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手藝農村·紹興市諸暨斯宅村,一粒米到一碗藤羹的距離


農業知識科普帶您走進手藝農村。本期和各位讀者朋友一起走進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斯宅村,來了解當地特色美食藤羹的製作手藝。聽到藤羹外地的讀者可能會不知道,我們可以從作家張愛玲的對其描寫中窺其一二:《異鄉記》“門口的地上晾著一團團的亂草似的淡黃色米粉面條。”,作家的描寫是不是很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呢。

實際上,作為諸暨的傳統吃食藤羹,當地人們也將藤羹作為過年過節送人的禮品。藤羹源於諸暨山村,在斯宅村這一歷史悠久的古村落,藤羹的製作更是家家戶戶的必備技能。說到底藤羹實際上就是用澱粉含量較高的農作物製作的類似粉絲的食品,藤羹有米粉藤羹和番薯藤羹兩種,與北方的地瓜粉絲相近。

製作一張藤羹,前期的準備工作是非常的繁瑣的。做藤羹要選優質早米,先用水浸,浸泡之後磨成米漿。蒸藤羹時,用勺子舀上一勺米漿至藤羹匾上,輕輕搖勻使其均勻佈滿整個匾,隨後放入準備好的開水內,恰到好處之時,沿著藤羹邊用手輕輕的掀起。


一勺米漿,一個羹匾上,一位熟練的婦女,再在沸水中蒸上幾分鐘,一塊麵皮就製作完成了。這就是食物之間轉換的藝術,有流淌的米漿凝結成通透的藤羹,這是外國那種速食快餐所不能比擬的食物之美。

藤羹剛剷下來的時候特別的柔軟,這時候根據分工的不同,斯家的婦女們將藤羹移放到火罩上烘,火罩都是特製的保證與下部火爐的距離剛剛好,烘到一定程度後,就要進行下一個步驟——切絲了。

大家分工明確,切絲的、盤團的相互合作,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感覺。摞起來的時候,將它們抹上生粉,容易分離,後一層層疊起,並將他們捲起來切絲,最後盤成團狀。 這樣在以後的運輸保存過程中不會導致過多的斷裂了。

最後在進行曬制就可以長期的保存啦。實際上除了這種吃法,剛出鍋的藤羹還可以直接捲餅,那是從父輩傳到如今的吃法,更匯聚著長輩們的智慧與勤勞,是一種傳承。一勺鹹菜,再添一勺醬汁澆在上面,輕輕裹住這一手的美味,一口下去,就是那個味道。希望農村老手藝可以一直的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