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的梁帝真的是昏君吗?

芦方文


关于梁帝是否昏庸,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梁帝这个人物是很复杂的。

梁帝前期政事清明,还有言阙林燮两兄弟作为帮手。

经济政策,军事政策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谢玉等权臣也并不是中坚人物。

那时的皇帝是有血有肉的,陪梅长苏放风筝,与妃子逗逗趣儿。

可以说是一位明君。

但江山安稳时梁帝可能会比江山不稳时更忧心。

不稳时尚且知道威胁在哪儿,稳定的时候就开始疑神疑鬼,担心自己坐不住凳子了。

自古皇帝都是这个样子。

梁帝后期对权力的欲望和掌控更加强烈。

中年往后梁帝更精于帝王制衡之术,一心怕儿子谋反,怕兄弟篡位。

这个时候梁帝是文不如言阙武不如林燮,且因为疑心太重,制衡之术也是用的愈发偏颇。

他不敢有优秀的儿子,还需要对朝臣有更强的控制力。

他用权术的目的从努力制衡朝堂变成了用力维系自己。

所以努力维持皇帝角色的梁帝再也找不回真正的自己了,他开始慌乱,于是谢玉等权臣趁虚而入,梁帝愈发走火入魔。

当然历史上从未见过杀了将军还灭整个军队的皇帝,哪怕是岳家军当时皇帝下令杀了将领其也可直接接管军队。

大梁国当时再弱也不会对军权的把控力差成这样。

这相当于自行削减战斗力,一般皇帝干不出这事儿,在这一点上梁帝算是十足十的昏庸了。

话说回来,作为影视人物,我们尚可就梁帝的昏庸程度讨论一番,在现实中这种讨论还是不成立的。

毕竟能杀七万将士,把控不成朝政,军权无法收拢的人按常理说是当不成皇帝的。


独狼映画


最是无情帝王家,出身皇室,自是最多无情人的,梁帝也是一个冷情冷漠的人,可昏君,于国而言,剧中的梁帝,就未必如此不堪了。

梁帝当年利用滑族公主和言侯爷等人的协助,成功谋反上位,事后对他们这些功臣的打压和屠杀倒真是卑鄙,可在治国方面,梁帝确实不能算做是昏君吧。



首先,言侯爷如此忠正爱国,有识人之明的人,却联合林燮,滑族的玲珑公主推翻上一位帝王的统治,兵变造反,扶持梁帝继位,说明他们对梁帝是有很大期待的,也相信梁帝能够给大梁打造一个清明的国内政治环境。



为什么言侯爷他们会如此信任梁帝,必然是因为梁帝在治国上的能力,对百姓尽心尽力,言侯爷和林燮才死心塌地的为他筹谋,推他上位,为他扫清所有的上位阻碍。



除此之外,梁帝在治国方面的表现,我们也可以从梅长苏回金陵以后的诸多表现来看。 第一个当然是庆国公因土地纠纷一案的处置上,堂堂的庆国公,这些土地案子也是他家中亲戚犯下的,这事也不至于将庆国公一家抄家这么严重,归根到底,还是梅长苏告诉誉王的那句:推行国政。



很明显,土地纠纷案很多,国政的推行受阻,梁帝不过是借着这件事打那些阻碍国政推行人的脸,也算是对他们的一个警告。这个处置,分明有杀鸡儆猴的作用,而梁帝这个杀鸡儆猴的行为很彻底,完全不留丝毫余地,也没有因为誉王的关系有一丝的犹豫,身为君王,就得果决行事,做事瞻前顾后,只会让事态发展更不利,危害国本。



第二个当然就是林燮功高盖主导致拥兵自重,不敬国君最后被团灭这件事了,相信在这件事情上,梁帝自己也是痛心的,否则他不会古人入梦,孤枕难眠。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为了防止拥兵自重这种事再发生,他对已经只听命于南境大军无可奈何,所以对霓凰郡主下手了,意图通过穆青成年袭爵,郡主年纪渐长这些,让郡主放下兵权安心做个贵妇人,也让穆青这个毛头小子继承穆王府,通过穆青的不经世事重新将南境大军的军权夺回,不得不说,这一招很高明。



第三个,那就是他制衡朝廷的举措了。当年林燮一家独大,祁王依仗着林燮,轻谈狂论,几乎不把自己和自己的皇权放在眼里,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先是拔除了林燮和祁王的所有势力,同时直接用了新的平衡朝廷局势的方式,那就是扶持两个皇子上位,相互制衡。



一方面,他扶持已经是皇后养子的誉王,让他除了已经有的嫡养子身份之外,还不断的加官进爵,也给了他许许多多的立功机会,让他一步步历练。



另一方面,他宠爱越贵妃,立贵妃的儿子为太子,让越贵妃在后宫可以跟皇后制衡,同时也让太子跟誉王可以制衡。 如我们所看到的,正因为大梁朝廷相对平衡,国力也越加兴盛,十多年来,外敌不敢强犯,大梁百姓才得以享受到这十多年的太平。



梁帝的心思,清明着呢,这样的人,虽然狠心绝情,虽然偏心,但却不是一个昏君呀。


兮言小姐


《琅琊榜》早已过了热播时间,里面的剧情人物却一直吸引广大观众。和《甄嬛传》一样,我觉得小说比电视剧更好看。

里面的皇帝看起来

是个不太讨喜的人物,冷酷无情,皇长子、宸妃、林帅、晋阳公主、还有赤焰军都因为他惨死。治理国家看起来也不怎样,太子和誉王争斗多年,朝廷里面乌烟瘴气。但是从里面我们也能感觉到梁帝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首先,梁帝的后宫虽然也有明争暗斗,但基本上还算风平浪静。言皇后和越贵妃争斗多年,两人一直是旗鼓相当。剧中说越贵妃最得宠的时候,也没把言皇后怎么样。越贵妃这样得宠也有个度,皇后一直弹压着。《甄嬛传》里面华妃那么跋扈,皇后只是一直忍让。第二梁帝的后宫虽然也有争斗,但皇子们基本平安无事,没有听说皇后或者那个妃子残害皇子。比如言皇后虽然不喜欢惠妃和景亭,但也只是刁难一下。如果故意陷害,景亭恐怕很难活到成年。再看《甄嬛传》皇后害死皇子的手段,皇帝有所怀疑,但是始终没有作为。最后弄的,几乎断了后。

这些就是梁帝的平衡术,梁帝绝对是个平衡术高手。后宫用越贵妃和言皇后对抗,前朝太子和誉王对抗。重要职位上既不用太子的人,也不用誉王的人。皇家案子,开始太子和誉王的让景琰调查,景琰性格正直,比较合适。后来,誉王和景琰的案子,让景亭调查。用他的原话意思就是,景亭胆小,但对言皇后和誉王一直刁难一直有心结,所以既不会包庇,也不敢故意报复。

虽然作为皇帝梁帝有太多让人无法原谅的缺点,但不得不承认,梁帝用人还是一流的。皇长子萧景禹和林帅结局令人心痛,但是重兵在握,功高震主,确实犯了皇帝的忌讳。梁帝说的没错,并非他生来无情,只是坐在那个位置,人都是会变的。

总体来说,梁帝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作为皇帝,心肠软弱,智商不够的,早就下岗了。


90后女秀才


对于这样的人物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就像问朱元璋是暴君还是仁君一样,还有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但是明朝却还“中兴”了,能说万历是昏君吗?

如果只从电视剧中播出的来看,梁帝在赤焰旧案上绝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因为疑心病重胡乱猜忌,才让夏江和谢玉有机可乘,让他们仅用一封伪造的手书就拿下了祁王和林帅;赐死自己的儿子,剿灭自己的兄弟,逼死自己的妹妹晋阳长公主,横刀夺爱林乐瑶结仇言侯等,那他真是一个“昏君”。



但他是帝王,很多事情是不得不做。再从侧面来看梁帝。首先从教子方面,前有虽然没有正式出场的一代贤王皇长子,也就是被他赐死的老大,后有忠勇耿直的靖王,都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梁帝真的昏庸无道,教育的儿子能这么厉害吗。

在赤焰军案发生后的十几年,大梁周边环境还能算稳定来看,除了靖王,霓凰等人的威名,跟梁帝的眼光策略也不无关系吧。



再就是当皇帝的拿手好戏,帝王之术平衡朝内各方势利,誉王,太子,大臣之间,虽然朝堂如澡堂,但依然很强大,权利依然集中在他一人手里,这比《风起长林》里那个梁帝强太多了。



最后,作为皇帝追求的就是权利欲望的永远最大,任何威胁他的存在都要铲除,梁帝也说了,你们不理解我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坐上我的位置,如果你们坐上我的位置了就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所作所为。


逝圣归和


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可怜生在帝王家,比如《琅琊榜》的梁帝,梁帝有没有能力,怎么登上的帝位,我们可以从言侯爷和梅长苏口中得知。根据二人的讲述,可以得知梁帝当年和言侯爷、林帅是好友,也是相互扶持的人,在登上帝位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艰难,包括称帝以后也麻烦不断,但好在文有言侯爷、武有林帅,所以一直安坐宝座。那么是否代表梁帝能力不行,搞不定国家大事呢,当然不是。言侯爷和林帅论地位论才华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却愿意一心一意追随梁帝、辅佐他,可见梁帝本身是很厉害的。

有人可能会问,依照上面的讲述,梁帝武不如林帅,文不如言侯爷,岂不是没有能力。这点可参照刘备、关羽和张飞,刘备的过人之处是在于懂整合资源、平衡势力,而不是某一方面特别强。

在赤焰案之后的十余年间,梁帝虽然让整个朝堂变得不再清明,却也是为帝者的不可奈何。为帝者,比如祁王和靖王,有可能会让朝堂变得清明,气象一新,这是为君之道,梁帝的平衡朝堂也是为君之道,有时候你很那评价哪种更好。当你坐上那个位子,你掌握着一个国家,要思考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对错和是非,朝堂之事一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梁帝是昏君吗,当然不是。

在琅琊榜中,梁帝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祁王和赤焰军,是因为他智商不够吗,并不是,他心里想要林帅和祁王去死,至于什么理由,什么情节,并不重要。站在上帝视角,这当然是错的,可当梁帝说当年祁王风头很胜,群臣纷纷站队,启奏全都说祁王,而林帅老是不用朝廷的人,一意孤行,处在梁帝的位置上,除了道德和情感上的信任外,有什么理由不忌惮呢。在《琅琊榜风起长林》里,黄晓明饰演的世子就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何为君臣,必须要有尺度、有戒备,先是君臣,才谈情感,所以世子为人非常谨慎,无论上面给多大的恩宠,永远都恪守本分,说话和做事非常恭顺。


清欢阁主


梁帝很绝情,祁王是他的儿子,却最终被他赐了毒酒;林燮是多次挽救他于水深火热中的好兄弟,却最终被他派兵脚刹;晋阳长公主是他的妹妹,却最终被他逼死;林乐瑶曾经是他深爱的女子,却在他的绝情下上吊自杀;还有念着林殊的太皇太后,梁帝也没有听从她的意思,执意让谢玉杀死林殊。

另一方他却并不昏聩无能,甚至还算得上是一个精明睿智勤勉尽职的好皇帝。

比如说识人用人之明,且不谈几十年之前,还在登基之初对林帅、言阙等等“满朝贤能”的倚重,就看他今日的朝堂之上亦不乏柳澄、蒙挚、霓凰等等贤臣良将。

即便是参与党争的夏江、谢玉,也不失为能吏。

而沈追、蔡荃等靖王倚重的股肱之臣之所以能上位,虽然离不开梅长苏的巧妙设计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和机会,但若没有梁帝爱才惜才之心,又怎么可能轻易遂了靖王和苏先生的心愿?

就连苏先生这一介布衣,也因其“麒麟之才”而被皇上赐予客卿礼遇,他甚至怂恿自己看好的萧景琰去私下结交。

这样一个皇帝,怎能说不识人才、爱人才呢?

所以说,梁帝到底是昏庸无道还是励精图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闲庭信步舞人生


说起当时红的一塌糊涂的《琅琊榜》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说句不确切的话只怕是“数风流人物,尽在《琅琊榜》”像聪明睿智如长苏。忠肝义胆如蒙挚、邦交伐谋如言候、城府极深如谢玉、誉玉、秦般若……重情重义如靖王,静妃、霓皇、夏冬……还有……总之吧!精彩纷呈、造物主何以让这许多风流人物尽情爆表。下面我们说说梁帝这个人。

怎么说呢,老实说我很希望他昏庸一点,那么我就不会有那么多叹息。

首先说:于早年的他还是励精图志的。(实在与昏庸扯不上关系)所以有了林帅、言侯、黎崇老先生等等一批弘股之臣。再加上一个德才兼备的皇长力,想来当时应是一番太平景象。

其次再说说其中期,杀伐决断于一身的他(唉!连他自己都说“坐在这个位子上,人是会变的”)在皇权的操纵下,抛妻,灭子,杀友,诛臣……多少无辜尽死于此屠刀之下。滑族公主倾举国之力相帮,还不是落了个无比凄凉的下场。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做的出那些事。只能说他太看重皇权以至杀伐决断下雷厉风行处置得不留一丝余地……想来他如果昏庸一点。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可惜没有如果……

最后再说说他的晚年,他终于见识到了我们麒麟才子之麒麟手段。他之所以败不是因为昏庸。是因为了解,还有比对手比自己还了解自己更悲哀的吗。所以在此大悲大痛,即使我们长苏已郎心如铁可那句“也曾是你舅舅,小时候抱过你,带你骑马放这过风筝”仍然难勉让小殊的心动了一下。所以啊,不是梁帝昏庸,是他皇权至上、刚愎自用,城府极深以至发生此无以挽回的悲剧!



为0的浪漫127023511


自古帝王多绝情,能坐到那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是简单的人。如果梁帝昏庸,那就不会重用“江左梅郎”。

至于他的杀伐果断,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又算的了什么,看看现实历史上的洪武大帝朱元璋,追随他左右的能人异士,随便一个都有大才能。

但在登基后的31年里,杀了多少人?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李善长都死在他的刀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非常的严厉。

帝王的眼光不是着眼于当前,他要考虑的是江山社稷,一切威胁到朕的江山的人,必须死

梁帝也是一样的,他不昏庸,但是残暴。

仁慈的皇帝不是被人抢了皇位就是昏庸无道。比如仁慈的朱允炆就被朱棣给抢了位置。



亮点分析师



莫羽妃


个人认为,不能果断的说他是昏君。

作为一个皇帝个人认为,他并没有残害百姓,搞得生灵涂炭,想反的,他很重视民心,这一点就可以说明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但是如果说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对于自己权利的掌握,他要求不能有人个人撼动,这一点致使他最后做的所有错事都离不开这一点,当然,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都不希望自己的权利会被撼动,所以这也能理解。

所以说不能片面的认为他就是一个昏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