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IPO常態化的定義是什麼?對股市健康發展有什麼影響?

myworld99


IPO常態化發行可以說是股市持續走低的一大關鍵因素,每週必到的新股發行使投資信心降到冰點,股市長期融資為主就會降低投資功能,市場必然是熊長牛短的週期延續,而股東減持又是一大毒瘤,沒有完善減持,沒有把減持與相關的利益捆綁,市場就會出現各種忽悠式減持和清倉式減持的事件發生,最終股票持續下行,股民承受這種虧損。


近年來每週必發的新股機制已經得到大眾質疑,無關市場行情漲跌都不會阻礙週五新股發行,尤其是股市每次出現大漲就會發行大象股,抽血嚴重的同時也是讓股民對市場不抱希望。2017年全年發行了400多家新股,基本上是每週10家,這一年新股數量超過了此前四年的發行量,同時也看到了2017年個股走出腰斬的行情,雖說2018年減少了發行量,但是在年底有出現提速的跡象,可以說常態化發行新股不停止,市場要走長期牛市是非常難的,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股票越來越多,新股上市後稀釋資金,導致老股越跌越多,套牢的股民就會難以解套。


而A股市場二十九年以來,長期的熊長牛短談不上健康,長期的融資第一投資墊底何來價值投資的氛圍,純粹的是機構和遊資互相追逐的短牛和長熊的股市,沒有經濟和市場規律就會難以走出健康牛,不考慮市場承受力常態化發行新股就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只有加大退市制度,完善減持新股,牛市多發新股,熊市少發新股,給股市休養生息的時機,市場才能真正走好。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所謂常態化發行,就是管理層明確並堅持認為了新股發行速度和規模與指數漲跌市場牛熊毫無關係,不論什麼情況,哪怕是股災熊市裡面也要堅持發行和發行速度不能停。

常態化發行新股的結果,就是上市公司數量大擴容,市場上市公司數量三年增長28%而三年以來上市公司總市值下跌34萬億。而中長期來看,則帶來大量傳統行業進入資本市場以及帶來大量大小非解禁和平倉式減持,以及因為審核制之下的業績變臉和因為審核制產生的大量不良行為。

之所以會有所謂的常態化發行新股的提法和目標,乃至於認為常態化發行新股,是對國家和實體經濟最有利和最直接的支持,主要還是我國資本市場定位偏差的錯誤延續。

歷史上,沒有一個熊市能和新股高速發行乃至於美名其曰常態化發行擺脫關係,這是因為我國股市本身內在就存在大量的機制問題,需要改善,比如交易機制,漲跌停機制,t1機制,停牌機制,重組機制,退市和投資者賠償機制,大小非減持和信息披露等等,存在長期的缺陷,沒有得到系統的規劃和完善,因此,無法有效地反應經濟晴雨表的功能,也沒有在國家產業配置和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疊加了這些作用和價值的缺失以及強求存在的問題,使得各種問題彼此互相強化和關鍵導致利弊成屙,彼此放大不良後果,從而進一步使得資本市場生態持續惡化,投資者長期損失慘重,不斷被消滅和退出市場,完全變成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與我國的國際經濟規模和體量所應有的資本市場完全不匹配。

而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之前,高速和常態化的新股發行,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多和越來越複雜,從而失去了合理的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時機。

這點,可以從三年以來股災疊加熊市之後,19年新年第一天,就有37家公司公告減持,本週末有十幾家公告減持,為什麼跌了這麼多還要減持?大家可以說細思極恐!

因此,監管者直到目前為止也沒認清問題的輕重緩急和先後解決的次序,依舊保持所謂的常態化新股發行,甚至本週末還出臺了中小板股票代碼區間繼續擴容2000的公告,讓市場對新股高速超高速發行產生了巨大的恐懼。這還是科創板鐵定要發行的前提之下。






屠龍刀fei0598


IPO常態化定義是什麼?

IPO常態化定義是每週週末公佈IPO核發企業。

中國股市IPO是非常常態化,近幾年都是鐵定的在週五晚上公佈IPO數量,這是中國股市習以為常;就在8月3日週五晚,證監會再度核發了2家企業IPO,籌資總額不超過17億元。所以這就是IPO常態化都在週五公佈出來!

IPO公告是最常態化每週必須發行,不管行情好壞;2017年最高速一年發行400多家上市公司,每週發行10家IPO企業,成為A股即使最快擴張的一年。隨後在2018年2月股市走熊,IPO數量逐步減少,8家、6家、4家、2家,目前IPO的常態化就是每週2家,近幾年的IPO從未斷過反而變本加厲的高速發行。

對於股市健康發展有什麼影響?

IPO的常態化對於股市健康發展有重要影響;

影響一:IPO大幅抽血

本身A股已經年年熊冠全球了,市場嚴重缺乏資金,而IPO不但不停止還加速發行。形成股市一蹶不振,一邊IPO不斷大抽血,一邊沒有資金願意進去股市,造成中國股市嚴重缺乏資金的情況之下,還繼續發行IPO抽血,這樣一個市場談何健康發展,等股市都沒有健康發生,股民們都全躺下了!

影響二:IPO堰塞湖的問題

股市長期健康發展是離不開IPO以及退市制度結合一起新舊血液循環;股市已經力度低迷了,IPO依舊常態化發行,能不能根據市場暫停IPO先!另外IPO申報數量也是大量接受,企業都擠破頭皮的想上市,排隊IPO的還有還有幾百家,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消化完!



影響三:限售股股堰塞湖的風險

中國股市近兩三年從IPO常態化後,持續每週公佈IPO過上市,造成中國股市短短兩三年就有近800家上市公司;這800多家就是成了A股的定時炸彈,一旦出現限售股大幅解禁後,肯定會成為市場的拋壓,導致股票由於限售股太大,直接導致股票出現連續跌停。這幾百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堰塞湖同樣需要幾年來消化,而這幾年當中又會讓多少股票來踩這個定時炸彈啊?

所以IPO的常態化對於股市健康發展有些很大的影響,以上影響三點只是比較突出的影響,還有其他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何不把IPO常態化改改呢?改停的時候就停,要學國際成熟市場化,不能一味的IPO不斷追求數量,讓股民們來買單,這樣股市沒能健康發展,股民們就已經提前倒下了!


老金財經


在股市持續低迷的背景下,讓投資者感到困惑的事情,莫過於IPO並未因市場環境持續惡化而發生實質性的減緩,反而繼續延續以往一週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就在8月3日,證監會再度核發了2家企業IPO,籌資總額不超過17億元。近期IPO募資規模還是保持相對偏低的狀態,甚至可以用低速發行來描述,但在市場投資信心非常疲軟的背景下,卻並未打破一週一批次的IPO發行常態化規律。言下之意,即使市場環境持續惡化,仍未能夠改變股市重融資的定位特徵,或許股市繼續向下調整,IPO一週一批次發行常態化現象仍會延續。

一週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不僅僅給股票市場帶來存量流動性分流的影響,而且緊隨其後,可能仍引發源源不斷的限售股解禁壓力。簡而言之,只要高速IPO發行節奏不發生實質性的轉變,限售股堰塞湖問題依舊持續上演。由此可見,對於當前的A股市場,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IPO堰塞湖洩洪的問題,而是限售股堰塞湖密集上演的風險,接連不斷的減持潮、套現潮對股票市場的衝擊影響還是不可小覷的。

在時下的IPO新規模式下,股票市場本身捆綁著龐大的打新資金,而當股市新股賺錢效應驟減乃至消失,或新股IPO停發之際,龐大打新資金也可能會明顯鬆動,並由此加劇市場的波動風險,進一步分流股票市場的存量流動性。因此,站在穩定市場的角度出發,停發IPO或許不是最佳的策略,但IPO發行節奏確實可以進行靈活調節。


郭施亮


所謂IPO常態化,就是每週五例行公事核發新股,無論大盤漲跌與否,發行節奏皆不受影響,而這幾年a股可謂淋漓盡致的展現了IPO的常態化,從2016年算起截止目前,a股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發行了近700只新股,尤其2017年一年的時間就發行了436只新股,平均每週超過8只新股,雖然去年只發行了108只,但是平均每週也超過2只,而進入2019年,從前兩週來看,都是每週核發3家擬上市公司的IPO,儘管市場跌跌不休,發行新股的節奏依舊不變,這就是IPO的常態化最精準的展現。

尤其2019年註冊制還有望落地,而一旦施行註冊制之後,缺乏發審委的審核,新股進入市場的流程就更簡化了,新股入市就更加便捷了,在註冊制背景下,IPO發行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這毫無疑問對於市場短期來說不極其不利的,要知道過去三年的時間裡,隨著IPO的高速發行,融資6000多億的背後,a股總市值蒸發了近10萬億,高速發行的ipo無疑會對市場進行巨大的虹吸效應,最終受傷的只能是散戶投資者,如果把a股比作一個水池,不斷抽水,不放水進來,市場的流動性只會越來越差,場內增量資金只會越來越少,再加上大股東還經常套現減持,就會進一步使得水池的水減少,投資者的熱情無疑也會受到極大的抑制。

正所謂新股不停,下跌不止,只要IPO常態化進行進行,那麼市場見底的道路就會進一步的會被推遲,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終究也是一種抑制。

要知道股市的存在,是有兩大功能的,一個是融資,一個是投資,但是從近三年的走勢來看,賺錢效應完全沒有,何談投資,而且從發行的快節奏來看,完全偏向了融資,很顯然這是不均衡的,也是不健康的,只有兩者平衡協調的發展,股市才是健康的。不是說不能發新股,但是得根據行情的情況適當控制節奏,行情比較弱勢,完全可以減緩或者不發,行情企穩的時候再發,這樣才不至於造成投資者對行情如此悲觀,大家參與市場的信心才會逐步恢復。


大家怎麼看,歡迎點評,認可我的回答,點贊支持一下!


侯哥財經


IPO常態化顧名思義地正常地發行新股,每週正常過審。風雨不改,即使股市行情低迷,新股也是要上市的。

常態化發行新股以來有效地解決了新股堰塞湖的問題,幾百家等待上市的企業終於能鬆一口氣。上市通道暢通了,意味著股票不再物以稀為貴,公司會被重新進行估值而不是惡性炒作。大家看一下市場上“殼”的價格就知道了,如果有更好的方法發行股票,誰會想著花大價格去借殼上市。

不過,新股發行太頻繁的話會分流市場資金,讓大盤承壓。畢竟,買新股是要花錢的,如果不考慮增量資金的話,市場上的錢是越來越少。另外,現在新股一上市價格就大幅拉高。中籤不易,大家都不想賣,結果都形成了新股不敗神話。

新股常態化關鍵點不在於該不該在熊市低迷時發行,而是要想辦法不能一上市就炒高,市場應該對新股進行理性估值。學習港股,把新股儘量讓每個散戶都能有一手我覺得倒是個好方法。當然,每種規則都有其利弊,如果A股市場上新股出現破發風險的話可能有發行困難。


小兵一枚


現階段,IPO常態化隱藏著三層含義:

1.實體經濟停滯不前。國與家是一樣的,虛擬不產生新的價值,能把實體經濟提上工作日程,說明實體經濟病的不輕。

2.銀行及金融支撐機構不堪負重。本來銀行應該是實體經濟的支柱,現在卻有轉嫁給股市的嫌疑,股市畢竟是“部分人”參與的平臺,對這部分人顯失公平,況且這部分人根本不具有支撐實體經濟的基礎和能力,銀行投機取巧。

3.雖然IPO了,但不解決企業難以盈利的格局。IPO不是萬能的,他只能解除部分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治不了企業的痼疾,再說股市上的唐僧肉是有限的,刮的再多,只是杯水車薪,即使定增不斷,韭菜體量會趨小,資金量會趨少,最後就是仙股遍地,解決不了實體經濟的本質,尤其融資,定增的隨意和投機性本質就是對實體經濟的摧殘。

所以,不客氣的說,在現行不太合理的股市規則下的IPO其實質是一種“經濟投機”行為,短期有點效果,長期看會出現“經濟尷尬”。一家之言!


崑崙玉屏風


IPO常態化是對於IPO發行速度的一種稱謂,如果以目前每週2-3,甚至3-4個的發行速度來定義的話,可能就是處於放緩IPO的狀態。那麼對於幾年前天1-2個,一週10個左右的IPO發行就是過快發行!所以可以做一個籠統的解釋就是,如果以每週5-6個IPO的速度發行就是一種常態化的發行速度和數量!!!


其實對於IPO的發行速度控制非常必要,並且對於股市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2015-2018年的數據來看,IPO的擴容速度達到了1000多家,但是對於A股的總市值卻減少了將近40%多!可謂是家庭成員多了,但是家底薄了。當管理層意識到了這一點問題之後,2018年的IPO僅僅發行了不到100家,真的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


其實對於IPO的發行來說本質沒有錯,給予市場的利好是一個“造血和輸送新鮮血液”的效果,但是過量輸送,就會導致市場的不適!再加上目前的A股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一套完善的優勝劣汰循環,使得許多上市公司上市業績變臉,變差後無法及時的退市!這就會演變為一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結果!所以IPO的審批制未來必定會變為註冊制和退市制,只有這樣,才能製造出一套完善,健全的優勝劣汰循環系統!但是對於現在的熊市弱勢局面來看,IPO不宜再提速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IPO的大量發行,沒有與退市制度,股市的承載量有效的結合。大量的虹吸效應,使得股市指數屢次下跌。更打擊的是投資者的信心。浙商的破發就是明證。上市公司暴雷不斷,處罰不力。讓人失望透頂了


一顆明珠照破山河


IPO常態化是對於新股發行的一種規律性描述,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是如果一定要給予解釋的話,那麼就是按照一定的節奏發行新股。從目前管理層的節奏上來看,IPO的發行速度基本是每週2到3家,融資規模目前不予公告。

股市這一個核心功能就是新股上市發行,如果這個功能不存在了,那麼A股市場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且對於中國A股市場來說,面臨著比較龐大的上市排隊堰塞湖現象,雖然經過連續幾年的新股發行,堰塞湖現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隨著市場關於新股發行審核嚴格的呼聲越來越高,新股發行的過會率在降低,從而也導致了上市公司排隊現象,解決起來相對比較緩慢。目前市場每週保持2到3家的新股上市速度,其實就是在傳達一個信號,新股發行不可能停止,節奏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就是按照這個速度發行,這就可以理解為是IPO常態化。


那麼對於股市的健康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嗎?新股發行對於股票市場根本邏輯上並沒有什麼重大的影響,反而由於優質的公司能夠上市,起到了一定的吐故納新的作用,對於股市的整體結構是一件好事。

但由於A股市場是一個投機氛圍比較濃厚的市場,新股發行都存在著很高的溢價效應,每隻新股上市都會出現連續性的漲停,甚至有的會出現十三、十四個連續漲停,再考慮到隨後的炒作,很多新股上市之後都會賺得盆滿缽滿,這也造成了很多公司都以能上市為目標,盡一切可能全力助推上市,有的時候確實存在著一些魚龍混雜的現象。

由於A股市場獨特的投機氛圍,新股上市如果過多,會對於股市形成很強的抽血作用,甚至會影響市場趨勢的運行。

但從最近的情況來看,由於大盤股指一直處於低位運行,新股發行對於市場的衝擊非常小,也可能是股民都已經見慣不慣了。但從長遠來看,新股發行還立足於把最優質的公司輸送到A股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這才能讓股市擁有最強活力,才能夠健康發展,但這樣的格局形成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