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18世紀以前世界各地的戰場上,強而有力的“騎射”是最先進、最厲害的武器;16世紀末時,女真族的努爾哈赤組建了一支“八旗鐵騎”,橫掃東亞無敵手;之後清朝皇帝都引以為傲,並且時時刻刻牢記將其發揚光大;康熙在內蒙古建立了一個皇家獵苑——木蘭圍場,從此將軍事訓練和有趣的打獵娛樂活動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然而清朝統治者舉辦“木蘭秋獮”的目的不只是軍事演習,它還有很多作用,都是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木蘭秋獮”指的是清朝皇室貴族在蒙古“木蘭圍場”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秋季打獵活動;滿語中不同季節打獵有不同的叫法:“獮”指的是秋季打獵。“木蘭秋獮”在乾隆朝時期達到鼎盛;由於當時人們害怕天花,而溫暖潮溼的中原地區比起塞外高寒地區,更容易流行這種致命病毒;所以一些外邦使節都趁著乾隆圍獵這段時間來朝見天子;一時間萬國來朝,景象繁華。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乾隆在圍獵時期,除了這些之外,還辦了很多其他事件;首先就是給沿途百姓帶去福利;據《清史稿》記載,“乾隆六年 (1741年) , 七月秋獵, 乾隆帝免經過地方額賦十分之五……減圍獵所過州縣額賦”;“八年 (1743年) 秋七月戊子, 帝免經過……地方錢糧, 撥通倉米四十萬石賑奉天旱災”;乾隆這一路又是減稅,又是賑災,解決了不少民生問題,老百姓歡呼叫好;乾隆還給蒙古地區賑災:“二十一年 (1756年) 八月, 戊午, 帝賑車臣汗部輔國札薩克袞公成等六旗旱災”。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木蘭秋獮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為了更好的“撫綏蒙古”;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每次行圍期間,都會和蒙古貴族一起舉行盛大的宴會,禮尚往來,並表演摔跤等有民族特色的活動; 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 七月,蒙古士首領渥巴錫等人在木蘭圍場拜見乾隆帝,他們上貢了寶刀、鐘錶、銀削刀等禮品……乾隆用蒙語與渥巴錫一行親切交談,並在第二天日舉辦了規模宏大的聚會。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渥巴錫等人跟隨乾隆帝圍獵五天,對乾隆、皇子們以及行圍軍陣的箭法、馬術表示驚歎;清朝時期的學者魏源說道:“我朝撫綏蒙古之典, 以木蘭秋獮為最盛”;皇室和蒙古貴族在圍獵過程中既增進了感情又交流了武藝;大清的騎射技術震撼了蒙古貴族,讓他們衷心臣服,並甘願為國守護邊疆;就如康熙皇帝曾經所說,對蒙古施恩的作用比以前在邊關修築長城還大。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木蘭秋獮還給蒙古地區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契機;每年圍獵期間,大批商賈小販和各類手藝人都在木蘭圍場周圍做生意;在這種自由貿易市場裡,隨處可見牧民和商人驅趕著馱載貨物的牲畜;商販們每年收入不菲,賺得盆滿缽滿。

清朝皇帝年年去蒙古秋圍,除了軍事外交需要之外,還有這個原因

​康熙皇帝開創“木蘭秋獮”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策;不管是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生活,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好處;而接下來的皇帝又對其有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木蘭秋獮是康乾盛世的一個重要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