧开,拧不开就别喝了。”

最后,孩子还是没有喝成饮料。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父母为了让孩子能独立,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的难处,一味的让孩子“自己做”, 认为这是为孩子好,是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自解决问题”的道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其实,在孩子大脑中形成的认识则可能是:我需要帮助,可我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不会帮我。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米歇尔·苏利文在TED演讲中曾说: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一味地数落和打击,只会让孩子失去向外界求助的能力,要走更多弯路。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是许多父母的教育观念,但如果一味地强调让孩子“自己做”,很有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更加应对自如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走丢的时候,可以做到勇敢的向旁边的大人求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懂得求助的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高效且聪明的求助,往往更加优秀;

乔布斯在1994年接受硅谷历史协会访谈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有件事情非常之正确,就是多数人缺少人生经历的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去求助。”

懂得求助的孩子,不仅可以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还能与外界建立有效链接,更容易与人形成融洽的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回应孩子,遇事不指责

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忽视孩子,更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去解决,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可以在旁边辅助一下,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学会独立和主动寻求帮助这两者并不矛盾,如果孩子的求助是合理的,就不要再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认可孩子,理解孩子,才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孩子要独立,但是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是他背后坚强的靠山。

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路易斯·科佐利诺曾说过:

一个孩子的生存竞争力,不取决于他自己能够独自做多少事,而取决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他人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像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这种老式的传统教育观念似乎已经不那么有效果了,甚至可以说,这些都是过时的教育观念,很有可能还会被误导。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作为新时代的爸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百万粉丝大号——油炸绿番茄,也就是斑马,有一本书名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书里明确的表示,思想观念更新跟不上,不但可能教不好孩子,还会误导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是不够的,有教育观念的更新才是根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与普通的教育书本不同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斑马文风十分的犀利辛辣,文章内容和思想紧跟时代,并附有大量丰富且贴近现实的案例分析,手把手的教父母们如何将孩子引上正确的道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39元1本,价格不贵,但是父母们能学到的却是“给孩子专属的爱和教养”。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总这么对孩子说,其实大错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