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活該!中國最牛逼的餐飲品牌,死不足惜

2019年3月13日,大S婆婆、汪小菲媽媽張蘭被宣佈因藐視法庭被判處監禁一年,消息一出瞬間登頂微博熱搜,也掀起一陣輿論風波。

隨後,張蘭在朋友圈回應稱:純屬娛樂媒體造謠,律師正在準備起訴這些造謠的媒體。

活該!中國最牛逼的餐飲品牌,死不足惜

同時,張蘭在此朋友圈留言稱,當年白手起家做了中國最牛逼品牌俏江南,為國家年納稅上億,為行業培養了二十幾萬的優秀員工。

而造謠的媒體也是像她一樣的納稅人供養著,不知感恩,離惡報不遠。

誠然,俏江南曾經是國內高端餐飲的榜樣,其提供精緻的菜品、高雅舒適的環境、良好的消費體驗,都能稱得上高大上。

但是在近幾年,餐飲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行業新貴層出不窮,俏江南在上市不成功的情況下,成為了沒落貴族。

【發展歷程】

俏江南的創始人張蘭,倒是個傳奇人物。

20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的中國興起了一股出國淘金熱,張蘭拋下8歲的汪小菲,千萬裡追尋著加拿大的舅舅。

據說在多倫多時,張蘭把自己當男人使,最多的時候,一天打6份工,洗頭、洗盤子、擦桌子、扛豬排,就這樣打了三年黑工,攢了2萬美元,在當時,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錢。

1992年初,心氣高的張蘭放棄綠卡回國創業,在北京東四大街開了一家"阿蘭餐廳"。

開票、採購,她什麼都做,還曾一個人跑到四川郫縣,帶著竹工上山砍竹子。

1995年,張蘭又迅速在亞運村開了一家"百鳥園花園魚翅海鮮大酒樓",一刻也沒停。

到了1997年底,這家大酒樓的日營業額已經達到50萬元,年營業額近2億人民幣。

但張蘭卻做出了一個在別人看來極為瘋狂的舉動:她將好不容易攢起來幾家大排檔式酒樓轉讓,拿出全部積蓄6000萬元,在北京租金最貴的寫字樓——國貿大廈創立了俏江南。

當時,包括國貿在內,北京的很多高檔寫字樓裡只有粵菜餐廳,俏江南卻在這開了一家不太上得了檯面的川菜餐廳,而且定位在商務用餐上。

一開始,收入都不夠付租金和員工的工資。捱到第5個月,俏江南的名氣傳開了。食客們對俏江南的評價很高,慢慢地生意變得越來越好。

為什麼和商務看似很不搭邊的川菜,能在眾多餐飲中衝出重圍?

【快速發展原因】

1. 裝修有逼格

俏江南店內裝修別具一格,戲曲臉譜Logo、精緻的拱橋、手工編織的座椅、以詞牌名命名的包廂,如浣溪沙、南鄉子等。

活該!中國最牛逼的餐飲品牌,死不足惜

2. 服務有逼格

張蘭對服務員也有著極高的要求,甚至還要求會背詞牌、講英語。

為了體現自己的這種"不一樣",張蘭更大膽的讓俏江南對顧客收取10%的服務費。

3. 菜品有逼格

當時俏江南的招牌菜:晾衣白肉、江石滾肥牛、麻醬鳳尾等,都是創新菜餚,為俏江南贏得不少口碑。

活該!中國最牛逼的餐飲品牌,死不足惜

19年前的菜品——晾衣白肉,在當時可以說是很特別了。

這些都迎合了商務高端人群的社交需求,在當時官方消費的帶動下,俏江南一舉佔領了國內高端川菜品牌的空白。

2006年,為了提升品牌層次,她又創建了"高大上"的蘭會所。這個會所總投資超過3億元, 光是請設計師就花了1200萬元。

奢華程度讓人歎為觀止:一支水晶杯上萬元,一把椅子18萬元,一盞水晶燈500萬元,整個房間還鑲滿了1600張名貴的油畫!

"奢華"背後,俏江南聲名鵲起。2007年,俏江南銷售額高達10億。

2008年,俏江南成為奧運會唯一指定中餐館。

這是俏江南最輝煌的時候。

2009年,張蘭首次榮登胡潤餐飲富豪榜第三名,估值25億。

2011年,張蘭讓"京城四少"之一的汪小菲擔任了俏江南的CEO。

截至2013年10月,俏江南在全國有近80家直營餐廳。

【衰落因素】

1、敗給資本,創始人張蘭被迫移民

浮躁的餐飲業迫不及待拜倒在資本石榴裙下,或許是其洗盡鉛華後領悟的教訓。俏江南是中國傳統餐飲與資本市場博弈的一個突出樣本。中國餐飲企業一開始規模較小,且多為地域性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必要藉助資本助推。

張蘭曾野心勃勃地要擴張地盤,但風投資本一紙"對賭協議"最終將張蘭推向有可能被逐出俏江南董事會的懸崖邊上。迫於無奈,張蘭選擇移民。2012年11月,張蘭被曝已於當年9月17日註銷了戶籍、變更了國籍,落戶加勒比島國。

2. 盲目擴張是迅速墮落的直接原因

按照張蘭設想,從2010年開始,俏江南希望通過資本運作與海外收購,在3至5年內開設300至500家俏江南餐廳,每年開出新店100家左右。這樣的速度,必然加大俏江南運營成本,攤薄商業利潤。

飽受資金壓力的俏江南,又不得不繼續尋求資本的幫助。之後,CVC收購82.7%的俏江南股份,張蘭僅持股13.8%。

此後俏江南內部高層不斷鬥爭,股權變更、權力變換,鬧得工人心惶惶,骨幹管理人員離職,極大地破壞了品牌形象。

2014年,張蘭被"趕出"了俏江南,好日子也到頭了。張蘭本想借助資本發展,卻最終被資本踢出局。

3. 負面新聞掏空了餐飲品牌信譽

沸沸揚揚的負面新聞更是掏空了餐飲品牌信譽,衰敗只是時間問題。從高端餐飲的標杆跌落到大眾餐飲品牌,俏江南最近一次引發巨大關注是在今年3月,其一家長沙門店被曝出黑廚醜聞,用做菜的鍋洗掃把、把死魚當活魚賣、菜品回收再利用等一系列觸目驚心的醜聞讓品牌大打折扣。

其實回過頭來看,作為企業掌門人張蘭決策的風格、行事的路數,都曾嘗試用一些資本故事套牢股民。遺憾的是,這樣的邏輯已經行不通了,無論是反腐風暴,還是市場秩序匡正,都在把企業逼上陽關大道。

4.政策導向和市場經濟下行雙重壓力

2012年開始,國家出臺了個"八項規定",不讓去高檔的地方大吃大喝了。

八項規定的威力多大,看看現在的湘粵情多慘你就知道了。湘鄂情作為當時餐飲第一股,年年虧損,最後創始人為躲債3年不敢回國。

這意味著過去那些依靠服務的賺大錢的公務宴請模式,要向取悅百姓舌尖賺辛苦錢的模式轉變了。

2013年,對於餐飲業來說是個分水嶺,在反腐倡廉背景下,全年餐飲企業月倒閉率高達15%,首當其衝的就是高端餐飲市場。

掙扎了多年的高端餐飲品牌大部分瀕臨滅絕,只有少部分轉型成功,揭示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俏江南自然而然也受到了衝擊,同時俏江南的應對也較為遲鈍。

5.過度盲目地向大眾化餐飲轉型

伴隨著年輕一代的新消費群體逐漸開始主導餐飲消費市場,經濟實惠的大眾時尚餐飲已經成為消費潮流,新消費群體經常光顧大眾時尚餐廳。

數據顯示,餐飲消費的主要人群分佈在18-35歲之間,這意味著,80、90後正式成為餐飲消費的主力軍。

俏江南很多菜品連續多年沒有發生變化,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新的消費需求的變化

習慣於以 "高大上"架子自居的高端餐飲俏江南,面對全新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在如何轉變自己的經營意識和手段方面顯得較為盲目。

當後來迫切轉型時,又存在過度盲目地向大眾化餐飲轉型,這不但失去了既有消費者,而且幾乎就在一夜之間,把多年來辛苦積累起來的高端品牌形象破壞掉,同時,也沒有得能夠獲得年輕一代的新消費群體的肯定。

【其它衰落因素】

1.過度營銷自己、家人

俏江南在營銷上很有一套。先是耗資3億的開了蘭會所,雖然此番有助於打造俏江南"高端奢華"的品牌。但蘭會所就是一次癲狂的"燒錢"的舉動,3億已經是俏江南3年的淨利潤了,幾乎抽乾了俏江南的現金流。

張蘭在營銷自己上也很下功夫。

她稱自己是慈禧的後人,正宗的皇家後代。

高貴的出身導致狼不會吃她,還會陪著她玩,護著她回家。

就算去了加拿大,都是加拿大移民局主動邀請移民的對象,但她拒絕了!

這句話現在看來真是啪啪打加勒比島國人張蘭的臉。

另外,沾了媳婦大S的光,俏江南不斷佔領著頭條。

知乎上有人說:我們提到俏江南,第一反應不是他家有什麼好吃的菜品,而是大S、汪小菲。

2. 味道、服務都很差勁

知乎上關於"俏江南是如何發展和衰落"共有一百多個回答,每一個回答都直指俏江南的菜式不可口、服務不夠周到。

有網友吐槽:

和朋友在深圳去過一次,點了個拔絲山藥,上來之後我覺得,在我們村裡拔絲山藥要是做成這個樣子,這廚師就真不用混了。

10年前俏江南還能以晾衣白肉、江石滾肥牛等新菜式吸引顧客,但10年後還是這些菜式就說不過去了。

3.不待見員工

不光菜的味道差,就連質量也直線下降,從2011年開始就不斷爆發黑廚醜聞。

有記者臥底在俏江南餐廳說,俏江南做菜把回鍋油接著端出來吃。

而俏江南的說明就更"刺激":

第一,這個事從來沒發生過。

第二,我們做回鍋油就是隻給自己員工吃,不給顧客吃。

這個"把回鍋油只給員工吃"的公關後來也被稱為史上最爛公關。

活該!中國最牛逼的餐飲品牌,死不足惜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海底撈在去年發生黑廚事件後廢話沒有,立馬發出了致歉信和處理通報,其中的第6條,讓很多人意想不到:

"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是公司深層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不甩鍋臨時工,不找員工麻煩、不迴避問題,有人將海底撈的反應歸納為三個詞: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

回過頭來看,在無情的商業面前,一心想把俏江南做成餐飲業LV的張蘭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要想在餐飲界有一席之地,不注重菜品創新、不把員工當回事,光想靠營銷是長久不了的。

反觀海底撈如今發展越來越好,但張勇最害怕的還是海底撈垮掉,最擔心的還是人們不再吃海底撈:

"為了討好你們,我都累死了。"

俏江南就是缺了這點"討好"精神,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