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當下汽車行業難做,我們認為豪華品牌“罪不可赦”。

過去,低端車型越級換代也好,高端車型掀起價格戰廝殺也罷,這一切對於多數二線合資品牌和中國品牌來說,還稱得上是公平競爭。畢竟大家面對的用戶群體有相當一部分重疊區間,並且隨著中國品牌車型在產品質量上的突飛猛進,部分合資品牌甚至在競爭中失去優勢,最終敗下陣來。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無論是政策影響,還是順應時代變化,主流中國品牌和二線合資品牌如今站在同一競爭線上,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就在這一切正按照正常邏輯發展時,豪華品牌跳出來搞事,“攪渾”了原本可以平靜的競爭局面。

首當其衝是奔馳和奧迪,GLA和Q3的熱銷讓二線豪華品牌看到了SUV細分市場的價值潛力。於是在後續發展規劃中,無論是入門級SUV還是中大型SUV,豪華品牌在各領域的佈局都開始加快速度,不斷豐富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矩陣。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其次是凱迪拉克。原本二線豪華品牌就需要在車型定位和價格上與一線豪華品牌通過錯位戰的形勢拉開銷售差距,尋找生存空間。但是在進口豪華品牌領域被雷克薩斯一家獨大之後,憑藉國產化優勢的凱迪拉克,將BBA原本戳開一個小洞的價格戰,徹底撕成一扇大門。

即便一線豪華品牌也曾踏足過價格戰的領域,但那些30萬元以上甚至更高級別車型引發的價格戰,終究不能影響平民百姓對豪華品牌價值的認知。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可隨著凱迪拉克在終端售價上的攻勢加強,BBA不得不加大力度參與這場幾乎看不到頭的價格戰,再加上1系、A級、A3、XT4、F-Pace、XC40等入門車型的加入,豪華品牌不僅在車型等級上下探至二線合資品牌的拿手領域,甚至在價格上也不留退路的下探至14萬元起步,18萬元就能買入門車頂配的地步。

在人界有一句雞湯叫:比你優秀的人永遠比你更努力。而今在車界,豪華品牌已經做到了——比你豪華的車開始比你更便宜。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我太難了。”那些坐在電腦前碼稿的、剪片子的、做方案的、開公司的、賣車的、談廣告的都這麼說……還有被上下夾擊、失去形勢引導、政策扶持的中國品牌以及二線合資品牌們,面對豪華品牌的強勢進攻,也這麼說。

驕傲過後迴歸冷靜接著被暴擊,市場變化的陰晴不定就像周琦,夾在中間的中國品牌和二線合資品牌就像易建聯,豪華品牌則是強大而有禮貌的對手,就這樣汽車市場一天比一天難做,銷量、財報、利潤、股票,沒有一項能比消失的羅玉鳳更好看。

按理說,豪華品牌如今這麼便宜,那應該賣瘋了才對。但綜合對比之下,中國品牌和二線合資品牌的份額依然大於豪華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佔比。難道用戶不知道15萬就能買奧迪和寶馬嗎?既然知道,為什麼沒有出現一窩蜂搶購的局面呢?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顯然,用戶的剛需依然佔據影響購車因素的主要位置,其次是豪華品牌的大幅優惠,必然沒有擴散至消費潛力巨大的三線城市以下。

那些動輒14萬元起售,封頂18萬元,令人心動的豪華品牌入門級車型,能讓一位有兩個孩子,雙方父母,妻子朋友的用戶動心嗎?不見得,因為坐不下。而最容易動心,恰恰是那些單身、無生育計劃的年輕人。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而這些年輕人,大多是“窮鬼”。

無論什麼品牌,無論什麼車型,如今汽車產品的變化潮流就是不斷地年輕化,運動化,環保化。從設計到性能,到1繫到7系,從五菱宏光到蘭博基尼……所有人都衝著當下年輕一代消費群體而來。可它們所面向的這些年輕群體,實際上並沒有足夠自由的支付能力,至少對汽車這樣動輒6位數的物件,他們缺少這樣的能力。

因此,他們還只是個“窮鬼”。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實際上,從數碼產品到汽車產品,從服裝設計到音樂、電影,任何一項潮流都不是當下年輕人制造出來的。他們只是一群追隨者,追隨著70後甚至60後對未來發展的準確預判,尤其是在汽車行業。

如今我們看到的新車設計、造車理念、產品變化包括動力總成的革新換代,都是汽車企業十年前的產物。它們並沒有針對年輕人應運而生,只是車企的規劃發展走到了這一步,恰好當下的年輕人吃得下十年前對未來的規劃和預想,再加上車企根據市場環境進行適當的調整之後,我們最終走到了所謂“年輕化”的地步。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而對於我們這些“窮鬼”來說,空間不是最主要的購車因素,個性、質感、性能、品牌才更重要。即便都是擦臉油,SK-II必然比SOD蜜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即便iPhone 11Pro需要一個月的工資,但整個蘋果生態就是比安卓更高效,更高級……

同理,即便20萬元買到手的雅閣混動空間更大,油耗更低,但是在20萬元2.0T+8AT的頂配寶馬1系面前,後者才更符合年輕人的需求。

你好又能怎麼樣,它是寶馬啊!它1.5T三缸又如何,僅僅是方向盤的質感就比你高出好幾個Level啊!一個M套件就能秒殺老夫的少女心,誰管你三缸四缸還是浴缸魚缸。

一位同行前輩說的對:它便宜,就是它的王道。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只是,我們這些“窮鬼”年輕人剛還完上個月的信用卡之後,就沒錢還花唄了,更別提想要一臺寶馬1系,卻被更有支付能力的監護人換成雅閣混動。所以“白月光”依然是“白月光”,豪華品牌攻勢再強,抵不過“窮鬼”年輕人可憐的支付能力。

更不用提,當下市場的競爭潛力,全在三四線城市以下。而那些地方,從不是豪華品牌18萬元賣車的地方,也不是年輕人用SK-II、花一個月工資買iPhone的地方,而是中國品牌和二線合資品牌最後的防線,也是豪華品牌即便參與價格戰,也未能陷入瘋搶的原因之一。


豪華品牌價格戰之下,“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


面對當下汽車市場環境艱難,豪華品牌參與價格戰的攻勢越來越強,我們這些“窮鬼”年輕人的買車之道,就只剩下妥協。

條件允許的,想要CC卻被換成Q5L,倒也沒什麼可後悔的;條件不允許的,15萬元就要搞定落地價,即便奧迪A3賣到14萬元起,也成了幻影;還有一些買早了沒能力換的,開著超過20萬元的中型車百公里加速15s,心如死灰……

車市下行,車企利潤縮減。經銷商提車容易賣車難,壓力全在銷售頭上。用戶眼看著連豬肉價格都比工資漲得快,買車就成了再等等的事情。老闆看著這些只知道發愁豬肉價格的員工,轉頭看看窗外的風景,臉頰上流下說不清的透明含鹽溶液。

“我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