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小米今年上一年級了,對於考試排名這事特別敏感,還沒考試前就問我,“媽媽,如果我成了班上的最後一名可怎麼辦啊?”我就和小米說,“班上總會有一個人會是最後一名,雖然媽媽不太希望小米做最後一名,但是也能接受,所以也沒關係。”我又想了想我的學生生涯,“再說了,你爸媽可都是學霸呢,放心吧,基因擺在這呢。”

結果這學期剛開始,小米就拎著一張56分的試卷屁顛屁顛地來見我,理直氣壯地告訴我,“不能讓這種小事影響我吃飯的胃口”,還讓我在她吃飽喝足前不要說話,逗的我哭笑不得,真是“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不少爸媽一路頂著“學霸”頭銜,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一直行走在“人生巔峰”,本想著自家孩子也會順利繼承自己的優秀基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結果自家孩子居然普普通通,甚至還樂在其中!學霸爸媽也很無奈,你說深厚的文化底蘊、優勝的自家基因樣樣不缺,怎麼就生出個學渣娃呢?

一、學渣孩子不是笨,可能只怪學霸爸媽太聰明

為了探索智商與基因的關係,米媽認真查閱了一下資料,結果發現:智商和基因的關係,還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密切。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做過一項關於探索智商和基因關係的實驗,結果發現:主要體現在記憶知識、學習抽象理論等方面的理論性智商,約有40%的概率和基因有關;主要體現在解決現實問題、梳理邏輯等實踐性智商,約有51%與基因有關。

也就是說,從遺傳學角度來說,孩子的智商只有大約一半受到父母基因的影響。從橫向對比來看,學霸父母的孩子,普遍還是要比普通孩子聰明一些。但從縱向對比來看,孩子可能真的沒有學霸父母聰明。

這裡涉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理念,叫做“均值迴歸”,意思是無論高於或低於均值,都會以很高的概率向均值迴歸的趨勢。簡單來說,如果父母的智商高於平均值,他們孩子的智商並不一定會像父母一樣保持在高位,反而有很大概率會向智商的平均水平上傾斜,這是自然界得以延續的法則。所以說,不一定是“學渣孩子”笨,可能只是爸爸媽媽們太聰明啦!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還有一件不可忽視的事情是,智商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而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在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中,人類的智能分為空間、音樂、語言、人際、內省、自然、運動、邏輯這八大類。父母擅長邏輯,不代表孩子就不能擅長音樂,找準孩子擅長的方面,才能幫助孩子發揮他的優勢。

二、教會孩子保持愉快,才是成長的底色

前段時間,我看了職場類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什麼是“別人家的孩子”。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學霸李浩源,參加過《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英雄第二季》等節目,被馬東高曉松稱為“唐詩通”,被于丹贊為“大才子”。不僅如此,他邏輯縝密,表達能力強,還能說外語,妥妥的“寶藏男孩”。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面試提問環節,考官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天賦和努力的關係是什麼?”李浩源的回答是:“我覺得天賦是基礎,天花板一樣的東西,但是你沒有努力,一輩子都夠不到天頂。”“如果沒有天賦,只有努力呢?”“那總比躺著好。”

你看,不僅僅是學霸光環,李浩源的三觀也非常正。智商從來不是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決定要素,儘管它有一定的影響,也可以通過後天來修正。教會孩子樂觀向上,遠比有高智商更重要。

而學霸父母比普通父母多出來的不只是智商,更是一份無處安放的高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句話在學霸父母這裡體現的更為突出,。“你不是學霸嗎?你的孩子也必然優秀吧?”,“學霸”標籤給學霸父母們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他們的孩子不夠優秀,就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笑料”。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因此,學霸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非常的敏感和介意,經常介入到孩子的行為中。但因為這種介入非常之多,導致了很多高知家庭中的孩子過早耗盡了探索世界的熱情。而當學霸父母發現養育孩子的結果與他們的預期漸行漸遠的時候,又開始變本加厲地加強對孩子的管教或介入,反而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讓孩子徹底熄滅了任何自主學習的動力。

但“試錯”才是孩子不斷成長的正確體現,如果父母對此非常焦慮,在無形中是把成人世界裡滋養出來的“背景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的現象很可能使孩子變得自卑木訥、逆來順受,又或者桀驁叛逆。從大量的數據分析表明,越是父母學歷高的家庭,越是擁有優質資源、提前搶跑的孩子,越容易承受“背景壓力”。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我們要意識到,時代在進步,環境在改變。到了我們孩子成長的這個時代,學霸父母越來越多,教育投入越來越龐大,知識輸出越來越快速,競爭也跟著越來越激烈,想要學習優異,真的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

我們真的不必太苛責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擁有一個好成績,學會如何在當下的環境中樂觀生存,才是我們給予給孩子一生的寶藏。

三、我們從未告訴孩子,失敗之後該怎麼做

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中有一句臺詞:“我們總是為他計劃成功以後怎麼做,但是萬一他失敗了呢,我們從來沒有為他提供戰勝失敗的方法,也沒有人想提這種可能性。”戰勝失敗比獲得勝利更具有反思價值,也更需要我們家長去教給孩子。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1.及時感知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到問題所在

其實孩子的挫敗感並不是天生養成,而是後天習得的。尤其是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成熟的自我評價系統,他們對自我的評價和認知往往來自外界的評價,尤其是父母的評價,當父母表現得十分焦躁,時常感到失望,這種情緒實際上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

孩子因為自己的失敗感到挫敗和無助,是非常自然的情緒反應,我們作為有自控能力的成年人,遇到突發情況都難免有感到煩躁和鬱悶的時候,又何況未經世事的孩子呢?有些家長反感看到孩子的無助與怯懦,孩子一旦委屈或者哭泣,便對孩子大加訓斥,這其實是家長自己怯懦的問題。只有正視家長自己的脆弱和無力,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戰勝問題帶來的挫折感。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不要試圖阻斷孩子表達情緒的狀態,我們的目標是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地看待自己。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孩子明白每個問題背後都有原因,對自己導致的問題自己負責,對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就放輕鬆,不用責怪自己。這些道理雖然理解起來很容易,但生活中真正踐行卻不簡單。

這需要我們在平時和孩子相處時,多和孩子交流,注意如何向孩子解釋壞事的發生及發生的原因,就事論事地進行評價,幫孩子樂觀地面對成長路上的各種挑戰。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2.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不要比孩子更努力

學霸父母的一大特徵就是,“幹啥啥都特別行”。這個優點幫助爸媽在社會上紮根立足,卻是對孩子隱形的傷害。孩子“遇強則弱”,很多問題雖然得到完美解決,但都沒有真正經過孩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我們要堅持的一個原則是,在孩子自己的事情上,父母不要比孩子更努力。

前段時間,有位家長來諮詢我,為什麼夫妻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非常上心,孩子還是幹啥啥不行?經過一番瞭解才知道,是父母的過度干涉,讓孩子缺乏思考的機會。孩子考試錯了很多道題,雖然夫妻倆認認真真地給孩子糾錯,但孩子只學會了把錯題抄在錯題本上;孩子缺乏規劃,夫妻倆又認認真真規劃出一份作息安排表,但孩子只負責跟著一步步完成。所有的事情父母都一手操辦,又怎麼能讓孩子真正地成長呢?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給孩子一點空間,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根源之後,試著讓他們自行解決問題。不要讓孩子急於道歉,一味地道歉會讓孩子的自我認可度更低,而且無法在這次問題中獲得進步和成長。道歉解決不了問題,只有自己對事情負責,自己找到解決的方式,然後進行改正,才是真正的行之有效。

3.教孩子學會用"成長型思維"看失敗

我們應該容許孩子在自己的失敗情緒中待一會,但要讓孩子知道,一次失敗,不代表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成功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失敗才是常態。遇到逆境不沉溺於沮喪中,迅速走出來保持樂觀,學會轉換思維,這就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家長可以留意一下自己平日的行為和情緒,自己也會爭強好勝、在意輸贏、結果嗎?如果父母會對失敗、挫折都有強烈消極的情緒反應,又怎能期待孩子擁有高情商的調節能力呢?

雖然小米在考試失利後努力表現得“雲淡風輕”,但作為她的媽媽,我很清楚,她其實是試圖掩蓋這一次的問題,讓這個問題儘快“翻篇”。所以在讓她好好吃了一頓飯後,我認認真真地和她交流了一次。我首先承認了我作為家長的問題,“媽媽最近工作太忙了,有些顧不上你,可能你有些跟不上,媽媽也沒有提供幫助,這一次的考試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從中找到原因,解決掉就好。”小米一下子“哇——”的哭出來,“我寫字太慢了,我一著急,就看錯題目了……”然後我就發現,原來是小米的手部力量不足,導致她在書寫上有些吃力,為了彌補這一過失,她努力提高自己的速度,結果馬馬虎虎錯了一堆。雖然“56分”的成績不理想,可是我們換個角度想想,孩子在努力尋找新的途徑解決自身的短板問題,不是一種很值得提倡的想法嗎?

學霸父母學渣娃背後的真相:成長路上,請不要比孩子更加努力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樣空洞的口號言傳不如身教。孩子遇到失敗想退縮、放棄時,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坦然面對失敗並取得成功的經驗。用我們的親身經歷,化解孩子不知所措的焦慮。

其實,往往是家長先重視了輸贏結果,才會導致孩子對結果敏感且焦慮。學霸父母為什麼教出學渣孩子,更多的原因來自於環境。如果我們感到焦慮、敏感,或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一下自身,放平心態。如果我們平時無暇顧及孩子,卻又對孩子的平庸感到焦躁,或許需要我們認真地和孩子進行一場交流,和孩子攜手共進。成功的定義很廣泛,成績也不是唯一的定數,當孩子擁有了自我驅動力,相信他們,能夠勇敢地搏擊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