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張煒:河西走廊紀行

張煒:河西走廊紀行

河西走廊紀行

文 / 張煒

編者按:河西走廊,經歷了戰爭的洗禮,荒野的苦寂,風雨的侵襲,閱盡了人間滄桑。西路軍在這裡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路軍·生死檔案》《西路軍·河西浴血》《西路軍·天山風雲》三部作品全景式展現了西路軍那段悲壯宏闊的歷史。

當新中國成立70年之際,踏上這巍巍祁連孕育的千里河西,重走英雄之路,回望歷史,更把西路軍壯懷激烈的革命故事化作奮勇前行的不竭動力。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趁著普天同慶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興致,我們於10月3日開啟了想往已久的河西走廊之旅。

我們一行10人於上午10:11乘高鐵從古都西安出發,西出寶雞後,經過甘肅的天水、定西、蘭州,又向西北進入青海,途經西寧,再橫穿白雪皚皚、海拔3500米左右的祁連山,從東南過樂都、返回甘肅的山丹,最終於下午6點左右到達河西走廊的古城張掖。

亞軍的好友老王,早已在高鐵站等著接我們,待一切安排就緒後,大家把盞相慶,共祝友誼地久天長,祝福祖國生日快樂,預祝後面的旅程順心如意。

七彩丹霞

10月4日上午,我們離開市區,向南驅車約20公里,觀賞位於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鄉的七彩丹霞地貌群。這是一個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的彩色丘陵地帶,在溝壑縱橫的山岔裡,彙集了眾多的赤、橙、黃、綠、藍、白、紫彩色岩層,尤以赤色居多,色彩斑斕,造型奇特,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色彩豔麗,像一幀上蒼灑向人間的巨幅七色彩錦。老王告訴我,這裡本是一片荒原,15年前,一群來大漠寫生的西安美術學院師生,偶然發現了此處美景。而這一信息披露後,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請來了有關專家進行踏勘觀測。2005年這裡被評定為全國“七大最美丹霞地貌”之一,自此,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終於被打造為享譽全國的AAAA級景區。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進入景區,流光溢彩,湛藍的天空下,丹霞群與梨園河交相輝映,令人目不暇接,深受震撼。登上景區觀賞點,極目遠眺,但見山巒、河流、田園、村莊、胡楊林、飲煙,宛如一幅美麗的風景畫。眼前的丹霞鬼斧刀削,巧奪天工,有窗欞模式的,重疊巍峨,好像一座宏偉的宮殿;有城牆模式的,恍若蜿蜒起伏的赤壁長城,威嚴地扼守在祖國的西部邊陲;有群雕模式的,莊嚴矗立的群像,彷彿氣壯山河的西路軍將士。 1937年元月底到3月初,西路軍轉戰倪家營,依託數十個當地夯土築牢的屯莊,與裝備優良、數倍於己的馬家軍進行了艱苦的鏖戰,戰鬥異常激烈,攻防交替,“一片土地一片血,一個戰士一團火”,西路軍與馬匪殊死搏鬥,二千餘名將士壯烈犧牲,倒在了這片土地上……凝望眼前的丹霞,我突然想起電影《英雄兒女》的一段歌詞:為什麼戰旗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那麼倪家營的七彩丹霞為什麼如此鮮豔,也許是西路軍將士們的一腔碧血滋養了這塊美麗的土地!

康樂草原

離開丹霞景區,我們便沿著梨園河,循著當年西路軍從倪家營突圍的路線,來到了肅南縣梨園河鎮。這是全國唯一的裕固族自治縣,1954年成立,據說“裕固”之名,還是當年由周恩來總理確定的,寓有“富裕、安康、穩固”之意。而梨園河鎮也是西路軍遭遇重創的地方:1937年3月11日,西路軍與尾隨而來的馬匪在梨園河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阻擊戰,經過整整一天的血拼,紅九軍和紅軍婦女團近千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輕的紅九軍政委陳海清與紅25師政委楊朝禮也在此犧牲。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吃完午飯,我們在梨園河口憑弔了西路軍的先烈們後,便由康樂草原梨園河分場安場長陪同,驅車進入祁連山康樂草原。草原總面積約270萬畝,是祁連山少數民族裕固族生息地,因其境內的“康隆寺”而得名。陪同的安場長告訴我們,他們分場管理著方圓80萬畝草原,近年來,為了修復草原,保護生態,不但關停了草原中的採礦企業,還實行了圏養與散放相結合的牧區政策,所以祁連山生態恢復得很好,草場茂盛,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安場長還向我們介紹了裕固族民族風情,兩天後我們受高臺縣教育局老盛(裕固族)之邀,走進祁連山裕固族氈房,品嚐酥油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歌聲不斷酒不停,哈達獻給尊貴的人……真切地體會到了裕固族純樸好客的民族風情。

大約半個小時後,我們來到了海拔約3500米的高原草場馬場灘,但見藍天白雲下,繁茂的金色草場一望無際,眼前,白色的羊群在草場撒歡;山凹對面,一群黑色的犛牛在草場閒蕩,像一顆顆油亮的黑寶石,點綴在遼闊的草原上;不遠處,還有一泓湛藍的高原海子,碧波盪漾,清澈見底;遠方,祁連山深處的皚皚白雪,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彷彿矗立在天地間的千年老人,向人們訴說著這西北高原的滄桑與綿遠。天高雲淡,身處高原草場,大家心曠神怡,精神颯爽,在我的引領下,大家不由自主、高亢地唱起了《草原牧歌》《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江山如此多嬌,我們在壯美的祁連山草原,祝祖國生日快樂。

馬場灘還有一處西路軍烈士紀念碑,碑文上記錄了西路軍最後的艱難歲月:1937年3月12日,擔任後衛的紅89師2個團與紅軍婦女團,與瘋狂而至的馬匪,在馬場灘展開了慘烈的遭遇戰,西路軍總供給部長鄭義齋和89師政委陳啟華與數百名戰士壯烈犧牲,長眠於此。兩天後,西路軍軍委在離馬場灘不遠的紅石窩召開重要會議,作出了重要決定,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東返延安彙報情況;王樹聲、張榮、李先念各率一個支隊,就地分散開展游擊戰。自此,西路軍近半年的悲壯歷程基本結束,後續兩年內,包括徐向前、陳昌浩在內,約有5000名將士通過不同途徑,先後返回了延安。

金塔胡楊林

10月5日上午,我們從高臺縣出發,沿著黑河驅車西行,前往觀賞金塔沙漠胡楊林。離開縣城不遠,黑河沿岸連綿不斷的蘆葦便盡收眼底,它們在風中搖曳,像是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黑河上,一些水鳥在盤旋飛翔,給無垠的大漠平添了幾分生機。甘肅的朋友告訴我們,近些年由於祁連山冰雪融化匯成的黑河水量充沛,降雨量也明顯增多,加之地方政府加大生態保護力度,這裡便形成數十公里的黑河溼地,而且逐漸向大漠腹地延伸,駱駝刺、沙棗枝等也如雨後春筍,讓戈壁荒灘披上了一層淡淡的綠裝。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大約一個小時後,我們便興致勃勃地進入4A級的金塔沙漠胡楊林景區。景區由胡楊林-金波湖核心遊覽區、沙棗林觀光休閒區、瀚海紅柳林保育區、沙漠康體理療區和蘆葦溼地迷宮五大功能區組成,分佈著西北地區最大的“化石級植物”萬畝人工胡楊林。

漫步景區,沙棗花清香撲鼻,綿軟的沙灘,連片的紅柳,灌叢茂盛,紅枝綠條,秋韻綿綿。大家興奮地在紅柳叢前拍照留念,同行的高淑萍和孫雪嫻二位女士更是被這濃濃的秋意所感染,脫下鞋子,在紅柳林沙地裡歡呼蹦跳。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金波湖-胡楊林區域,大家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一望無際的胡楊林蔚為壯觀,深秋季節,胡楊的葉子幻化成金色,茂密的胡楊林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絢麗奪目,令人心曠神怡。走進胡楊林中,彷彿進入神話中的仙境。胡楊千奇百怪,神態萬千:幼小的胡楊,葉片狹小而細長,宛如少女的柳葉眉。粗壯的胡楊,傲然挺拔,彷彿偉岸的男子漢,也有大漠烈風催生的奇樹,似蒼龍騰躍,虯蟠狂舞,令人歎為觀止。還有不少胡楊聳立在湖裡,金色的倒影映在水中,湖光與藍天融為一體,金色的胡楊融於其間,真不知此處是玉宇天穹,還是美麗人間?

中國有兩處著名的胡楊林:內蒙古額濟納旗胡楊林,特點是古樸,胡楊樹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這一胡楊所獨有的特質,在那裡得以彰顯。而金塔胡楊林以其秀美的姿容張揚著勃勃生機,蘊含著歷經千年的沙漠變遷和人們保衛生態、保衛家園的奮鬥歷程。反映金塔胡楊林的歷史紀錄片《綠色豐碑》告訴我們:這裡原稱潮湖,古代曾是水草豐美,良田萬頃,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而清乾隆二十七年後,由於民族爭鬥、戰亂、人口增加,再加之水資源匱乏等原因,最終潮湖幹凅,沙進人退,成為了全縣最大,離縣城最近的風沙口。狂風從春刮到冬,黃沙黑浪全是沙,風起沙飛不見家,潮湖成為凶神惡煞沙塵暴的代名詞!1958年,金塔縣委縣政府作出了成立潮湖農場的重要決定,自此金塔縣人民經過數代人60年的不懈奮鬥,防沙治沙,植樹固沙,終於把昔日的一個個風沙口、鹽鹼灘、荒漠戈壁變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歷史鉅變。

沙漠車舟

10月5日下午,經高臺縣教育局老張引薦,我們隨西野特旅車隊去巴丹吉林體驗沙漠探險。巴丹吉林大沙漠,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位於合黎山之北,而河西走廊是夾於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的狹長通道,因此從高臺縣出發,經過最北邊的天城村,穿越合黎山石門烽燧,駛過荒蕪的戈壁灘,就進入了一直通往內蒙古阿拉善的巴丹吉林大沙漠。老張向我們介紹,合黎山橫亙於沙漠和河西走廊之間,在漢武帝收復河西走廊之後,成為了扼守西部的邊關,離合黎山最近的天城村,也變成了遭貶謫官員的流放之地。現在這個村子還有一百多個姓,從這裡走出了不少的學者與官員。合黎山上建有許多烽燧,在石門隘囗,還留下了清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石門”二字。數千年來,合黎山就像一座自然天成的長城,既保證了邊關的安穩,也遏制了沙漠內侵的步伐,確保了河西走廊的繁華與富庶!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駛過戈壁灘,車手們下車給輪胎放了些氣(約三分之一),便正式開啟了沙漠車舟。車手小桑告訴我們,他們的車都是八缸,五六個排量的豪華車。進入大漠,車像一隻狂吼的油老虎在沙漠中躥行;也像一艘風雨飄搖的“車舟”,在沙海里顛簸前行。尤其是翻越七八十度的沙梁,小桑就像一個衝鋒的勇士,先要目測路線,還要把握好衝擊的加速度,必須有嫻熟果斷的駕駛技巧,才有可能一鼓作氣,衝過沙梁。如果失敗,不可硬上,必須重新規劃,再次衝鋒。然而就這樣,我們的車也出現了一次沙窩“臥槽”,後經其他車幫助脫離了險情,也讓我們體驗了一回沙漠救援。而車子從沙樑上往下衝,更讓人心驚膽顫。坐在車中,既感到非常的刺激,也驚得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同行的楊美麗、靳小紅幾位女士驚叫不已,高淑萍也出現了暈車,到了平緩處,下車便連連嘔吐。

不過,可能是初次進入沙漠腹地,見到這遼闊雄渾的大沙漠,大家依然興致高昂:馬亞軍、史總在空曠的沙漠裡縱聲高喊,悠悠的迴音緩緩飄向大漠深處;浮新民、李整社夫婦歡呼雀躍,把自己美麗的倩影永遠地留在了大漠裡;我站在高高的沙樑上,聯想起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古詩詞《磧中作》: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不是嗎?在這沉寂、荒蕪的大沙漠裡,白沙萬里,除了偶爾見到一些駱駝刺外,了無生命跡象,所以沒有車手嚮導的引領,非但不知今夜宿何處,就連能否走出荒漠都會成問題的。

高臺

從10月4日開始,我們在高臺住了三天,先後參觀了高臺博物館、西路軍紀念館、高臺黑河溼地等,古老而美麗的高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高臺縣位於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北依合黎山與阿拉善右旗相鄰。漢武帝收回河西走廊後在此設置郡縣。張騫途經此地,出玉門關完成了鑿通西域的使命。玄奘途經此地,跨越帕米爾高原,赴天竺禮法取經。南北朝時期北涼在此建都駱駝城,因此今天在高臺發現了許多魏晉漢墓,出土了陶器、壁畫、木雕、青銅器等上萬件文物,對研究民族融合與絲路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文獻價值。而前些年,黑河流域還出土了居延漢簡,發現了黑水城文獻,享譽學界,轟動海內外,這也從一個側面,昭示了高臺悠久而內涵豐富的歷史文化。

高臺還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1937年元月初,紅五軍進入高臺,並在臨澤高臺建立了蘇維埃政府。馬步芳十分驚恐,派馬元海糾集眾多的馬匪,包圍了高臺縣城。後經近20天的慘烈戰鬥,高臺城破,紅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楊克明被馬匪殘酷殺害。這是紅軍西征最悲壯慘烈的一次戰鬥,有3000多位紅軍將士喋血高臺。解放後,政府在高臺建立了西路軍烈士陵園,上世紀90年代又改為西路軍紀念館。今年8月份,習總書記到甘肅考察,專程赴高臺西路軍紀念館緬懷紅軍烈士,我們也循著總書記的腳步,於10月6日上午到西路軍紀念館為革命先烈們獻上了一束束百合花。

高臺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美麗的黑河環繞古城,更顯婀娜多姿。徜徉黑河岸邊,楊柳依依,鳥鳴柳翠,堤下的蘆葦迎風搖曳,花絮翻飛,碧波盪漾的水面上,一群野鴨子歡快地浮水嬉戲……這哪是鄰接沙漠的塞外古城,儼然一處風光旖旎的江南小鎮。走不多遠,一座名“九九歸一”的白塔便映入眼簾,原來玄奘取經歸來“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就發生在黑河邊:白馬馱著經書蹚過黑水,突然河水猛漲,浸溼了經書,玄奘師徒立即跳入水中,護著白馬上岸,擇一高臺晾曬經書……此後,該地就被稱為高臺。沿堤前行,河水越來越寬闊了,一座俊美的高塔矗立在岸邊。同行的老張介紹說,這裡曾舉辦過全國龍舟賽,而岸邊的高塔叫崇文樓,塔下有石雕狀元馬,塔前築有三座狀元橋,每年高考後,全縣理科、文科、藝術類前三名,都要在狀元橋上披紅戴花,縣上還要對老師和學生給予物質獎勱。另外,每年高臺籍的博士、高臺籍的官員及著名企業家,都要被貢進塔內,銜之以賢人、能人,和孔孟等聖人分別在塔內一、二、三層陳列展示。美麗的高臺,崇文尚禮的高臺,也許張騫和玄奘探索進取的精神,孕育了這塞外古城濃郁而厚重的文化氛圍,從而使今天的高臺人才輩出,教育事業也名列甘肅的前茅。

愉快的旅程就要結束了,此次河西行,讓我對這塊富饒的土地有了深刻認知: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戰場,是古典邊塞詩詞的主要發生地,是紅軍西征的慘烈浴血地,是祁連雪山的生態福地,是少數民族風情的集中彙集區,這裡將歷史文化、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生態文化、人文地理及民族風情融為一體,一定會為未來文化旅遊開發奠定厚實的基礎,一定會在“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與融通的過程中大放異彩。

責 編丨龐阿倩

審核丨趙梓希 吳漢興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朋友圈

< End >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福利 | 刷爆朋友圈的《長安第二碗》又要開演啦,西安人絕不能錯過的好劇!

➣福利 |“他是音樂人心中的一束光”,張惠妹、李宗盛、周華健這樣說!

➣城頭山懷古

➣國畫週刊 ·人物專訪 | 屈健:丹青為媒 桃李成行

➣國畫週刊 | 聚焦“陝西當代山水畫的現狀與未來”

➣徵訂 | 歡迎訂閱2020年《文化藝術報》

文化藝術報小程序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张炜:河西走廊纪行

你“在看”我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