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活该!中国最牛逼的餐饮品牌,死不足惜

2019年3月13日,大S婆婆、汪小菲妈妈张兰被宣布因藐视法庭被判处监禁一年,消息一出瞬间登顶微博热搜,也掀起一阵舆论风波。

随后,张兰在朋友圈回应称:纯属娱乐媒体造谣,律师正在准备起诉这些造谣的媒体。

活该!中国最牛逼的餐饮品牌,死不足惜

同时,张兰在此朋友圈留言称,当年白手起家做了中国最牛逼品牌俏江南,为国家年纳税上亿,为行业培养了二十几万的优秀员工。

而造谣的媒体也是像她一样的纳税人供养着,不知感恩,离恶报不远。

诚然,俏江南曾经是国内高端餐饮的榜样,其提供精致的菜品、高雅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消费体验,都能称得上高大上。

但是在近几年,餐饮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行业新贵层出不穷,俏江南在上市不成功的情况下,成为了没落贵族。

【发展历程】

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倒是个传奇人物。

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的中国兴起了一股出国淘金热,张兰抛下8岁的汪小菲,千万里追寻着加拿大的舅舅。

据说在多伦多时,张兰把自己当男人使,最多的时候,一天打6份工,洗头、洗盘子、擦桌子、扛猪排,就这样打了三年黑工,攒了2万美元,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

1992年初,心气高的张兰放弃绿卡回国创业,在北京东四大街开了一家"阿兰餐厅"。

开票、采购,她什么都做,还曾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带着竹工上山砍竹子。

1995年,张兰又迅速在亚运村开了一家"百鸟园花园鱼翅海鲜大酒楼",一刻也没停。

到了1997年底,这家大酒楼的日营业额已经达到50万元,年营业额近2亿人民币。

但张兰却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极为疯狂的举动:她将好不容易攒起来几家大排档式酒楼转让,拿出全部积蓄6000万元,在北京租金最贵的写字楼——国贸大厦创立了俏江南。

当时,包括国贸在内,北京的很多高档写字楼里只有粤菜餐厅,俏江南却在这开了一家不太上得了台面的川菜餐厅,而且定位在商务用餐上。

一开始,收入都不够付租金和员工的工资。挨到第5个月,俏江南的名气传开了。食客们对俏江南的评价很高,慢慢地生意变得越来越好。

为什么和商务看似很不搭边的川菜,能在众多餐饮中冲出重围?

【快速发展原因】

1. 装修有逼格

俏江南店内装修别具一格,戏曲脸谱Logo、精致的拱桥、手工编织的座椅、以词牌名命名的包厢,如浣溪沙、南乡子等。

活该!中国最牛逼的餐饮品牌,死不足惜

2. 服务有逼格

张兰对服务员也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还要求会背词牌、讲英语。

为了体现自己的这种"不一样",张兰更大胆的让俏江南对顾客收取10%的服务费。

3. 菜品有逼格

当时俏江南的招牌菜:晾衣白肉、江石滚肥牛、麻酱凤尾等,都是创新菜肴,为俏江南赢得不少口碑。

活该!中国最牛逼的餐饮品牌,死不足惜

19年前的菜品——晾衣白肉,在当时可以说是很特别了。

这些都迎合了商务高端人群的社交需求,在当时官方消费的带动下,俏江南一举占领了国内高端川菜品牌的空白。

2006年,为了提升品牌层次,她又创建了"高大上"的兰会所。这个会所总投资超过3亿元, 光是请设计师就花了1200万元。

奢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一支水晶杯上万元,一把椅子18万元,一盏水晶灯500万元,整个房间还镶满了1600张名贵的油画!

"奢华"背后,俏江南声名鹊起。2007年,俏江南销售额高达10亿。

2008年,俏江南成为奥运会唯一指定中餐馆。

这是俏江南最辉煌的时候。

2009年,张兰首次荣登胡润餐饮富豪榜第三名,估值25亿。

2011年,张兰让"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担任了俏江南的CEO。

截至2013年10月,俏江南在全国有近80家直营餐厅。

【衰落因素】

1、败给资本,创始人张兰被迫移民

浮躁的餐饮业迫不及待拜倒在资本石榴裙下,或许是其洗尽铅华后领悟的教训。俏江南是中国传统餐饮与资本市场博弈的一个突出样本。中国餐饮企业一开始规模较小,且多为地域性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要借助资本助推。

张兰曾野心勃勃地要扩张地盘,但风投资本一纸"对赌协议"最终将张兰推向有可能被逐出俏江南董事会的悬崖边上。迫于无奈,张兰选择移民。2012年11月,张兰被曝已于当年9月17日注销了户籍、变更了国籍,落户加勒比岛国。

2. 盲目扩张是迅速堕落的直接原因

按照张兰设想,从2010年开始,俏江南希望通过资本运作与海外收购,在3至5年内开设300至500家俏江南餐厅,每年开出新店100家左右。这样的速度,必然加大俏江南运营成本,摊薄商业利润。

饱受资金压力的俏江南,又不得不继续寻求资本的帮助。之后,CVC收购82.7%的俏江南股份,张兰仅持股13.8%。

此后俏江南内部高层不断斗争,股权变更、权力变换,闹得工人心惶惶,骨干管理人员离职,极大地破坏了品牌形象。

2014年,张兰被"赶出"了俏江南,好日子也到头了。张兰本想借助资本发展,却最终被资本踢出局。

3. 负面新闻掏空了餐饮品牌信誉

沸沸扬扬的负面新闻更是掏空了餐饮品牌信誉,衰败只是时间问题。从高端餐饮的标杆跌落到大众餐饮品牌,俏江南最近一次引发巨大关注是在今年3月,其一家长沙门店被曝出黑厨丑闻,用做菜的锅洗扫把、把死鱼当活鱼卖、菜品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丑闻让品牌大打折扣。

其实回过头来看,作为企业掌门人张兰决策的风格、行事的路数,都曾尝试用一些资本故事套牢股民。遗憾的是,这样的逻辑已经行不通了,无论是反腐风暴,还是市场秩序匡正,都在把企业逼上阳关大道。

4.政策导向和市场经济下行双重压力

2012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个"八项规定",不让去高档的地方大吃大喝了。

八项规定的威力多大,看看现在的湘粤情多惨你就知道了。湘鄂情作为当时餐饮第一股,年年亏损,最后创始人为躲债3年不敢回国。

这意味着过去那些依靠服务的赚大钱的公务宴请模式,要向取悦百姓舌尖赚辛苦钱的模式转变了。

2013年,对于餐饮业来说是个分水岭,在反腐倡廉背景下,全年餐饮企业月倒闭率高达15%,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端餐饮市场。

挣扎了多年的高端餐饮品牌大部分濒临灭绝,只有少部分转型成功,揭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俏江南自然而然也受到了冲击,同时俏江南的应对也较为迟钝。

5.过度盲目地向大众化餐饮转型

伴随着年轻一代的新消费群体逐渐开始主导餐饮消费市场,经济实惠的大众时尚餐饮已经成为消费潮流,新消费群体经常光顾大众时尚餐厅。

数据显示,餐饮消费的主要人群分布在18-35岁之间,这意味着,80、90后正式成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

俏江南很多菜品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变化,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的变化

习惯于以 "高大上"架子自居的高端餐饮俏江南,面对全新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在如何转变自己的经营意识和手段方面显得较为盲目。

当后来迫切转型时,又存在过度盲目地向大众化餐饮转型,这不但失去了既有消费者,而且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把多年来辛苦积累起来的高端品牌形象破坏掉,同时,也没有得能够获得年轻一代的新消费群体的肯定。

【其它衰落因素】

1.过度营销自己、家人

俏江南在营销上很有一套。先是耗资3亿的开了兰会所,虽然此番有助于打造俏江南"高端奢华"的品牌。但兰会所就是一次癫狂的"烧钱"的举动,3亿已经是俏江南3年的净利润了,几乎抽干了俏江南的现金流。

张兰在营销自己上也很下功夫。

她称自己是慈禧的后人,正宗的皇家后代。

高贵的出身导致狼不会吃她,还会陪着她玩,护着她回家。

就算去了加拿大,都是加拿大移民局主动邀请移民的对象,但她拒绝了!

这句话现在看来真是啪啪打加勒比岛国人张兰的脸。

另外,沾了媳妇大S的光,俏江南不断占领着头条。

知乎上有人说:我们提到俏江南,第一反应不是他家有什么好吃的菜品,而是大S、汪小菲。

2. 味道、服务都很差劲

知乎上关于"俏江南是如何发展和衰落"共有一百多个回答,每一个回答都直指俏江南的菜式不可口、服务不够周到。

有网友吐槽:

和朋友在深圳去过一次,点了个拔丝山药,上来之后我觉得,在我们村里拔丝山药要是做成这个样子,这厨师就真不用混了。

10年前俏江南还能以晾衣白肉、江石滚肥牛等新菜式吸引顾客,但10年后还是这些菜式就说不过去了。

3.不待见员工

不光菜的味道差,就连质量也直线下降,从2011年开始就不断爆发黑厨丑闻。

有记者卧底在俏江南餐厅说,俏江南做菜把回锅油接着端出来吃。

而俏江南的说明就更"刺激":

第一,这个事从来没发生过。

第二,我们做回锅油就是只给自己员工吃,不给顾客吃。

这个"把回锅油只给员工吃"的公关后来也被称为史上最烂公关。

活该!中国最牛逼的餐饮品牌,死不足惜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海底捞在去年发生黑厨事件后废话没有,立马发出了致歉信和处理通报,其中的第6条,让很多人意想不到:

"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是公司深层的管理问题,主要责任由公司董事会承担。"

不甩锅临时工,不找员工麻烦、不回避问题,有人将海底捞的反应归纳为三个词: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

回过头来看,在无情的商业面前,一心想把俏江南做成餐饮业LV的张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要想在餐饮界有一席之地,不注重菜品创新、不把员工当回事,光想靠营销是长久不了的。

反观海底捞如今发展越来越好,但张勇最害怕的还是海底捞垮掉,最担心的还是人们不再吃海底捞:

"为了讨好你们,我都累死了。"

俏江南就是缺了这点"讨好"精神,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