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登基後,平反了諸多被雍正打壓的叔伯,為何不願平反其大伯?

Z-jane


乾隆皇帝登基後,對待他的幾位叔伯採取了與他父親雍正皇帝截然不同的態度。

康熙晚年上演了一場激烈的“九子奪嫡”大戲,雍正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登上了皇位。而登基之後的雍正,隨即對他過去的政敵們展開了報復性的打擊,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被削宗奪爵、圈禁致死,名字都被改掉;三阿哥胤祉、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也分別被圈禁、軟禁了起來,其中的三阿哥死在了禁所,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活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登基的那一天。

而在乾隆登基之後,一改他父親的政策,先是直接將他的兩位叔叔,十阿哥和十四阿哥放了出來,並且重新冊封了爵位,之後又給他的伯伯三阿哥追贈了諡號。最為重要的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他的兩位叔叔胤禩和胤禟進行了平反,恢復原名,恢復宗室,並重新錄入玉牒。至此,乾隆算是徹底解決了他的父親雍正在位時期遺留下來的宗室內部的矛盾問題。


但是不管是雍正皇帝,還是乾隆皇帝,都沒有對大阿哥胤褆做出任何赦免和平反的舉動。

康熙皇帝的皇長子胤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由於用魘鎮詛咒當時的太子胤礽而被康熙皇帝終身圈禁。雍正十二年(1734年),大阿哥去世,享年63歲,此時的大阿哥自康熙朝被圈禁開始算起,已經被關了整整26年。

雍正在位期間,對於同樣被康熙圈禁的廢太子胤礽及其子女是禮遇有加,但是對於大阿哥沒有任何想要將其赦免的想法,直至去世,也沒有獲得任何寬恕。而乾隆在位期間,先後為多位叔伯平反,重新恢復爵位和名譽,也唯獨繞過了這位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的大哥,這也使得大阿哥胤褆始終被定在了清朝歷史和整個愛新覺羅家族的恥辱柱上。

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大阿哥胤褆所犯的這個錯誤,是證據確鑿,沒有任何可以爭論的理由和藉口。

乾隆在為八阿哥、九阿哥平反的時候,就曾經提到了雍正皇帝對於處罰這二人一事的態度和想法:

“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皇考晚年意頗悔之。”

按照乾隆的說法,雍正晚年對於殘忍迫害兄弟一事是非常後悔的,原因在於實際上雍正並沒有找到足夠的證據和理由,而是處於報復和打擊的目的才將二人圈禁致死。

但是大阿哥胤褆則是全的不同,康熙朝時期,他不僅僅覬覦皇位,積極參與了奪嫡之爭,並且他用“魘鎮”詛咒太子是直接被三阿哥胤祉拿到了證據,是在人證、物證具在且大阿哥自己也對此時供認不諱的基礎上,康熙才對他做出了圈禁終身的判罰。

所以,這對於乾隆來說,沒有為其平反的理由和藉口,因為大阿哥胤褆的罪狀,確實是坐實了的。

其次,將大阿哥削宗奪爵、圈禁終身的旨意是康熙下的,乾隆必然不會違抗。

眾所周知,乾隆最為崇拜的人並不是他的老爹雍正皇帝,而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就退位做了太上皇,就是因為不想自己的在位時間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並且乾隆的陵寢也是選在了康熙陵寢所在的清東陵地區,而不是雍正所在的清西陵地區。這些足可見乾隆對於其爺爺康熙皇帝的崇拜和敬仰。

因而,既然處罰自己的大伯的旨意是康熙下的,那麼乾隆必然不敢違抗自己最為崇拜的爺爺的旨意,貿然為大阿哥胤褆平反,如果這個旨意是雍正下的,那麼乾隆為其平反的可能性反而會高出不少。


雍親王府


乾隆的大伯、康熙的皇長子胤褆,被康熙大罵“豬狗不如的人”,乾隆自然是不會幫他平反。

這個康熙的皇長子其實是皇五子,因為他前面四位哥哥都早夭了,胤褆也就成了長子,胤褆雖然是皇長子,卻沒有被封為太子,緣於他的母親只是個妃子,他的母親是惠妃,胤褆只是庶出,太子胤礽雖然是康熙的次子,卻是康熙的至愛仁孝皇后所生。

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生過一個孩子,不過卻早夭了,在生第二胎胤礽的時候,難產而死,年輕的康熙皇帝痛失至愛,在為皇后做出諸多出人意料的善後之事後,又將愛妻之情轉移的皇后所生的胤礽身上,將尚在襁褓中的胤礽立為太子,康熙對這位太子也是疼愛異常,即使是日理萬機,仍堅持自己撫養和教育這位皇太子。

康熙以實行仁政著稱,也因為在位時間長,分封了諸位成年皇子,這些皇子有權有勢之後,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加劇,也就有了清宮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胤褆作為皇長子,卻因為是庶出而沒有被封為太子,對於他來說,只要太子死了或被廢,他以長子的身份就能成為皇位繼承的第一順位,而且他的母親雖然只是個妃子,和納蘭明珠卻是兄妹,胤褆本人是個美男子,也十分聰明能幹,在他二十六歲的時侯就被封為直郡王。

對於皇太子之位的渴望,胤褆請了一個蒙古會巫術的人行使鎮魘之法,以此來詛咒太子胤礽,而這件事卻被三阿哥發現了,這位三阿哥當時並沒有說出來。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時候,胤褆認為自己等待的機會來了,就有點迫不及待,康熙把廢太子胤礽交給胤褆看管,胤褆在看管胤礽一段時間後,居然對康熙隱晦暗示殺掉太子,還表示自己可以代勞。


康熙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康熙雖然廢了太子,卻沒想過要殺自己的兒子,而且他最希望的是幾個兒子能夠兄友弟恭,而不是爭的你死我活,因為康熙的寬容,才有九子奪嫡的事,但幾個人卻不敢明目張膽的要致誰於死地。

皇長子這一番作為讓康熙很生氣,狠狠的批評了胤褆不該有此想法,胤褆見自己奪儲無望後,便推薦與自己關係密切的八阿哥,說相面人張明德曾相八弟胤禩有貴相,康熙派人追查張明德,還查出了胤褆有謀殺皇太子的企圖。

而此時三阿哥也出來火上澆油,把胤褆鎮魘太子之事說出來,胤褆的所作所為讓康熙大為惱火,直罵胤褆豬狗不如,宣示其“亂臣賊子”,不過康熙不忍心殺自己的兒子,只是下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乾隆的其他幾位叔伯,在與雍正奪嫡失敗後,是作為政治打壓對象定罪的,其實幾位被雍正定罪的人,罪並不重,雍正因為奪嫡的原因而抓了他們的小辮子,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皇權,而將他們治罪。乾隆即位後,這些叔伯對皇位已經構不成威脅,乾隆將他們平反,可以顯示其行仁政的名聲。



而胤褆就沒有平反一說,因為胤褆是康熙定的罪,而且他的所作所為也是被皇家所忌諱的,算得上謀逆罪,因為太子是一國儲君,如果幫胤褆平反,也就等於認同了謀逆無罪,乾隆就算再怎麼好名聲,也不可能幫他的大伯平“反”。


歷史紅塵



兩點原因:第一,大伯胤禔的罪證是真憑實據並且相當嚴重,而其他叔伯很多是捕風捉影或者小題大做,有的死了有的活著也沒多大影響力了;第二,胤禔不是雍正打壓的(至少雍正即位後沒有進一步加罪),而是康熙直接定罪,乾隆可以推翻父親卻不願意推翻祖父。


首先看看胤禔的罪狀是什麼。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命大阿哥直郡王胤禔看管。結果胤禔竟建議殺太子胤礽,引發康熙震怒。此後,三阿哥胤祉又告發胤禔用魘術謀害太子胤礽。康熙痛斥其為亂臣賊子,將其永久圈禁,直到自己駕崩也沒有釋放他。雍正即位後對這個大哥也是不予加恩,直到胤禔死後也沒有平反。相反對另一個被康熙圈禁的廢太子胤礽,雍正至少還封了其子為郡王,胤礽死後也被追封親王。

所以,胤禔的罪狀是為奪儲位謀害親弟弟,並且是作為儲君的弟弟,以下犯上,既沒有君臣之禮,也沒有兄弟友愛。歷代皇帝,都不會容許兒子為奪位謀害自己的親兄弟。所以,胤禔罪大惡極,絕不能姑息。


反觀其他幾個叔伯的所謂罪狀,就輕得多。三阿哥胤祉,他的罪名是向陝西巡撫蘇克濟索賄,另外在十三弟胤祥的葬禮上遲到並且面無哀痛之色。前一個就是隻是極其常見的小罪名,後一個則在說態度問題。以這樣的罪狀被圈禁終身,已經屬於小題大做了。所以乾隆對他平反。


再看十阿哥胤䄉,他的罪名是奉雍正旨意送一個客死京城的活佛靈柩回西藏,稱病,在沒有獲得雍正同意的情況下謊稱雍正同意而不走了。另外私自禱告的時候說到“雍正新君”被雍正斥為不敬。所以他的罪狀也就是不禮貌,不聽話。就這樣被削爵關了十幾年,已經足夠懲罰了。所以乾隆釋放他,再給個輔國公爵位,免了罪。


然後十四阿哥胤禵,罪名也是很勉強,比如對雍正不恭敬啊。還有當時胤禵因氣憤要求雍正處罰侍衛沒有下跪,而八阿哥胤禩讓他下跪他就跪了。以此說胤禵不敬皇帝只重八阿哥一黨,這樣的罪名是誅心,說到底還是態度不好。也是一圈禁十幾年。所以乾隆釋放他,復封貝勒不久晉封郡王。這兩個人關了這麼久,都對朝局沒有多大影響力了,所以乾隆樂得做個好人。


還有最被雍正嚴懲,改名阿其那、賽思黑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也是各種藉口,比如胤禩摳門不給科爾沁臺吉盤纏啊,比如胤禩要裁減上駟院的馬匹數量啊,還有胤禟沒有抓捕勸進的反民啊。都是一些做的不好的小事,再有就是各種指責他們言語不恭敬,然後定性為心懷狡詐。將他們圈禁致慘死。他們的罪其實沒有任何真憑實據,只是在於胤禩威望太高,威脅到了雍正的皇權,所以二人一死也就不再存在威脅,乾隆給他們平反恢復宗籍也是順理成章。



對比之下,我們就能發現,除了胤禔,其他人的罪都不重,可罰可不罰,可重罰也可輕罰全看雍正心思,雍正是因為他們在奪嫡鬥爭中或多或少威脅到了自己,為了鞏固皇權,而將他們治罪,一旦已經不構成威脅,那赦免便無所謂了,反而能給乾隆一個好名聲。但是胤禔,絕不能姑息,如果赦免他的罪責,等於縱容皇子陷害兄弟,等於放任皇子為奪嫡不擇手段殘忍弒殺,所以此風絕不可長,胤禔絕不可赦!

另一層原因,就是胤禔的罪名是康熙欽定而非雍正所定,這點很重要。


乾隆的一生,都是以祖父康熙為榜樣。他標榜自己從小被康熙看中,甚至父親雍正的皇位都是因為康熙看中了他才眷顧了他父親。所以,乾隆都發誓自己如果能做到六十年皇帝就退位,一定不能超過祖父康熙。


康熙執政的方略是寬仁,而雍正則是嚴苛。因為康熙的寬仁導致了其晚年的一些弊病,而雍正以其嚴苛推行新政,雖然換來了國庫充盈,卻得罪了不少士紳權貴。為了獲得名聲,乾隆就與其父反其道行之,希望獲得康熙那樣的英名。

所以,乾隆對雍正嚴懲的那些叔伯都予以平反,為的是自己寬仁的名聲,而如果是連康熙都嚴懲的胤禔,乾隆就沒有必要再顧忌了。


伊耆角木


說乾隆登基之後平反了諸多被雍正打壓的叔伯言過其實了!誠然,清高宗(乾隆)即位之後,釋放了被父親清世宗(雍正)幽禁的十叔允䄉、十四叔允禵,並且將他們封為了輔國公,而且還恢復了三大爺允祉的誠郡王爵位,諡“隱”。之後,清高宗又不斷給十四叔允禵晉封,最終讓允禵成為了恂郡王,死後諡“勤”。但是,清高宗給出的理由僅僅是父親臨終前有悔意,覺得自己對兄弟們下手太狠了,僅此而已。也就是說,清高宗並沒有否定清世宗的定論,幽禁允祉、允䄉、允禵依然是正確的,僅僅是因為清世宗臨終前覺得對他們處理狠了,所以清高宗才把他們釋放了,而不是說清高宗公開認定當初父親關叔叔大爺關錯了!這真心談不上是什麼平反,從允祉的諡號“隱”多少也能看出一二。



那麼,為什麼清高宗給三大爺允祉恢復了爵位,並且給予了諡號,卻沒有給大爺允禔同等待遇呢?原因可能有幾個:



一、清世宗已經給允禔蓋棺定論了。雍正十二年,允禔去世知乎,清世宗命按貝子品級葬祭。同時,冊封允禔的兒子弘方為鎮國公。雖然名義上不是承襲而且冊封,但實際上弘方等於是承襲了胤禔的貝子爵位。為什麼沒有承襲而是冊封,主要是因為允禔的貝子爵位並沒有追授,僅僅是享受貝子品級葬祭。既然清世宗已經給長兄蓋棺定論了,而且也給侄子弘方封爵了,清高宗還能做什麼?總不能恢復大爺被祖父清聖祖(康熙)革去的直郡王爵位吧?更何況,雍正二年,清高宗給那兩位活著的叔叔的也僅僅是輔國公爵位而已,沒有理由過分優待大爺允禔。



二、對允禔的處置是清聖祖定下的。清高宗或許是因為自身庶出且父親一直被“皇位來路不正”的謠言包圍著,即位伊始便不遺餘力地拔高祖父清聖祖的地位,同時以自己是祖父選定的繼承人自居。既然是祖父定下的“鐵案”、是祖父幽禁了大爺允禔,清高宗又怎麼可能給這位大爺翻案?



三、乾隆二年時,“弘晳逆案”還沒有發生,換句話說,清高宗依然延續了父親清世宗“尊崇”二大爺廢太子、理密親王允礽的政策。允禔為什麼被幽禁終生?就是因為急著上位,暗示父親清聖祖殺被廢的允礽,同時被允祉告發以巫蠱之法魘陣允礽。既然弘晳還沒有被處置,出於穩住弘晳的需要,清高宗也不太可能在恢復三大爺允祉爵位的同時恢復大爺允禔的爵位。乾隆四年,“弘晳逆案”之後,嫡長房勢力被清除,庶長房的地位便凸顯出來了,清高宗剛剛平息了嫡長房的事情,轉頭又拔高庶長房,給自己找麻煩,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也就不可能再提允禔的事情了。



四、允禔和允祉不同,允祉僅僅是暗中使勁,在文人中發展“朋黨”,私底下覬覦皇位而已。甚至允禩,也沒有公開“謀逆”。但是,允禔確是明著來的,作為曾經的臣,以巫蠱之法魘陣半個君——皇太子,這就是“謀逆”!即便沒有後來暗示父親清聖祖殺掉允礽的事情,允禔此舉被公開也已經等同“謀逆”了。既然是“謀逆”,那就不僅僅是“爭儲”、兄弟鬩牆的問題了。因此,清高宗可以恢復三大爺的爵位、可以釋放十叔、十四叔,甚至後來還可以恢復八叔允禩、九叔允禟的宗籍。但是,絕對不可能給大爺允禔“平反”。因為一旦給允禔“平反”,便等於是公開認可其“謀逆”之舉,後患無窮!



五、允禔被關了將近三十年,其在朝中的影響力早已蕩然無存,而且人也已經在雍正十二年作古。其子嗣之中,也沒有什麼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正所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這麼一個對朝局沒有任何影響力的大爺提高待遇,缺乏現實意義。而且,對於允祉、允䄉和允禵的“恩典”已經足以為清高宗邀來美名,清高宗也就沒有必要捎上他這位大爺了。


農民工歪說歷史


雍正繼位的合法性一直受到質疑,為了穩定自己的皇位他打壓兄弟,整死了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䄉,整服了十四阿哥胤禵。其實被雍正打壓的這些阿哥只是立場不同,基本都是以莫須有的罪名治罪,被治罪的這些阿哥們的後代對雍正意見很大。再加上雍正登基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得罪了太多的既得利益者,這些人反抗鬧事,雍正就以高壓政策對付他們。雍正統治期間,貴族士紳和皇帝矛盾很深,政治空氣十分緊張。



乾隆登基之初,地位不牢靠,如果繼續沿用雍正的高壓政策,貴族士紳極有可能製造亂子,給乾隆添麻煩。針對這種情況,乾隆採取一系列懷柔政策。給叔叔伯伯平反就是他懷柔政策的其中一項。

乾隆給很多人平反,具體給誰平反他是經過認真考量的,不是隨便而為。平對了說明乾隆開明,平錯了說明乾隆糊塗,或者不講原則。



他的叔伯大多都是雍正強加的罪名,乾隆經過調查發現他們沒問題,於是就給他們平反,這樣不但展現乾隆的開明,還顯示出他的仁慈。這是為乾隆加分的。

胤褆的情況完全不同,他鎮魘太子胤礽查證屬實,被康熙圈禁,如果乾隆給他平反,說明乾隆不講原則,會給乾隆減分。這有損乾隆的精明。



再者圈禁胤褆是康熙的決定,皇族們的不滿情緒是衝著雍正這一支來的,他們對康熙沒有情緒。乾隆給胤褆平反對時局沒有任何作用。

乾隆給胤褆平反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所以他也就不可能為胤褆平反。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有得觀史


眾所周知,康熙晚年最大的政治難題是皇儲的問題,眾皇子圍繞皇位繼承權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明爭暗鬥。最後,皇長子胤褆、皇太子胤礽紛紛落馬,皇四子胤禛出人意料地從康熙手中接過權力棒,成為了雍正皇帝。雍正繼位以後,對參加過皇位爭奪的兄弟極力打壓,除了胤褆和胤礽外,胤祉、胤禩、胤禟、胤俄、胤禵等人也被紛紛革爵,高牆囚禁起來,其中胤禩和胤禟被削除了宗籍,還死在了囚所中。

平心而論,雍正打擊這些兄弟的手段無可厚非,我們不能用普通百姓的眼光去衡量政治家的世界。一方面,這些兄弟都是皇位競爭強有力的對手,有的政治勢力遠在雍正之上,出於自保的目的,雍正也得削弱打擊他們;另一方面,這些兄弟政治理念有分歧,在新政問題上不合作,甚至成為雍正改革的最大阻力,要想在朝政上有所作為,必須搬開這些絆腳石。雍正處理兄弟關係的手法是否嚴酷殘忍,我們在此不做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皇室內部經過長期的鬥爭,產生了嚴重的裂痕,這種裂痕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後突然暴死,留給乾隆的除了大好江山之外,也有重重的隱憂。康熙雍正兩朝皇位爭奪戰的餘波未盡,看似平靜的朝堂下實則暗流湧動。乾隆四年,發生了一起爭奪皇位的“弘晳逆案”,捲入此案的除了為首的弘晳外,還有莊親王允祿和他的兒子弘普、恆親王允祺的兒子弘升,怡親王允祥的兒子弘昌和弘皎等人。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在乾隆繼位之初宗室內部裂痕之深。

為了彌合皇室內部裂痕,緩和雍正朝緊張的政治氣氛,改善朝廷上下各方面的關係,乾隆繼位之初,對雍正朝的一些政策進行了大幅度地調整。我們知道,乾隆對父親雍正的嚴苛執政並不認同,他推崇並處處效仿的是祖父康熙的寬仁政策,認為寬嚴相濟、以寬為主才是處理朝政的最大要訣,並坦言自己“ 賦性寬緩”, “ 政尚寬大”。

在這種背景下,乾隆採取了“親親睦族”的政策來處理宗室問題,意思是親善優待宗室血親,保持皇族的內部團結和睦。繼位不久,他就釋放了被囚禁的十叔胤俄和十四叔胤禵,並賜給他們爵位,繼而一大批在雍正朝受到處理的宗室受到平反。乾隆四十三年,他又頒佈詔書,說雖然胤禩、胤禟所受的處罰是罪有應得,但雍正在晚年經常對這件事的處理感到後悔,因此撤銷了雍正對胤禩和胤禟的處罰,恢復了他們的名字和宗室身份。除此之外,他還為順治朝獲罪的宗室平反,宣佈追復睿親王多爾袞封爵及豫親王多鐸、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克勤郡王嶽託原爵,並配享太廟。至此,前朝積累下來的宗室內部矛盾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乾隆寬大處理了這麼多人,惟獨沒有對他的大伯胤褆有一絲寬容。首先乾隆採取的“親親睦族”政策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服務的,不是無原則地的放縱。胤褆不同於其他兄弟,他的獲罪是因為他覬覦皇位,魘鎮皇太子,算得上是謀逆的大罪,而且證據確鑿,罪行彰顯於天下,無反可平。如果強行給他翻案,會給自己扣上一頂“昏君”的帽子。其次這個案子是康熙欽定,康熙嚴旨胤褆嚴加看管不得疏忽,違者族誅。乾隆對祖父的崇敬遠高過於對父親雍正,從感情是來講他是不願意拂逆康熙意旨的。所以,胤褆沒有享受到“親親睦族”政策帶來的紅利。


紅袖添香讀史


康熙帝晚年,因為爭奪太子位,眾皇子九王奪嫡。

在康熙朝,大皇子和太子被圈禁。

隨著雍正登基後,朝局日益穩定,雍正進行了大清算,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先後被圈禁。

到了乾隆朝,這些被圈禁的皇子多數已死去,只剩下老十和老十四。

乾隆登基後,分了二次給其中的叔伯進行了平反。一次是在乾隆二年,老三、老十、老十四獲得平反;第二次是在乾隆四十三年,老八、老九獲得了平反。但乾隆沒有為老大平過反,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雍正帝這人,有理想、有毅力,是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他十分痛恨官場的舞弊,也敢下手整肅官場,所以為臣是孤臣,為君也有些弧君。

雍正在批給臣下的奏摺中說過,“朕就是這樣漢子”,說明他是知道自己有“率性而為”的行事方法的。

對於和自己一條心的人,雍正極力維護。

他為了弘曆可以懲罰至死另一個兒子弘時,弘時死時年僅二十四歲。

十三弟胤祥死後,他的三哥允祉“居喪不謹”,他為了給胤祥出氣,把老三圈禁至死。

田文鏡支持他改革,遭到直隸總督李紱和御史謝濟世的彈劾,彈劾理由是瞞報,有理有據。他護住田文鏡,反而對李紱和謝濟世治罪。

對於自己的這些兄弟政敵,雍正的處理方式有些嚴苛。

老八、老九是削除宗籍、賜髒名,圈禁不久後死去。他們的兒子分別改名。其中,老八的兒子弘旺圈禁的屋子被磚砌死,只留下遞送生活用品的窗口。老九的兒子弘晸被圈禁五十多年。

老十性子直,因為在上給雍正的疏折中有“雍正新君”的字眼,被治“不敬罪”,圈禁十四年。

老十四是有功社稷的大將軍,手握重兵卻從沒有動過造反的念頭,因為黨附老八,也被硬生生地圈禁十四年。

雍正的秉性,乾隆是十分清楚的。雍正對上面之事的處理結果,乾隆有的不認同,有的還是認同的。



(乾隆劇照)

乾隆是個在政治上很成熟的皇帝,在他登基以後,先是穩定政局。因為接手順利,在乾隆二年,他就著手了平反的事情。

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他為君雍容、爭取宗室內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要糾偏其父的過激之處。

對待三伯,因為其死後以郡王喪儀下葬,相當於恢復了爵位,乾隆就給了他一個平反的態度,追加諡號為“隱”。

老十和老十四,他們都還活著,就被解除圈禁,封為“國公”。這個爵位根本上不高,連固山貝子都比不上,更別說老十四在出事以前是郡王。

從乾隆平反上面三位叔伯來看,是有理有節的。平反表明雍正罰懲嚴了些,適度封爵說明他們自身還是有錯的。

對待老八和老九,乾隆本身是大體認可雍正對他們的懲罰。

原因一,弘時和他們有溝走,妄圖對乾隆不利,所以乾隆對他們帶有恨意。

原因二,從他們平反的時間看,是在多爾袞、豪格和弘晳平反之後。

弘晳平反在乾隆四十二年,弘晳是針對乾隆犯的罪,被削藉,還改名為“四十六”,可以說乾隆鐵定的恨他。然而,弘晳平反後,老八、老九才平反。

大家要知道,弘晸可是在他執政後仍被關了四十三年!

乾隆若有心,早該平反了。

分析給老八、老九平反的原因有二條:

第一,藉助平反,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當時乾隆七十多了,用他的話來說,“朕今臨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他想在有生之年,為前朝歷史打句號。

第二,雍正的反思。

雍正晚年曾說過,“特未有顯然悖逆之跡”。指的是老八、老九罪行不明顯,他有些後悔了。

乾隆對老八、老九的平反很敷衍,拖了近五十年才最後平反,兩位叔叔的骨頭都爛沒了,臨了以“查無實據”來收場。平反後的政治待遇是:去掉髒名,重回宗室,下文就沒有了。

乾隆沒有給大伯平反,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老大是康熙定的罪,並且還實錘。

乾隆崇拜康熙的確有,同時,康熙處理老大也是有理有據。老大犯下的罪行,全都是因為針對太子。

他要康熙處死太子,還講自己替康熙動手。

他請巫人魘咒太子。

他還試圖僱張明德行刺太子。

看看,骨肉兄弟,這都做的是些什麼事!並且,這些事康熙全部人髒俱獲,實錘之下,翻不了案。

第二,相對於老大的罪行,他接受的處罰並不過份。

老大事發後被圈禁,還是在自己的家裡。起先,吃了點苦頭。他說頭疼,要太醫給他開天麻的中藥,有人煩他,不讓太醫給他開。

但他是隻打不死的“小強”,居然沒疼死。後來,其他人忙著奪嫡,這位仁兄忙著生娃。生的是真多,圈禁以後,一口氣生了九個女兒、十一個兒子,整整二十個,一個加強班。

這樣把生殖當作首要工作做,小編很無語!

老大生前沒削藉,在雍正十二年過世,死後以貝子喪儀安殯葬,相當於已經恢復了爵位。另外,他的娃兒們也都有官職,還不低,二等三等的御前侍衛。

從上文可以看出,乾隆平反很講政治牲,這種情況,讓乾隆是不好平反的。

我是歷史閒話人,祝朋友們閱讀愉快!近一個月內,我會專注於剖析康、雍、乾三朝的歷史事件,如果大家感興趣,就順手點個關注吧。


鏈天絕


向敬之

乾隆繼位,也從雍正手上繼承了一個緊張政治環境。雍正登極伊始,打著“同好惡,公是非”的旗幟,從嚴打擊曾與之奪嫡的諸兄弟,並牽連宗室成員、八旗王公、勳戚子弟和滿漢大臣中的異己分子。

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上諭內閣:“自親王以下,閒散人以上,若有歸附允禩,皆為朋黨者,即為叛國之人,必加以重罪,決不姑貸,亦斷不姑容也。”允禩集團成員以及自稱奴才的皇三兄允祉,是雍正在位期間重點打擊的對象。

乾隆柄政後,陸續為允禩等平反,稱他們“未有顯然悖逆之跡”,雍正晚年曾有反思,故而對已改名的恢復原名,削除宗籍的重新敘入玉蝶,把活著的從拘禁地放出,復爵甚至晉升。

然而,乾隆卻對其大伯允褆的處理有些獨特,只給了其十三子弘晌一個可以世襲的奉恩將軍。這是清朝宗室爵位中最低的,相當於四品武官,按降等世襲原則,繼承者即為閒散宗室。

乾隆這麼做,應該是把平反的功勞讓給了雍正。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已在高牆內度過了二十六個寒暑的康熙皇長子允褆去世,被雍正帝命以固山貝子禮殯葬,隨後其子弘昉被安排襲爵鎮國公。弘昉病逝,其子永揚襲爵,為輔國公。這是一個降等世襲的安排,似可視為雍正對康熙最早視為“亂臣賊子”給予奪爵、拘禁的允褆網開一面。

只可惜永揚坐事,被革爵。乾隆將允褆世系爵位一擼到底,也算是執行了皇祖康熙對允褆的唾棄,只保留了他們作為宗室成員的一個資格。


以禮觀書


如果按照今天的這種算法來算,皇長子胤禔才是乾隆的大伯。但古代還是有嫡庶之分,作為嫡長子的胤礽亦是乾隆的大伯。乾隆的那些參與奪嫡的伯伯們有些被幽死於雍正時期,其中包括胤禔和胤礽,但無論是胤禔還是胤礽都沒有被乾隆平反。這兩人為何沒有被平反,而有些則是被平反了這是有乾隆的道理所在。

給點糖吃

乾隆為這些伯伯們平反並不是一批完成,而是分了一段時期。最早的一批基本上是在乾隆二年,這是因為乾隆剛即位不久,故“開恩”恢復了一些伯伯們的名譽,把胤禵恢復自己並且封他一個小小的爵位等等,之後再慢慢提高爵位。乾隆這麼做不說得到所有宗室的讚賞,至少在道德上乾隆佔據了上風地位。

嚴打朋黨

雖然乾隆恢復了一些伯伯們的名譽,但對於朋黨的打擊乾隆是絲毫不手軟的。他本來有兩個伯伯當輔政大臣,其實一個掛了之後,活著的允祿的權力就大了起來,這時候允祿勾結廢太子胤礽的兒子等等結為朋黨,還有謀反之行動。

宗室結為朋黨乃是皇家大忌,更何況還惦記著他的皇位,故乾隆四年乾隆就把這些人治罪。此後乾隆對待這些宗室的態度就是讓他們享受富貴“養老”即可,從政的機會都不給與了。


而胤礽因為他本身的問題再加上他兒子的事情當然就難以再得到乾隆的寬恕,而胤禔則是勾結朋黨來慫恿他人爭奪皇位的一個典型案例,乾隆打擊朋黨維護皇權的實例擺在那裡,故而他的這兩個大伯怎麼會被乾隆平反!倒是其他的一些沒有真正想奪皇位的,隨著時間是被平反了一些。


淡看天上月


雍正帝苛刻的施政風格,刻薄寡恩的為人讓整個雍正一朝都生活在緊張的政治氣氛中。乾隆帝登基後,就是從“拔亂反正”的口號中拉開其60年漫長的執政序幕的。

首先,乾隆對雍正年間被打擊迫害的皇室成員進行了有效安撫。

眾所周知,在康熙末年的皇位爭奪中,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一度對雍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雍正繼位後,胤禩、胤禟、胤俄、胤禵等等與之相關捲入的人被雍正以各種理由和藉口處理。乾隆繼位後兩個月,為了團結滿族勳貴,為了“親親睦族”的政策,就頒發上渝,將叔叔們胤禩胤禟重新收入玉牒中,並授予象徵著宗室子弟身份的紅帶子。請注意,乾隆開始並沒有徹底推翻雍正對他們的懲罰。隨後又釋放了囚禁中的胤俄和胤禵。乾隆二年,已死去的胤祉也被恢復王爵,並賜諡號。此後,儘管乾隆初年還出現了“弘暫逆案”這樣的風波,但是到乾隆四十三年,胤禩、胤禟、弘晳……所有這些在雍正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人,都被恢復原名,並收入皇家玉牒中。

其次,為何唯有胤礽是個例外?

肯定的說,廢太子胤礽在51歲時被圈禁而死,被圈了12年,這案子是康熙爺欽定的,與雍正關係不是很大,相反,胤礽快死時,雍正還親自去看望。胤礽獲罪的原因為世人所熟知:他曾經是康熙的掌上明珠式的愛子,但他卻因“狂疾未除,大失人心”最終被康熙廢了太子位且禁錮,倒在了康熙末年波譎雲詭的宮廷鬥爭中。乾隆繼位後,在安撫(平反)他的叔輩們的案子時,劃了一條紅線:凡是聖祖康熙爺朝定下的案子一概不究。也就是說,“安撫”的範圍僅僅限於雍正執政11年間的事。原因與乾隆對康熙的極度崇拜有關,乾隆一生幾乎都在模仿學習爺爺康熙,包託六下江南,包括執政60年退位等等;再者,從歷史的角度講,廢太子胤礽被康熙圈禁抄經書而死,也不冤枉,他確實狂背族固。再比如,同期被康熙圈禁的還有老十三胤祥,只是雍正上位後放了出來並重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