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有些宠主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明明已经给宠物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免疫不成功造成的。本期内容,小美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哪些原因会造成疫苗免疫不成功。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一、疫苗使用不当

这也是最常见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因为:

1、没有正确使用专用稀释液对疫苗进行稀释,稀释以后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射完,从而导致疫苗的稳定性降低;

2、给宠物注射之前,需要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时没有将棉球拧干,导致注射位置有大量酒精残留,残留的酒精会容易造成疫苗失效;

3、注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注射时操作不当,打漏或打鼓包都容易造成免疫失效。

所以,平时给狗狗打疫苗的话,尽量不要自己买回来操作,当然如果你是专业的医生,这没问题,如果并不具备相关的医疗常识和操作,贸然的自己动手,是容易出现问题的。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这种猫比较厚的宠物,很容易打漏针

二、初次注射疫苗时间不对

幼龄宠物初次接种疫苗之前,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来抵抗外界病毒的侵袭。母源抗体90%都是从母乳中取得,因此断奶较早的宠物这一层保护会比较薄弱,可能导致在初次注射疫苗之前感染病毒,已经感染病毒,免疫接种无法成功。但是如果母源抗体水平过高的话,也会中和疫苗效果,导致免疫失效,所以首次注射时间很重要。

一般来说,在宠物健康的情况下,出生后的第42-45天,即可开始注射疫苗。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初次疫苗注射不宜早也不宜晚

三、疫苗没有注射完全

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病毒疫苗主要分为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类,二者各有优缺点。

弱毒疫苗比如狂犬疫苗,接种成功的话,能够产生强效持久的免疫效果,但是由于毒株不纯等问题,容易产生稳定性问题;灭活疫苗比如细小、犬瘟等疫苗,虽然相对安全,但是效果较弱,需要多次注射才能产生足量抗体。而疫苗注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身体产生抗体以抵抗病毒的侵袭,研究表明,只有血清重抗体浓度大于每毫升10个国际单位时,才能预防传染病。因此,在完成全部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疾病的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说,宠物疫苗在没有注射完之前,尽量不要带它出去和其他动物接触的原因。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疫苗注射完成之前跟其他动物接触仍有患病风险

四、疫苗存在质量问题

决定疫苗免疫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由于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疫苗滴度降低,或者是疫苗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这样的疫苗即使打进去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的宠主来说,给宠物打疫苗尽量选择正规的医院或诊所,因为他们起码在疫苗保存这一环节上,相对来说还是更专业一些,当然,如果疫苗自身存在问题,到哪都是一样没有效果。

小美寄语:

另外,宠物生病期间注射疫苗,或者是刚做完体内外驱虫就打疫苗,也会间接导致疫苗注射的不成功。

为什么宠物已经注射了疫苗,可它最后还是得了传染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