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甲骨文的“中年危機”

繼上週末,甲骨文公司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之後,日前網上又曝出Oracle 中國研發中心(CDC)或徹底關閉,涉及約 1600 名工程師的命運。據悉,受影響最大的是技術團隊,尤其是參與產品開發的團隊,專注於軟件開發、數據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團隊。

據瞭解,這次甲骨文公司瘋狂裁員為了給“雲架構師”騰地,特別是甲骨文在上週的裁員事件後發表了一份簡單的聲明:“隨著雲業務的發展,Oracle將繼續不斷調整我們的團隊和資源,確保公司能為全球客戶提供最出色的雲產品”。

其實近兩年甲骨文一直都在進行不同程度的業務調整以及重組,”轉型“已經成了這家老牌科技公司的關鍵詞。

雲時代到來,一代霸主輝煌不再

過去的幾十年裡,憑藉在數據庫上近乎壟斷的表現,甲骨文成為了僅次於微軟的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為很多著名的全球性公司提供數據庫管理服務,客戶包括IBM、美國航空公司和福特公司等,是世界上最賺錢的軟件公司之一,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放在甲骨文身上再合適不過。

過往的成功使得甲骨文不再願意接受改變,也導致其在新時代來臨時,沒有及時趕上飛馳的雲計算列車,甚至還站到了新技術的對立面上,當時的CEO拉里•埃裡森(LarryEllison)公開表示

“我完全搞不懂那幫傢伙在說些什麼,簡直就是一派胡扯。雲計算到底是指什麼?省省這種愚蠢的概念吧”。

甲骨文的“中年危機”

不過隨著大數據以及雲計算的快速發展,甲骨文很快就感到了陣陣寒意,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開始用雲數據中心取代傳統數據中心,這一方面導致傳統服務器的更換頻率越來越低,衝擊了甲骨文的服務器業務,另一方面,雲計算需要非結構化的數據庫,主要的公有云提供商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都在開發數據庫,這也衝擊到了甲骨文賴以生存的結構化數據庫業務。

就在甲骨文停滯不前的時候,雲計算成了各大公司的支柱業務,Salesforce成為了CRM巨頭,AWS牢牢佔有了公有云IaaS頭把交椅,就連曾“同一陣線”的微軟也在轉變後不斷高歌猛進,相形之下,甲骨文的腳步顯然停滯了。

意識到了錯誤的甲骨文終於開始了轉型,但這也讓其不得不面臨柯達在數碼相機時代遇到的相同問題——既有業務是現金奶牛,但發展前景逐漸暗淡;轉型新業務之後又將對既有的業務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導致收入減少。轉型雲計算需要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需要從原有業務產生,而云計算又會對原有業務產生衝擊。這就是Oracle面臨的死結,同樣也是讓Oracle白白錯失雲計算多年紅利的主要原因。

而甲骨文也為它的保守付出了代價,最近5年,甲骨文收入僅增長了4%,利潤從109億美元下降到38億美元,雖然前不久公佈的第三季度盈利96.1億美元要好於預期,但將時間跨度拉長,可以說近兩年Oracle的收益增長並無太大起色。

爭奪雲市場,Oracle手上的底牌

.雖然失去先機,但得益於常年來在軟件方面的耕耘,也讓甲骨文具備了爭奪雲市場的能力

1、長期用戶積累

這麼多年Oracle積累了大量共生關係的用戶,從硬件到軟件到雲計算Oralce都有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幫助用戶實現雲端遷移和切換,而這一點顯然是AWS所欠缺的。

2、除了價格還有性能

Oracle不止一次承諾,如果客戶要將雲計算服務從AWS轉移到Oracle,那麼Oracle可以保證客戶成本將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50%。小到硅片大到軟件甲骨文都能為客戶提供成本低且更簡單省時的集成能力,這些都是AWS無法與之相比的,這對於還在搖擺中選型的用戶非常有吸引力。同時,在世界級數據中心技術研究和其他專長領域投入的龐大資金也是亞馬遜無法比擬的。

3、無出其右的軟件能力

能夠與甲骨文在IaaS、PaaS、SaaS三個層面全方位的競爭的玩家不多,其中甚至包括亞馬遜。特別是在數據庫領域還沒有任何一家敢跟甲骨文叫板,無論是SAP還是IBM,更別說AWS的Aurora想取代強大的Oracle數據庫,無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業務層面,甲骨文通過大肆收購補全自有業務的不足,縮減成為完整雲服務商的時間。近幾年連續收購了多家覆蓋雲各環節的創新公司,收購對象不僅包括如雲客戶服務提供商RightNow等垂直領域玩家,也包括雲ERP供應商NetSuite以推進自己的雲業務。

此外,為了全面支持雲架構,甲骨文不惜人力和財務幾乎重寫了所有軟件產品,並對應用的交互進行重新設計,還開發了高性能服務器芯片,這在IT巨頭中是很少見的。從底層芯片到 IaaS、PaaS 、SaaS,再到行業應用,甲骨文正在翻新雲計算的每個層面,可見甲骨文對雲端野心不小。

雲業務的未來,甲骨文道阻且長

近幾年,在微軟、谷歌、亞馬遜的強力擴張下,這幾大巨頭的雲計算業務逐漸佔據市場的很大份額,根據不久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佈的數據來看,全球公有云市場份額上,AWS依然一騎絕塵,緊隨其後的是微軟、IBM和谷歌。Oracle被遠遠甩在後面,近幾年雲端業務雖小有漲幅但仍低於分析師的預期,

眾所周知,雲計算市場遵循馬太效應,不會留給後幾名太多的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雲上部署,雲計算的市場集中度還將進一步增加。而擁有更完善設備和解決方案的頭部玩家將逐步壟斷雲計算市場。

時間緊迫,無論是IBM還是甲骨文,傳統的數據軟件公司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對於雲計算的趨勢,無非是轉型。一方面業務要轉型,另外企業文化也需要轉型。

創始人埃裡森(Larry Ellison)塑造了甲骨文公司霸道、強勢、好鬥的風格,隨著時代的變化,當年形成的慣性成為了大麻煩。因此,對於與AWS、微軟Azure和谷歌雲等平臺的合作,埃裡森始終持反對態度。


甲骨文的“中年危機”

另外據各大媒體推測,也因為於此,備受讚譽的Oracle二把手、Oracle雲業務背後的設計者庫裡安與埃裡森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並最終離開了公司投入到了谷歌門下(似乎這樣因“意見不和”離開的Oracle的前“二把手”們多到可以成立一個俱樂部了)。

如今雲計算大潮洶湧,為互聯網甚至整個商業市場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都說好飯不怕晚,在雲計算這場可能會持續數十年的技術變革中,不管IT企業何時參與到這一市場中,只要自己的切入方式正確,都能夠某得一席之地。

對於oracle來說,能否抓住這個契機像微軟一樣大象起舞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