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強大王朝——吐蕃

很多人也許並沒在意過,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除了巍然屹立的喜馬拉雅山、奔流不息的雅魯藏布江、漫山遍野的格桑花,還存在過一個強大的地區——吐蕃王朝。

吐蕃王朝大約和李唐帝國同時建立,在唐初歸順大唐帝國。中唐以後崛起,其存在和李唐王朝差不多時間興盛,也差不多同時間衰落。

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強大王朝——吐蕃

隋唐之前,吐蕃僅是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一個小部落,史書中把它歸屬於西羌一部。後來吐蕃兼併唐旌、羊同、蘇毗等周邊部落後,影響日大,中原史料中逐漸開始記載它的存在。而之前,中原史料只是將它簡單的歸類在羌族之中。

吐蕃在贊普松贊干布時期崛起,由山南匹播城(今西藏瓊結縣)遷都邏些(一作邏娑,即今西藏拉薩),兼併了蘇毗、羊同(今青藏高原)等部,又破党項、白蘭,擊敗吐谷渾,取得其舊地,向西征服了在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位於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喜馬拉雅山脈西北部),向南取得了泥婆羅(今尼泊爾)等地。

唐朝之前近千年中,吐蕃與中原王朝關係並不密切,但是始終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松贊干布即位後,吐蕃的勢力日益強大起來。松贊干布聽說突厥、吐谷渾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也向唐朝求婚。求婚不僅表示吐蕃要與唐朝的締結友好關係,更重要的對於先進中原文明的嚮往。​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並且命令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到吐蕃。松贊干布率領本國軍隊停在柏海,在黃河河源親自 相迎。他見了李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既而嘆大國服飾禮儀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等到接回公主後,松贊干布感嘆自己父祖中沒有與上國通婚,自己如此幸運,應該為公主建造一座城市,“以誇示後代”——這就是拉薩城。並且他也在公主影響下,脫去皮衣,穿起絲絹,接受唐風,並且派遣首領子弟,入唐朝學習詩書禮儀。​

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強大王朝——吐蕃

唐高宗李治即位後,冊封了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松贊干布寫信給唐朝宰相長孫無忌中說道:“天子初即位,下有不忠者,願勒兵赴國共討之。”並且用金琲十五種獻祭於唐太宗的昭陵。唐朝也將他和十三位少數民族王公將領石像同列在昭陵。而且此後一段時間,歷任贊普去世後一定向唐朝告哀,新任的贊普,也必須經過唐朝的冊命才算合法。​也就是說,唐初的吐蕃松贊干布王朝自願歸順大唐帝國成為其藩屬。

​但是在8世紀中後期,唐朝相繼爆發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等內亂,吐蕃趁機向東、向北擴展,取得了隴右、河西,公元790年,吐蕃佔據北庭、安西。吐蕃勢力東進最強盛時,甚至佔據了陝西鳳翔以西等地域,威脅唐朝國都長安。

為防禦吐蕃的東進,唐朝只好向回紇人求援。中晚唐內外交困下,唐德宗接受宰相李泌建議,先後遠結大食、天竺,牽制吐蕃的四鎮,南面與南詔通好,北面聯合回紇,以孤立吐蕃。

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強大王朝——吐蕃

8世紀末至9世紀初,吐蕃王朝的疆域達到極盛,“盡據象雄、党項及諸羌之地,東接涼、松、茂等州,南臨天竺,西陷龜茲、疏勒等四鎮,北抵突厥,地方萬里,諸胡之盛,莫與為比”。

此時以贊普為中心的吐蕃帝國,控制屬地西起蔥嶺(今帕米爾高原)與大食(即興起於西南亞地區的阿拉伯帝國,東至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流域,西至大西洋)接壤,東至唐朝浸潤現今甘肅省隴山、四川盆地西緣,北達天山山脈以南及居延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印度次大陸北部,覆蓋恆河及印度河的天竺(今南亞次大陸)地區。

'至德元年(756)六月,王思禮至平涼,聞河西諸胡亂,還詣行在。初河西諸胡部落,聞其都護皆從哥舒翰沒於潼關,故爭自立,相攻擊'。又,'党項等羌吞噬邊鄙,將逼京畿'。

公元7至8世紀之交,當吐蕃與唐朝在西域頻繁爭奪之時,大食(即阿拉伯)東征的軍隊開進今中亞巴爾喀什湖以南的阿姆河、錫爾河一帶。

當時,白衣大食的軍隊在其呼羅珊總督屈底波的率領下,攻佔了當時尚屬唐朝領轄的今楚河以南、帕米爾以西的廣大中亞地區,並企圖向中國本土推進。本來,'安史之亂'前,吐蕃還曾與大食聯合進攻唐休循州及缽換城等地方。這是由於當時大食慾東進,吐蕃欲向西北發展,目標都是唐之四鎮,在共同的對手面前,出現了兩者聯合的可能性。

但是,公元750年,阿拔期王朝(黑衣大食)代替了哈里發政權;次年(751),黑衣大食的軍隊便在怛邏斯(今中亞之江布爾城)擊敗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所率的大軍。從此,唐在中亞的勢力開始退縮。

天寶十四年中原爆發安史之亂,唐朝軍隊無力西顧;而吐蕃相繼攻佔隴右、河西、天山南北兩路,吐蕃與大食的關係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

德宗貞元二年(786),唐潤州節度使韓晃至長安,上言曰:'吐蕃盜有河湟,為日已久、大曆以前,中國多難,所以肆其侵軼。臣聞其近歲以來,兵從寢弱,西迫大食之強,北病回紇之眾,東有南詔之防,計其分鎮之外,戰兵在河、隴者,五六萬而已'。

被中國歷史忽視的強大王朝——吐蕃

《通鑑》卷233記李泌曰:'大食在西域為最強,自蔥嶺盡西海,地幾半天下,與天竺皆慕中國,代與吐蕃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唐朝欲招結大食以抗吐蕃,後來終無結果。但我們能從唐人所言中,看出吐蕃與大食對抗的事實。《新唐書·南蠻傳》貞元十七年(801)西川一戰,被唐軍俘獲的人眾中,有'黑衣大食等兵',他們當是在吐蕃與大食的戰爭中,被擄掠至吐蕃東線的。​

公元842年,吐蕃發生內亂,國勢衰落。張議潮起義控制河西、隴右後,重新歸附於唐朝。 回鶻佔據北庭、安西。

10世紀,祁連山南麓的阿柴是原臣屬於吐蕃的吐谷渾部落,在今青海地區的吐蕃族稱為脫思麻,在原吐蕃中心地區的稱為烏思,其東為波窩、敢,其西為藏,今阿里地區、克什米爾地區(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分為納裡、古格、佈讓、日託、麻域等部。

吐蕃這個高原帝國的突然崛起猶如曇花一現,伴隨同時代的大唐、阿拉伯、回鶻走過了它的全盛時期,終於在9世紀前半葉因內亂而走向了衰亡,此後一蹶不振,淪落為華夏中心輻射下的西部邊緣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