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唐朝時期,疆域遼闊。唐朝控制的領土面積為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千里,比如今中國的面積還要多。由於地域廣大,皇帝鞭長莫及,就設立了節度使制度。唐朝戰勝了東突厥、西突厥等少數民族,將他們的領土變為自己的領土。而節度使就負責治理、控制這些地方。在唐玄宗時期,設立了十個藩鎮。至此,節度使叛變的隱患埋下了。當唐朝皇帝無心國事,或中央實力衰弱時,節度使就趁機造反,試圖奪取皇位。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唐玄宗前期,勵精圖治,將唐朝發展到了極為強盛的地步。而到了天寶時期,唐玄宗沉迷美色,無心治國,將權力下放給李林甫等奸臣。李林甫不擅長治理國家,而擅長政治鬥爭。即使是節度使安祿山,也畏懼他。如果李林甫不死,安祿山是不敢領兵叛亂的。開元二十四年,李林甫成為宰相。得到權力後,李林甫就開始剷除他不喜歡的人,以及不跟他站在一個陣營的人。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太子以及太子黨人看不慣李林甫的行為,就經常在朝堂上反對李林甫。因此,李林甫成為宰相後,就打壓太子以及太子黨人。太子妻子的孃家實力雄厚,可以給太子很大幫助。李林甫就逼迫太子休妻,唐玄宗聽信讒言,就讓太子休妻。太子有一個良娣,她的父親被人告發有罪。李林甫就趁這次機會,陷害太子。太子被迫無奈,只能休了這名良娣。太子在與李林甫的鬥爭中,始終處於下風,還險些被廢。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看到太子都鬥不過李林甫,其他人也就更加畏懼李林甫,不敢不聽從他的指令了。進入中書省後,李林甫為了謀求更大的權力,將其他能與他爭權的人,一個個拉下去。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李林甫盯上了軍權。由於唐玄宗整日與楊貴妃玩樂,無心國事,就沒有阻止李林甫插手軍權的行為。李林甫拉攏了幾名節度使,掌握了一部分的軍權。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安祿山當時實力弱小,敵不過另外幾名節度使。因此,他對李林甫非常尊敬。李林甫提出任用胡人將領,而安祿山也因李林甫的提議,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這時的安祿山,是不敢得罪李林甫。如果他得罪了李林甫,很可能就被降職。而當他成為了節度使後,軍隊實力也不如幾名節度使實力的總和。看到李林甫與自己的實力對比,安祿山也打消了反叛的心思,他知道這時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此人不死,安祿山絕不敢造反,也沒有造反的能力

安祿山忌憚李林甫,也只是在實力不足之時。如果他成為節度使時,實力就足以與幾名節度使匹敵,他是不會懼怕李林甫的。不過,李林甫對阻礙安祿山實力增長,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平衡了各個節度使的實力,使一個節度使的實力不能過強。李林甫死去後,掌握朝廷大權的是,既沒有治國能力,也沒有政治鬥爭能力的楊國忠,而唐玄宗依舊不理朝政。藉此機會,安祿山趁機做大,實力增長到足以對抗唐朝中央軍隊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