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看待《琅琊榜》中梁帝给梅长苏下跪这一情节?

娱影闲探


梁帝给梅长苏下跪是在53集中,记得当初看这一片段的时候,其实内心是非常震撼和感动的,同时也挺泪目的。

梁帝的一生悲吗?悲的是他手下的冤魂

梁帝本名萧选,他跟靖王萧景琰一样也是不受重视,不是嫡出的皇子。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借助言阙、林燮的帮助夺取帝位。

起初他一个合格的皇帝,可皇位坐久了就开始玩弄帝王权术。他听任夏江、谢玉等奸臣的谗言,污蔑杀害赤焰军七万余众,赐死长子祁王萧景禹、妹妹晋阳长公主、祁王之母宸妃林乐瑶等。

多疑猜忌、玩弄权术、冤假错案,他的一系列昏聩举动也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因为梅长苏是一定要为赤焰军洗刷冤屈的。如今日暮西山,众叛亲离只能是他咎由自取。

他的一生不悲,悲的是他手下的冤魂!

哪怕你是梁帝,自己的错哭着下跪也要认

最开始的时候他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错,认为祁王结党营私,在朝堂上忤逆他,认为赤焰军主帅林燮拥兵自重,且与重兵把守云南穆府有联姻,是这些让他的皇位和威严受到了极大威胁与挑战,先让他感到不安,他才鬼迷心窍。

可梅长苏对他的反驳,让他无话可说,因为这些无论如何都不该他做错事的理由。况且大错已铸,对于梅长苏只是想要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替所有人洗刷冤屈。

其实梁帝已经明白自己做错了,但是身为皇帝他做不到在林殊面前或者说在自己的错误面前承认错误。但大势已去,口头逞强无济于事,皇帝的倔强让他最后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不希望在朝堂上看到已经消失于人世间的赤焰军一案相关人员。

而梅长苏早已考虑到这一点,于是答应了他,那一刻梅长苏的眼角一红、欲言又止,抿了抿嘴唇,却依旧大步往前。

在梅长苏说完再不见后,梁帝眼泪从眼角肆意流淌出来,颤巍巍说:“等,等等,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蒙骗。”然后突然跪下,诉说着曾经的种种。

这一跪把梁帝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就这样交融了。对于梁帝下跪这一段剧情让人有强烈共鸣的,而对于梁帝这一跪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他生性凉薄,虚伪,知道自己败局已定,随时可能被人夺走皇位,拿走性命,知道林殊他们是正义有良心的人,希望用跪博得同情。

亦有人认为:他最后单独会面林殊说起事情也算是知错,作为皇帝也是不得不多疑猜忌,使用帝王之术。可事实摆在他面前时,颤颤巍巍地流泪诉说怀念从前,放下皇帝的身份。

大多时候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只从一个方面。其实梁帝最后愧悔的话语与举动既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着帝王那颗高高在上的心。他不愿意低头,可内心挣扎后只能放下高傲的头颅,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便如此他终究只能是孤家寡人,亲朋无一。

只是他没料到梅长苏早已想到他的那些顾忌,并且决然地答应他离开,再不相见。内心的愧疚使他终于把那些话表达于口。那个张着嘴巴,红着眼睛,眼泪缓缓流淌,带着期望看着梅长苏的梁帝在这一刻也只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

从拒绝认错到情绪癫狂再到下跪认错,梁帝是有一个悔过的过程。可哪怕你是梁帝,自己的错就是哭着下跪也要认,因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造成七万冤魂的无法弥补的大错。

他跪的不只是从地狱爬出来的小殊和所有被连累而死的亲人臣子,他跪的还是他犯的错,跪的更是那些保家卫国,最后却被自己人杀死在梅林的所有赤焰军冤魂。

而对于梅长苏而言:他原谅了梁帝,却没能原谅他的舅舅。


姒莞萱


让一个高傲的人低下头颅的唯一办法就是打碎他的骄傲。

梁帝作为朋友是无情的,作为皇帝确是合格的。一个合格的皇帝就应该以江山的稳定为最大的责任,也就是说保住自己的皇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祁王与林燮的死是因为他们功高盖主、影响到了梁帝的皇位。所以在梁帝看来虽然不舍昔日好友的死亡,但这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正因 如此在梁帝看来他并没有错。那为什么降低后来又要向林殊下跪认错呢?



首先我们来看认错时间,梁帝是在什么时候认错的呢?是在满朝文武都站队靖王与林殊、是在梁帝大势已去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梁帝已经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帝王了,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才能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回想他的好友和他的长子。所以他才感到悔恨,才有了那最后一跪。

然后我们来看梁帝的处境,一代帝王已经众叛亲离。没有了权利的帝王会甘心吗?谁人不想重回权力巅峰?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时的退让有可能让自己重新掌控局势。何乐而不为?史书永远由胜利者书写。倘若有朝一日梁帝重新树立皇威,谁又会知道今日这一跪?因此我认为梁帝的下跪纵然有懊悔的原因,但也不得不怀疑是否有暂时低头以期皇位的侥幸心理。



综上,我认为梁帝的下跪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懊悔又有虚伪低头的小心机。


老赵放映厅


“等,等等,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蒙骗。”


梁帝满怀愧疚的说出这句话后,就向着背对他的梅长苏跪了下去,这一幕曾让无数观众泪目,也让当事人梅长苏泛红了眼眶。

“林燮辅佐朕十年,你母亲,晋阳,更是朕的亲妹妹呀,朕抱过你,带你骑过马,陪着你放过风筝,你记,记得吗?啊……”

梁帝说着一番煽情的话,试图唤起梅长苏的回忆,祈求梅长苏原谅他以前的所作所为,原谅他作为一代君王却因疑心太重而枉杀忠臣,使原本无数幸福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也让以前备受拥护的自己变得孤身,没有了可以信任的人。

但,尽管如此,也只是换来了梅长苏的一句“你我不必再见!”


作为一代君王,梁帝最看重的就是帝王的权利和颜面,他又为何会向自己的外甥,一个如今江湖的一介白衣下跪呢?原因无非就是两个:虚情假意和真心忏悔。


一、虚情假意

为何要说梁帝对梅长苏下跪是一种虚情假意呢?

五国举兵来犯,大梁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靖王想亲自上阵退兵杀敌,这时梅长苏曾对靖王说过一句话:你不能去,不是我不信任咱们这个皇帝,而是这个皇帝根本就不能信。

对梁帝了解非常透彻的梅长苏都不曾信任过梁帝,我们有有何种理由相信他是真心忏悔呢?

其次,梁帝是谁?那可是亲手把助他登上帝位的兄弟爱人推入地狱的人,还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呢?况且他有充分的动机和目的这么做。



1.梁帝在允许翻案的前提下讲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不允许林殊再出现在朝堂上,虽然梅长苏对此并无任何异议,但他也能想到梁帝之所以如此做,就是为了尽量保全自己的颜面,以备在有机会的时候重新掌握朝局。


2.梅长苏完全可以和靖王强势翻案,或是不用征得梁帝同意,或是等梁帝退位之后。因为当时整个朝堂上的文武大臣都以靖王马首是瞻,说清楚点就是梁帝被架空了。

所以当时,梁帝无论如何都得同意翻案,下跪只是为了挽回颜面,保住地位而已。


二、真心忏悔

总结梁帝这些年犯下的错,远远不是他这一跪能了解的。



赐给大皇子毒酒;听信夏江、谢玉的蛊言,使赤焰军全军覆没;抢走言阙心爱的女人林乐瑶;纵容献王和誉王肆意作乱;包括林殊母亲的死都与他脱不开关系。


所以梁帝对梅长苏下跪,也可能是真心实意的忏悔,期望七万赤焰军以及那些因自己而死的英魂能原谅自己。


以上是我的理解,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哪些理解呢?一起来讨论吧。


闻香识电影


在我看来梁帝下跪不过是在死不认错的内心外披上一件虚假的外衣。

自莅阳长公主揭发赤炎一案开始,梁帝的种种表现足矣说明一切。先是抗拒,无论有再多人跪在梁帝面前请求重审,梁帝就是不为所动;然后是指责,指责所有人对他的逼迫,指责身边人谋逆;接着是辩解,将责任归责到谢玉等人身上,为自己辩驳无论何人坐上帝位皆会如此;最后是附有条件的妥协。

01

梅长苏谈及往事,从梁帝身上看不到一丝忏悔

梅长苏谈及当年祁王在狱中带着寒心离开人世时,我在梁帝身上看不到一丝惋惜后悔,感受不到任何父子之情。自始至终梁帝都在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辩解,甚至连承认自己错了的勇气都没有。

02

附有条件的妥协

梁帝百般辩解,为自己开脱皆不奏效,终于妥协答应重审赤炎一案。但是这个答应并不是出于梁帝的真心认错悔改,而是权宜之计。所以梁帝承诺可以重审,但林殊不能出现在朝堂上,一个当年一心辅佐皇上的年轻将领,皇帝陛下的亲外甥,经历如此重大劫难,当真相大白于天下,到头来却不能堂堂正正出现在人前,这算哪门子的认错。

03

梁帝虽然下跪并缅怀逝去的亲情,但到最后仍在强调受小人蒙蔽

赤炎一案及祁王惨死,一切处理的太快,与其说谢玉、夏江构陷忠良,倒不如说其二人善于揣摩圣心,为陛下制造了一个他想要的结果。整个计划其实并不完美,当年梁帝但分顾念亲情、君臣情、夫妻情分,此案也不会这般惨烈。纵然谢玉等人有罪,梁帝又何尝没有。即便下跪也从未看到梁帝对自己所犯有何悔意。

所以我认为梁帝下跪更多是让自己心安,他不认为自己有错,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别人的错,祁王狂妄不顾父子君臣,林燮功高盖主,谢玉等人蒙蔽圣心,皇帝陛下不过一时疏忽而已。梁帝又是下跪又是诉衷肠只为自己心安理得。


天蓬菟


这一跪没有任何意义,这一跪,梅长苏的父母都不会再复活,那些死去的将士不会再复活。这一跪,只会让梅长苏更心痛,因为,本来作为外甥,做为大臣,应该是他向舅舅、向皇上下跑,第一跪也无法为他的所做所为,让梅长苏原谅。所以我说没有任何意义。

《琅琊榜》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良心剧之一,不管是人物心里,情绪的描绘,还是故事的情节,演员的选择,拍摄的画风,各种细节都处理的非常好,所以最后皇上这一跪也算是对剧情有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梅长苏一直想要的,但不是他的初衷,一个本性善良的林家少爷,被现实的无情给变成了冷静,计谋、冷酷等等,为达目地手段尽出,而造成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的最终推手就是给他跪下的舅舅,权力之巅的皇上。换一句话说,当一个人把你推向了深渊,你大难不死,凭着自己对信念,一步一步爬上来了,然后打败了他,让他认清了自己,这个人再跪下来让你原谅,试问有几个人做得到。


忆苦思田


《琅琊榜》中梁帝给梅长苏下跪,我认为梁帝是被打动了,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就在这时候被梅长苏等人打动了,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是这么的严重。

梁帝当年犯下的什么错误

了解梁帝为什么给梅长苏下跪要先了解一下整个的故事背景,经过故事中言侯爷当时所说,他和林燮当时都是梁帝的伴读,关系是很好的,当时发生梁帝差点被杀是林燮帮助梁帝找到了证据救了他的性命,也是林燮帮助梁帝登上帝位的,后来林燮当上了赤焰军主帅,梁帝的大皇子萧景禹能力出众,很有智慧,处理朝政很有能力,大臣们也都很尊重他,梁帝派去赤焰军任职的林燮都不使用,萧景禹派的人林燮都重用,这让梁帝很是不爽,再加上当时萧景禹想裁撤悬镜司,让当时的悬镜司夏江记恨,后来夏江和谢玉密谋赤焰军主帅谋反,这正好符合梁帝的味口,正想收拾林燮和萧景禹呢,所以梁帝直接就不核实事情的真假,后来谢玉就以救援为名伏击了赤焰军于梅岭,七万赤焰将士就冤死梅岭了,梁帝下旨刺死了萧景禹,牵连了好多人。这就是当年梁帝所犯下的错误。


梁帝最后为什么会给梅长苏下跪

梅长苏就是当年在梅岭没有死去的赤焰军少帅,当时身中火寒毒,为了解毒挫骨分筋身体元气大伤,后来就成了江左盟的盟主,隐姓埋名于江左盟,经过十几年的修养,梅长苏身体已有好转,就立马准备去帝都,去为自己在梅岭冤死的七万忠魂洗冤,励志扶持自己的昔日好友靖王登上帝位,经过梅长苏的精心谋划,终于打败了太子和誉王,最终让靖王当上了东宫太子,后来就着手替赤焰军翻案,经过精心的准备就在梁帝过寿的当日有长公主首告,把谢玉当年的罪全部说出来了,让梁帝骑虎难下,大臣也是提前商量好的是为赤焰军翻案,结果梁帝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后来实在么有办法梁帝自己走了,梅长苏也跟着他去了,梅长苏把自己父亲当年怎么帮助梁帝的,都说了,梁帝让他不要说了,自此终于让梁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梁帝就在梅长苏走的一瞬间跪了下来,我想梁帝的这一跪不单单是跪梅长苏,应该是跪的被他冤杀的人。

总结:最后是梁帝感到众叛亲离了,自己最信任的人都离自己而去,梁帝自己反思了,自己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最后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跪下,犯下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错了没有去承担错误的勇气,最后只能越错越远。犯了错,就应该及时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精彩搞笑小小鸟


梅长苏蔑视的眼光、坚定自信的话语和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行动,在《琅琊榜》的故事里给了这一切的拷问一个华丽丽的答案,也彻底粉碎了梁帝强自支撑着的所谓理由和自信。

这一跪,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戏剧化的华彩,和《琅琊榜》的风格一脉相承。

这一跪,不是一个君王向他的臣民的屈服,而是一颗充斥着野心、私欲的暴戾之心终于在自己的良心、在十数年心理重压、在真相面前深重的愧疚之下的屈服。

这一跪,是一个日暮西山的君王,王权即将远去,突然发现自己的人生除了这空荡荡的皇宫、孤零零的龙椅之外,竟是一无所有之际,拼命想要抓住那些他原本不屑一顾的东西。

它,跪尽了一个帝王的内心的软弱和孤独,也跪尽了对人生百态。

千古伤心旧事,一般锦绣江山。断蝉声里凭阑干,飞起寒鸦一片……


Y热剧追不停Y


我从这一跪并没有感受到皇帝真正的认错,只感受到皇帝的无可奈何,被逼无奈,还有崩溃~因为大局已定,如果他自己还是高高在上,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当年残害赤焰大军的丑陋行径将天下皆知,到时候他将无颜存活于世。为了还能坐稳皇帝的宝座,为了继续被世人敬仰高高在上,他只有在大局面前低头,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从“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蒙蔽”就可以看出皇帝根本就没有认为残害赤焰军还有儿子,妻子是他的错。如果一个人真的要认错,首先应该说自己错了,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责任找借口。还有从最后皇帝让梅长苏消失也可以看出他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还在戒备限制自己所伤害过的亲人,这种种的行径让我看到的不是可怜可悲,而是可恶,自私,冷血,从始至终只想着利用一切手断谋取权位私利,等到权位和利益到手就残害所有一起打拼过的人,如此忘恩负义之人,怎么可能会在最后下跪时承认自己的错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