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蓝玉为大明王朝立下赫赫战功,为何朱元璋还要致其于死地?

姜芸芸


朱元璋为了维护统治什么都干得出来,管你是不是大功臣。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蓝玉必须死,因为朱标死了。

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不管有多少个儿子,嫡长子才是能顶门立户的,朱元璋也不例外。长子出生,他特意跑到山上题字: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你们老百姓到这个山上来就会沾到我老朱生儿子的光,自己也能生儿子。这里吴王朱元璋同志已经化身为送子观音了。可见当时老朱多开心。

老朱对朱标是绝对的信任,把当时大明最优秀的文臣武将都划给朱彪管辖了,大学士宋濂,淮西名臣李善长,大元帅徐达,急先锋常遇春,当然也包括蓝玉,这些人物哪一个不是大明朝响当当的人物,老朱从来没有猜忌过这个儿子,而且在他想处罚大臣和其他儿子的时候都会因为朱标的规劝而改变想法,朱标22岁的时候,老朱要求所有的政事先让太子处理,然后再告诉自己,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多么器重。

可是天公不做美,朱标英年早逝,老朱白发人送黑发人,太子空缺,老朱并没有想过其他已经成年的儿子,而是直接立朱彪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是朱允炆年轻,没有威信,怎么能够摆布这些骄兵悍将,老朱想了一个主意,就是杀死所有的武将,然后让自己的儿子们辅佐这个皇太孙,这似乎是一个很完美的计划。

蓝玉是一个超级有才华的人,但是有才华的人往往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狂妄骄横,蓝玉也不例外,他的种种狂妄行为也为朱元璋屠刀落下提供了借口。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是太子妃的舅舅,他最大的功绩是征讨元顺帝的孙子,在距离捕鱼儿海八十多公里的地方找到敌军,蓝玉的军队神兵天降,元军毫无防备,匆忙应战,明军大败元军,元顺帝手下的贵族大臣兵将都被蓝玉抓了俘虏。

蓝玉得胜而归自然趾高气扬,在走到喜峰关关门的时候,守城官吏没有及时迎接,蓝玉竟然放纵军队破关而入,朱元璋得到报告之后很生气。

蓝玉回到朝中,朱元璋封他做太子太傅,蓝玉嫌弃官小,抱怨说我不能做太师吗?在朝中蓝玉也很傲慢,擅自在军中提拔任用将领,朱元璋如果不听从他的建议他就很生气,一来二去,朱元璋对他也有了不满,本来想封他做梁国公,后来改成了凉国公,就是让他有所警醒,结果他根本不在意。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被人告发谋反,随后被判死刑,有两万人被株连处死,朱元璋还把蓝玉的恶行写到书里,昭告天下,让他彻底的身败名裂。

蓝玉一案,所有的功臣基本都被诛戮殆尽,蓝玉除了死刑,还得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待遇,整张皮被剥了下来,剥皮实草,因为蓝玉的女儿是蜀王妃,这个人皮草人就被送到蜀王的府上留念,真的是够狠。

蓝玉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蓝玉的惨死既有朱元璋刻薄寡恩,猜忌心强的原因,也有自己骄横不法,不知收敛的缘故啊。


月轮皎皎


蓝玉的死其实并非朱元璋一时兴起的意气用事,而是多年的积怨的最终爆发!

相比于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为皇权铺路的政治手段,蓝玉是真的在自己作死!

蓝玉和年羹尧都一样,既为人臣,却不把君臣之礼当回事!他是一个很典型的大老粗,虽说非常地勇猛,可是在君臣之礼方面,却是拿了一纸零分考卷。

可是,这一切对于朱元璋而言,他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忍了下来,并没有因为蓝玉对自己大不敬,而出手宰杀了这厮,因为他很器重蓝玉,自己这位义子确实是一代将才,打了很多的胜仗,以后出征的话,还需要有蓝玉的力量。

除此之外,蓝玉更是太子阵营非常重要的角色,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之时,亲手给自己的儿子组建了文武团队,那个时候蓝玉扮演的角色是份量相当之重的。而且还有一层关系,这个朱标跟蓝玉是亲戚关系,如果朱标未来成为皇帝的话,那蓝玉的份量就更重了。

正因为这样子的复杂关系,蓝玉犯了很多错事之下,仍然没有招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忍了蓝玉所犯下的好多错事,比如说,蓝玉拿下北元之时,直接就是强暴了一名妃子。朱元璋在位期间有说过不可以侵扰俘虏,连人家的妃子也不放过,朱元璋的君威自然是受到了挑战,当然,朱元璋是忍下来了。

朱元璋在那样子的情况之下,还给予了凉国公、大将军的封赏。可是,正因为这样子的一次又一次忍让,使得蓝玉更没有分寸。

最后一次让朱元璋不爽,那是自己封赏蓝玉太子太傅的时候,当时的蓝玉一拍两瞪眼,自己看不上什么太子太傅,自己想的是太师这个位置。

朱元璋认为自己的皇权已经受到了破坏,这小屁孩儿太目中无人。自己威风八面,如此威严,他蓝玉尚且敢如此。若是生性仁厚的太子朱标上位,那这蓝玉还不得上天。到时候他不仅不会是朱标的帮手,还可能成为朱标的威胁。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心中已经开始有了杀意。

前面我们说了,蓝玉是一个大老粗,所以他没有意识到老板已经对自己不大爽到了极致,所以人前人后的蓝玉,依然是那副骄横的行事派头。他甚至还在军中大肆培植亲信,收了上千的义子,他们眼中只有义父蓝玉而没有朱元璋这个大明皇帝。

特别是后来太子朱标去世,所谓的太子集团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朱元璋有意扶持孙子朱允炆上位,需要为其打造新的班底。对于蓝玉这样一个手握重兵,一呼百应又轻视皇权的大外戚,朱元璋想不杀他都难。


此时杀蓝玉,朱元璋只差一个理由而已!

然而没多久,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忍不了了,所有积怨一下爆发出来。而且“谋反”二字,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自然是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除掉这个不守规矩不守君臣之礼的混账东西,帮孙子扫清障碍。

于是他二话不变,完全没有给蓝玉喘一口气的机会,当场拿下,火速地进行宰杀,后剥皮,抄家,灭三族,株连者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蓝玉案也因此成为了洪武年间4大案之一!

其实不管是蓝玉,还是年羹尧,只要是挑战皇权的人臣,绝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作为皇权的拥有者,皇帝想捏死这种人,只差一个比较体面的理由而已。


白话历史君


洪武二十六年,震惊朝野的“蓝玉案”发生,朱元璋以谋反名义杀了开国功臣蓝玉,连诛10000于人!

这么大一个功臣,怎么能说杀就杀呐!老朱也是有意杀他,因为他犯了老朱的心病。下面来分析下他犯了哪些心病?

首先,蓝玉对军队的影响力太大。蓝玉是老朱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位相当有军事才能得将军。开国打了很多胜仗,立下无数军功,让蓝玉在军队里威望很高,甚至出现了军队听蓝玉的不听老朱的令。这一点让老朱相感到很危险,万一蓝玉心情不好,调动大军来打自己,来反自己!所以避免这种事发生,蓝玉就被杀了。

其次,蓝玉狂妄自大。蓝玉这货也是蠢,不仅蠢还狂妄的一B。比如他经过喜峰关,关门守将遵循开门程序,才给他开门。这货就火了,觉得自己是开国大将,你个小兵,还来盘查我。于是他就叫部下,强攻双喜峰。这个守门将领惹不起蓝玉啊,只能如实禀报给老朱。老朱一看,就火了,你蓝玉是厉害,但是不能自己人打自己啊。

接着,蓝玉太居功自傲。蓝玉北征时,俘虏了北元的王妃。夜黑风高时,他把这妃子给强上了,这事也传到老朱耳里去了。老朱专门在俘虏上面规定过,不能睡敌军女俘虏,最后在封蓝玉“梁国公”时,特意将“梁”变“凉”,也找人给蓝玉说过,蓝玉甩都不甩老朱的警告,觉得自己帮你打天下,你却因为一个俘虏女人来说事,于是并没用把这警告放在心上。

最后,太子朱标死了。蓝玉和朱标还有扯点亲戚关系,老朱想把蓝玉留给朱标,让蓝玉帮助朱标,所以蓝玉跳的高,老朱为了儿子也没说什么。最后朱标死了,皇位给朱允炆。老朱就烦恼了,蓝玉到底支不支持朱允炆呐,蓝玉一直没表态!老朱就想宁可杀错,不要放过。


蓝玉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理,用“剥邢”处死了蓝玉。总的来说,还是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怕他们功高盖主,威胁到了帝王统治地位。


第五篇formerly


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处理掉开国功臣蓝玉,并由蓝玉一案株连众多功臣宿将,屠戮了一万多人,这就是明朝朱元璋时期令人震惊的“蓝玉案”。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蓝玉被拜为大将军,封凉国公,为明朝四处征战,屡立战功,在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如蓝玉这样立有大功的开国功臣,都应当是加官进爵,享受荣华,但是蓝玉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而且赶上了一个不利的时期,以至于最终以凄惨收场。



朱元璋杀功臣不是杀几个,而是大肆屠戮,蓝玉不是个例,如李善长、傅友德等人,都没什么好下场,而朱元璋杀蓝玉一事,原因就是这些:

  • 其一:居功自傲

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蓝玉征战多年,对朱元璋来说,蓝玉立有大功,但这种想法只能出现在朱元璋身上。就是朱元璋知道你蓝玉立有大功,但你蓝玉不能自己说自己有多大功劳,然后居功自傲,甚至借此向朱元璋那边质问,嫌自己官小。


玉不乐居宋、颖两公下,曰:“我不堪太师耶”。
  • 其二:朱标的死

朱标是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不出意外,朱标就是明朝下一任皇帝,而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也是悉心培养,甚至为朱标考虑到继位之后的事,而蓝玉等一批武将就是朱元璋给朱标留下的军事方面的班底,蓝玉本人也是站在朱标这队的人。


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朱标的去世改变了明朝的格局,朱元璋虽然悲痛万分,但他还是要为了明朝的江山做打算,朱标在,能够压制住蓝玉这些人,但朱标不在了,凭朱元璋的皇孙朱允炆(即后来的建文帝),是压制不住蓝玉这些开国将军的。

所以,为了自家天下的考虑,朱元璋挥下了屠刀。

总结

蓝玉是否真的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要自己安心,从朱元璋的出发点来看,蓝玉哪怕有一丝的可能会谋反,或者说有那个能力去威胁到皇权,那么蓝玉就必须被清除。


說与山鬼聽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朱元璋杀人那是出了名的,洪武年间4大案,现在读来都能让人感觉到一阵凉意。

4大案分别是“空印案”“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其中前两个是朱元璋诛杀贪官,后两个则是诛杀功臣,并且牵连甚广。

胡惟庸案中,宰相胡惟庸被杀,开国功臣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全家70余口被杀,一众淮西贵族被杀,此案终结了相权对朱元璋皇权的影响。

蓝玉案中,大将军蓝玉被杀,其在军中的爪牙均被株连,好多将校被一扫而空,被杀的人总共有1.5万人,此案终结了将权对朱元璋皇权的影响。

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蓝玉会被杀!

1、蓝玉在军队中影响力太大

大明建立后,开国功臣中的军队代表像徐达等都已经逝去,新生代的蓝玉主导了明朝讨伐北元的事业。蓝玉确实是一位帅才,捕鱼儿海一役将北元彻底打残,后来还平定西南,最后因功封为凉国公,可以说地位和当初的徐达、常遇春相差无几了。

正是因为无上军功,让蓝玉在军中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出现了军队只听蓝玉将令而不知君令的情况,这让朱元璋感觉到自己正在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力,对于皇帝来说,这是致命的,也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所以他对蓝玉动了杀心。

2、蓝玉太过于居功自傲

蓝玉对军队的影响力已经和朱元璋相媲美,如果此时蓝玉聪明,表现出足够忠诚来消除朱元璋的疑虑,那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是他反而蠢到目中无人,目无王法,比如说他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经过喜峰关,关门打来得迟了些,蓝玉竟然纵兵攻打喜峰关,将喜峰关破坏殆尽,这是对大明律法赤裸裸的无视;在征北元的过程中,未禀报朱元璋,就违反朱元璋命令强行占有了北元王妃,这是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在军中大肆任用亲信,组建了近千人的义子,他们眼中只有蓝玉而没有朱元璋,这是无视大明皇帝。

对于这样一个手握重兵,一呼百应又轻视自己的大将军,朱元璋想不杀他都难。

3、太子朱标身死

很多人疑惑,为啥蓝玉和太子朱标还能扯上关系。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飞,所以蓝玉和朱标还是带点亲的,蓝玉也是极力维护朱标的太子储位的,也因为此他还和觊觎皇位的朱棣不对付。

朱元璋看重蓝玉,其实也有给太子朱标留下一员大将的意思,以保证其顺利登基,但是朱标死了,朱元璋想传位给朱允炆,朱元璋就犯难了,他摸不清蓝玉对朱允炆的态度,而且朱允炆将来能不能压得住蓝玉不得而知,最后种种原因,朱元璋还是下定决心除掉蓝玉。如果蓝玉没有死,朱棣敢不敢造反?或者面对朱棣的不是李景隆,而是蓝玉,估计就没朱棣啥事了吧,可是谁又能想到未来的事呢。

所以朱元璋杀蓝玉是不得不杀,不敢不杀。


荣耀历史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每一个立国建业帝王都会对功臣做的事,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但明太祖朱元璋的滥杀功臣让人瞠目结舌,浑身战栗。咱们今天单说一件惨案,明初蓝玉案。

蓝玉作为明朝最年轻的开国将领,四处征战,平定叛乱,在明初国家稳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什么被朱元璋杀了呢?

一、元妃事件。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元顺帝的一个孙子叫脱古思帖木儿当了北元之主,对明朝的边塞之地多有骚扰。朱元璋命蓝玉带着十五万大军攻打脱古思帖木儿,取得了捕鱼儿海大捷。北元军队被打的落花流水,北元主仅带着太子等少数几十个个人狼狈的逃走了,连自己的妃子和公主等都做了俘虏。

蓝玉见元主妃子颇具姿色,夜里强行非礼了元妃。元妃觉得受到奇耻大辱,上吊自杀。对于如何对待战俘中的王室女人,朱元璋早有规定,不得随意妄杀或侮辱,需善待。但蓝玉一时忘忽所以,没把朱元璋的圣旨当回事,朱元璋认当然为蓝玉是在挑战皇威,违抗圣旨。但由于考虑到蓝玉功劳很大,便没有去更深的追究他,而蓝玉却认为朱元璋默许他这样做,更加猖狂起来。


二、攻城毁关事件。自讨元胜利返回,晚上大军到了喜峰关已是晚间。蓝玉催人叫关,让守城明军赶忙开关让他进去。守关将领一刻未耽误,赶紧核实身份,准备开关放人。但等在城外的蓝玉不耐烦了,做了让人意想不到之事,攻城毁关,然后破门进入喜峰关。守城将领这个郁闷啊,你蓝玉功劳再大,也不能不讲道啊,怎么自己人还打起自己人了。这又让朱元璋很恼火,原定封蓝玉的梁国公,为警告他将梁改为凉字。按理蓝玉应该从中得教训,却愈演愈烈。

三、封官事件。西征归来后,朱元璋考虑蓝玉为明朝做了大贡献,为明朝初期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元璋很高兴,就封他为太子太傅。这是一个从一品官职,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了。这样的职务在明朝官职中不小了。但蓝玉居然不满意,竟然在外到处宣称:“我的功劳难道不能做太师吗?”这纯粹是在找死,这不是要官,这是要命。朱元璋忍无可忍了。

四、养奴事件。在蓝玉被封凉国公后,更加骄横跋扈,养了很多庄奴,并收养了很多义子。这些人仗着蓝玉的势力,横行乡里,给蓝玉闯下了大祸。其实养奴是小事,但养的奴多了就成了大事。朱元璋心生疑虑,你蓝玉究竟意欲何为?



但以上罪名都不能让朱元璋动了杀机,最重要一点是太子朱标的去世。朱标的英年早逝,对朱元璋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不得不重新规划朱家天下的未来。将皇位传于孙儿朱允炆,但朱允炆太年轻了,而自己日益老去,等将来自己不在了,孙儿能否镇住这些手握兵权的重臣。于是不得不对昔日功臣下手,蓝玉只不过是其中之一。

觉得写的好的,点个赞,留下大家有什么问题,评论区写下,我一一回答,关注我,以后可以看到更精彩的回答。


研经铸史


司马迁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果然,越王成名,大举肆杀功臣,

成王败寇,是对敌我双方领导人而言,最是无情帝王家,一个又一个助朱元璋走上巅峰的,帮他朱老四由农民翻身为王,当他看到蓝玉义子听将令胜过圣旨时,他怕啊,他拥有一切荣华富贵后,变得异常敏感,害怕,加猜疑,他为了自己的天下,可以也愿意牺牲一个蓝玉,同时也有示威作用,让天下乱臣贼子安静


老王唠唠嗑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都是要清洗功臣的,怕他们功高盖主,威胁统治地位。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军之中战功最为彪炳的一个,同时蓝玉也是朱元璋麾下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

明朝建立之后蓝玉率领大军远征打败了大漠中残余的蒙古军队,这一战不仅为大明王朝扫除了最后一点威胁还为蓝玉个人引得了巨大的声望。

蓝玉班师回朝之后朱元璋为了封赏蓝玉特意封他为太子太傅。

但蓝玉抱怨四处宣扬以自己的功绩完全可以就任太师之位,太子太傅实在是太委屈他了。

蓝玉的行为必然也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蓝玉心中已经开始轻视朱元璋的地位,而后做了两件十分出格的事情,一件是攻打了明军驻守的喜峰关,第二件则是强行占有了俘虏的北元王妃,第一件暂且不说放在历朝历代攻打本国城关都是谋逆的死罪。仅第二件朱元璋就曾三令五申不许随意霸占、欺凌被俘女眷。

从蓝玉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蓝玉在当时根本已经不把朱元璋的命令放在心上,当然也有人认为蓝玉这么说只是恃功而骄并不是真要谋反。

蓝玉班师回朝之后却大肆招收供养门客,后来蓝玉的门客一度达到了千人的规模完全可以随时组建为一支军队。

蓝玉以上种种的居功自傲,屡次犯了朱元璋的逆鳞,他的悲惨下场有大部分是他咎由自取的。


用户6709494121


蓝的功劳众所周知,他本人应节制低调处事,不应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和同时代的群臣建立和平相处的准责,搞好军臣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后来的剥皮的残败下场。


zch一片冰心在玉壶朱


第一 据记载,蓝玉北征南返时,晚上大军到了喜峰关。蓝玉就让守城明军开关让他进去。但守关将领也有一套开城门程序,并不是你蓝玉晚上来了就要开门,守军当然要查明是敌军还是友军。但等在城外的蓝玉不耐烦了,他认为自己作为明朝有功的大将,守城的应该立即开关才行。蓝玉没耐心等待,于是就命令手下攻城毁关,然后破门进入喜峰关。守城将领也只能生闷气,你蓝玉是厉害,但也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吧。于是他就给朱元璋写了封状告信。朱元璋看了很生气。这就为蓝玉的狂妄埋下一劫

第二 蓝玉北征时,掳掠了北元的王妃,夜里他趁机调戏侮辱了元妃,这事也让朱元璋知道了。武将在外征战,虽然最缺的是女人,但也不能用在俘获的敌军女人身上。在这方面朱元璋专门有规定。所以史料记载,朱元璋封蓝玉梁国公时,特意把“梁”改为“凉”,并让人把过失也刻出来交给蓝玉,但蓝玉并没有放在心上。

第三 蓝

玉为明朝做了大贡献,这一点世人都看在眼里。没有蓝玉,朱元璋为明朝初期稳定还不知要操多少心。据记载,蓝玉西征回来后,朱元璋很高兴,就封他为太子太傅。这样的职务在明朝官职中不小了。但蓝玉居然不满意,竟然对外宣称:“我不能做太师吗?”这明显要官当。蓝玉难道不知道朱元璋性格吗?要官实际上就要命,朱元璋能饶过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