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的画质好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摄影中级班


摄影圈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再好的镜头不如后边那个头!其实这句话有些偏颇,个人技术固然重要,但设备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有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一张照片的画质好坏,也是由这两方面决定的:前边的头和后边的头。前边的头包括镜头和机身,后边的头就是个人技术。

先说前边的头。上面说了,前边头包括机身和镜头。现在的数码相机简单地从画幅来分就有半幅、全幅、中幅等,这个指的都是CMOS,COMS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照片的画质,一个更大的CMOS,除了宽容度,还有它更低的感光度或者是更好的高感能力等,而宽容度、更低的感光度或好的高感能力,这些都是与画质息息相关。我们在讨论照片画质的时候,其中一个必定谈到的就是低感光度,它能让照片的画质更细腻。在讨论手机与相机的差别时,也经常拿COMS来说事,就是因为手机的COMS太小,而成为手机照片画质的硬伤。然后是镜头,其实镜头的作用一点也不比相机机身差,相机的记录能力再强,没有一个好的光线过来也是徒然。一只好镜头,除了强调其对焦能力、响应速度等,最关键的就是强调其强悍的、高尖端技术的光学玻璃,抗散射、高透性等,为什么说定焦无弱旅?就是因为其内部玻璃组件少呀,那就意味着折射少、透光性好!



再说后边的头。后边的头就是头脑、脑袋,实际上就是说的个人技术(只讲画质)。就是怎么通过个人技术或能力让相机发挥出应该有的优势,让照片画质更好。这方面包括相机的稳定性、曝光的准确性!相机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也就是,在相机进行曝光的那一段时间里,相机位移的大小决定照片的画质。比如手持相机,手持相机的绝对稳定是不可能的,如果快门速度更快,相机虽有移动,但由于时间非常短,那么相机的位移就很小;在使用三角架时,即使曝光时间较长,但相机是相对稳定的,这也保证了相机的位移很小。相机的位移小了,在成像的CMOS上,弥散圈就肯定小了,画质也有更好了。还有曝光的准确性,曝光能否准确,是照片的色彩还原、层次、清晰等的前提,曝光过了或欠了,照片会层次少、色彩淡、明度高或低等。


综上所述,影响照片画质的因素一是硬件,也就是前边的头;二是软件,后边的头。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南方之南


既然是拍照,就离不开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这三个因素都会影响画质。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用24-105L镜头105端拍照,光圈开到最大4,实际光线很暗,你又没有三脚架,感光度开到3200,快门速度1/15S,这样的参数画质能好么?
这里就谈到了几个关于画质的问题,相信专业人士一定非常清楚,今天红尘就给大家说说上面这样的参数画质下降的原因:

1.任何一个镜头最大光圈画质都会下降,老法师一般都会说收一档或者干脆用最佳光圈。

2.一枚变焦镜头广角端和长焦端变形最严重,成像也会发“肉”,所以老法师会告诉你往回拧一下,这就对了,哪怕仅仅一小点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好镜头和平庸镜头的区别,好镜头解析力强,锐度高,画质好毋庸置疑。

3.最低快门速度,按照105焦段的安全快门应该在1/100S,考虑防抖能降低三级1/30S应该是手持的标准速度了,如果1/15S不虚,基本就是铁手了。本人的水平也就维持在1/15S了~

4.3200的感光度,画质能好到哪里去?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好的全副相机能控制在3200画质可用,一般1600就是个坎了,所以老实上三脚架吧。
通过我的解说,大家是不是有些眉目了,可是,这还没完。除了以上几点,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5.对焦准确,焦点跑了十万八千里还谈什么画质,回家练习对焦去吧。

6.曝光准确,过白或者过黑都会影响画质,超过相机宽容度范围,神仙也没用。

7.色彩明亮,对,没错明亮的色调会比较通透,天更蓝水更清,有人会说了,老师,你说的不对,好多大师作品都是朦朦胧胧的。这种意境的片子对色调的掌握也不容易,单一的色调,朦胧的背景,清晰的主体如果有色彩对比就鲜明多了,这就是关键点。

8.镜头机身影响,我们常说微距无弱旅,说的就是锐度高画质要好些。好机身6400感光度可用就是这个道理。


就说这么多吧,希望在拍照中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画质下降的发生,最大限度发挥手头器材的优势,如果实在不行,后期拉一拉还是不错的,欢迎关注红尘V时空其他文章,感觉不错就点个赞吧!


红尘V时空


决定一张照片的画质有很多因素。因此要从多个方面来实现。下面大致分享一下影响画质的因素。

第一个,曝光准确。欠曝、过曝都会导致损失细节,导致画质不佳。所以尽量不要遵循什么“宁欠勿过”之类的法则。最佳的曝光,就是精准曝光。而且光线质量要好。

第二个,对焦准确。准确的对焦,才会获得良好的画质。否则对焦点不知道跑到哪里了,主体不清楚,画质自然就不好了。尤其浅景深的时候,就更要求对焦准确。

第三个,端稳相机,安全快门。这样才能保证照片不糊,保证画质。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保证手持端稳,一定记得用三脚架。

第四个,尽量不用高感光度。高感度是在没有办法的才拍上用场的,所以轻易不要使用高感光度,噪点会影响画质。所以想拍细腻的画质,用低感光度。

第五个,不得不提的是,想要更好的画质,器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不多说了。

以上的这些因素都满足了,拍出画质上佳的照片,也就手到擒来了。


摄影中级班,手机摄影教程,单反摄影教程,做最好的摄影教程。期待您的关注。



摄影中级班


一张照片画质的好坏首先和设备有关,手机和单反相机相比,单反相机的画质肯定比手机好,手机它的存储设备是通过ccd传储的,手机本来就不大,所以它存储的数据也不大。而单反相机是cmos传储的,它相应来说比手机存储的数据要大很多了,但比起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的存储数据要小多了。所以画质的好坏决定于设备的传储设备:第二点决定拍摄照片设备的稳定性,用三角架和没有用三角架,光圈的大小,快门速度跟上了么。拍静物想要景深清晰就用小光圈9-22,想要景深浅就用大光圈,总之这里面的学问还比较多。第三点是光,阴天、雾天拍出的照片比较闷,晴天拍出的照片很通透,特别是早上太阳出来时和下午落山是拍的照片都很好,要充分利用好光,光是摄影的魂。总之决定画质的好坏有好多因数,需要好好学习,掌握并利用好光再加上好的设备一定能拍出好的照片。不过最近也出了,索尼、尼康、佳能EOSR无反全画幅相机,这些设备都是很烧钱的。在这里废话就不说了。







仓颉影像苑


画质是很多摄友都关注的问题,即包括技术指标,也包括人为观感。小k理工科出身,学过光电转化原理和硬件结构,所以对这个问题有过一些了解。从总体来说,无论是可换镜头相机还是一体相机,其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一、器材品质(硬件层面)

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材是拍摄的基础,器材的品质自然对镜头画质有很大的影响。数码时代的成像原理是光电转化,因此其核心影响因素有三个:

1、镜头(决定光线的采集质量)



既然是光电转化,因此光的采集质量就是第一步。镜头是光线采集最关键的硬件,对最终成像的分辨率、锐度、色彩还原、色散控制、画面畸变等有直接影响:





2、感光器(决定光线的转化质量)



感光器是画质的关键影响因素,一副片子的宽容度、纯净度以及色彩还原质量很大程度上都与感光器直接相关:



再展开来说,具体与感光器的结构、尺寸、工艺水平都有直接关系:



举个例子,佳能相机的高感控噪普遍较好(图片纯净度指标),但尼康相机的宽容度普遍较好主要就是感光器不同导致的:




3、处理器(决定电信号的处理质量)

处理器是数码摄影时代的产物。因为胶片时代是通过光化学反应直接使胶片感光,洗片过程人为可控的程度较小;而数码时代是通过光电转化来成像,获得的信号需要通过处理器处理才能得到成片,因此处理器也对画面的纯净度、色彩表现有影响:




二、拍摄水平(软件层面)

器材有了,不一定能拍出好片子,孩需要恰当的运用。因此拍摄者的拍摄水平对最终画质也有很大影响:



1、曝光是否准确

曝光准确是一副好片子的基本要素,过曝或欠曝都会造成观感上的影响,并间接影响画质:






2、对焦是否清晰

对焦清晰也是一个关键,具体包括对焦模式、对焦区域是否选择正确,对焦操作时机器是否稳定等等:



3、其它参数设置

此外还有感光度、白平衡、测光模式等等参数,也对画质有间接影响:


篇幅有限,欢迎交流;喜爱摄影的朋友还可以关注并发送以下关键词,获取小k为您整理的独家摄影技巧和教程:



爱摄影、爱生活,致力打造最具价值的摄影自媒体。欢迎关注“小k印像”,了解更多摄影常识和技巧,共同学习进步🙏


小k印像


既然只是谈“画质”,那么可以忽略“主题”“构图”等选项。

我内心的排序是(个人观点,仅做分享):

1- 稳。一稳遮百丑!

这是确保画质高清锐丽的基本前提。

2- 合理的参数配置。

人像 风光的光圈景深参数配置,运动 航拍的速度或快或慢的效果体现,画面或冷或暖或艳丽或颗粒的iso 白平衡设置等等都需要较深的功力和经验。

3- 硬件。

主要是镜头!尼克尔金圈也好,佳能红圈也罢,亦或是华为手机莱卡头,都是出高画质的大前提。所以也就有了他们的市场价值。

4- 风格追求。

不同的修养会有不同的拍摄风格追求,或是绘画感 或是装饰感 或是光影感 或是胶片感 等等,也就对应的有了画质标准!什么样的风格需求,对画质要求的标准不同。

5- 后期。

本人不推崇颠覆性的修图。摄影还是要看到真事,不是看软件的强大或使用软件的能力强大,合理的适度的修图是保证画质的重要环节。

上几张有食欲的!😅










雷哥173226216


色彩、细节、锐度、光影、构图。其中构图和光影最重要。



CaniTheRipper1


谢约,

回答这个问题,能够说到点子上,首先要弄清楚画质是什么,好的画质是图片有良好的对比度,有丰富的层次,过渡自然,锐度精细,彩色逼真,不丢失不窜色等。与拍摄者的艺术处理,构图,主体无关,不于讨论, 于画质有关的因素:

1,镜头是画质好坏的重要因素,要求镜头的特性曲线TMF高而平,也就是镜头有好的成像对比度,好的分辨率,还要有好的彩色解析。高档镜头画质好一些,套机的廉价镜头画质堪忧。

2 传感器的参数,每个像素面积大,也就是每个光电管面积大,得到的光多,成像质量就好。不是笼统说画幅大画质就好。

3,传感器面积决定了,像素越高,画质越差。只要像素超过显示设备分辨率,并留有裁剪,后期处理必要的储备,再增加像素收到的益处不大,反而损害了画质。

4,机身的性能,处理引擎的好坏,信号放大器的质量,宽容度的好坏等都会影响画质。

5,配件的质量也影响画质,UV镜,偏光镜,减光镜,彩色滤镜等。

以上是器材设备的因素,下边是拍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6,合理使用的光线。能够把物体真实的细致的反射到相机里。

7,恰当的曝光,能够把镜头得到的景物明亮的,灰暗的,都能够把细节显示出来。

8,准确的掌握镜头的特性,恰当使用光圈大小,充分发挥镜头本能。

9,合理使用人造光源补光,避免使用太大的ISO。

10,避免抖动

11,图像压缩,编码模式,会损伤画质,尽量少压缩,

12,后期处理不当也会损害画质。

好了,这次就说这些,有不同看法可以讨论交流,多谢浏览关注。


诚信168272021


谢!这个问题有点大,影响因素太多了。脑子不说,相机画幅不说了,拍摄条件设置,构图和环境,包括季节,拍摄当时具体时间,空气质量,拍摄角度,光线投射方向角度,拍摄主题不同,色彩比如服装搭配,这和做其他类专业技术不完全一样,比如医疗不能凭爱好,不包括整容,单眼皮不比双眼皮难看。摄影当然和摄影爱好者自己如何欣赏作品,立场不同看法迥异,有的时候需要悟性和文化底蕴,如果室内那是摄影师烂熟于心的不做评价。比如拍鸟,野外非棚拍,要拍出构图色彩,光,特别鸟的眼神绝非容易。这里还不包括后期片创作。一孔之见难免谬论。


老自由142062569


决定一张照片画质的几主要因素(要点)

1、设备。包括相机全画幅优于半画幅,相机像素越高越好,镜头本身质量,镜头类型定焦优于变焦。

2、抖动。手腕功夫,是否抖动,镜头和相机是否防抖,用没用三角架。

3、参数设置。特别是感光系数,越大画质越次。

4、光线环境、明暗。

5、天气状况、雾霾(除了专拍雾霾),能见度等拍摄环境等等

6、后期处理的如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