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琉球王朝的王室还有后裔吗?

社会有点叫人无奈


琉球王室还有后裔,目前生活在日本东京

琉球王国是一个曾经位于中日之间的岛国,在明清时期琉球相继臣服于中国和日本的萨摩藩,到清朝末年时,随着清帝国的衰落和日本的崛起,琉球的命运开始发生转变。

毋庸置疑,在历史上对琉球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中国,琉球的文化和服饰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明朝汉文化风格。(琉球汉家衣冠)

1392年,明太祖派遣福建地区善于造船航海的技术者三十六姓人家移居琉球,帮助琉球建造大船,解决琉球对外交往不便的现状。这些人为琉球带去了先进地生产生活技术,对琉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入清之后,琉球向清朝称臣,继续维系着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不过虽然中国对琉球影响巨大,但中国距离琉球遥远,而日本则地近琉球,对琉球的实际掌控力要大于中国。而琉球更加惧怕日本,因为明清两朝对琉球的领土并没有什么贪念,但日本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琉球。

1609年,位于日本九州岛西南的萨摩藩入侵琉球,琉球国王尚宁被掳至日本,被迫与萨摩藩《掟十五条》。根据此条约规定,琉球王国割奄美群岛予萨摩,并向萨摩称臣。此后,琉球一面向中国称臣,一面向萨摩藩称臣,可谓是一仆二主。

其实萨摩藩曾想直接吞并琉球,但是碍于当时的中日贸易,萨摩藩担心明朝报复,于是放了琉球一马。不过到了清朝末年,日本对琉球就没那么客气了。

在戊辰战争之后,日本倒幕势力推翻了江户幕府,结束了诸藩割据的局面,日本开始向一个现代国家进行转变。在完成统一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加快对琉球吞并的步伐。

1871年,明治政府推行废藩置县,琉球王国的宗主萨摩藩一夜间变成日本的鹿儿岛县,琉球国大为震动。

次年,日本正式向琉球政府通报萨摩藩改为鹿儿岛县,并宣布豁免琉球拖欠萨摩的一切债务。日本使者对琉球国王尚泰表示“琉球国体可以不变”,以此暂时安抚尚泰。但同时又大肆宣扬琉球与日本同文同种,而大清皇帝是关外满洲异族,非孔孟所许,暗示尚泰早日归降。(琉球国王——尚泰)

不过琉球王尚泰并没有听出日本人的话外之音,他以为日本新政府放弃了对琉球的非分企图,因此非常兴庆。可就在日本使者离开后不久,日本政府则催促尚泰前往东京觐见明治天皇。而在尚泰觐见明治天皇之时,明治天皇突然宣布了对尚泰的册封诏书,封尚泰为琉球藩王。尚泰对于日本的行为非常震惊,但又摄于日本国威不敢发作,最后只得接受了册封。

1873年,琉球朝贡船只在前往中国的途中被风浪吹至台湾,船上69人当中3人溺死,54人被台湾原住民杀害,仅12人获清军营救送往福建,史称“牡丹社事件”。

此事件原本是清国和琉球之间的意外事件,但日本却瞅准时机,借口琉球是日本藩属,悍然出兵台湾,最后迫使清帝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北京专约》,清廷向日本赔款55万两白银,并认同日本出兵台湾乃“保民之举”,这直接等同于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而日本则利用此事件强迫琉球断绝了与清朝的朝贡关系,并出兵占领琉球。

面对日本的步步紧逼,尚泰只有向清廷求救,但清政府并没能给予尚泰任何实际地支援。1879年,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琉球“废藩置县”,在琉球设立冲绳县,琉球王国灭亡。

此后尚泰及王族成员被掠至东京软禁,但此时尚泰对清廷尚存希望,而清政府也与日本就琉球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

清廷的意见是将琉球一分为三,即奄美群岛(北岛)归日本,冲绳群岛(中岛)归琉球,先岛群岛(南岛)归中国,但此方案被日本断然拒绝。随后日本提出“两分方案”,将先岛群岛割给中国,剩下的岛屿归日本。作为回报,日本可获得中国内地的通商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对于日本方案,清帝国原本是准备妥协接受的,北京的想法是先拿回南岛让琉球复国,以后的事情再慢慢谈。但是正在东京的尚泰强烈反对这个方案,他表示南岛贫瘠,无法立国,因此清廷最终拒绝了日本的提议。

到1882年,中日在琉球问题上举行了最后一轮谈判,但双方还是未能达成共识。尚泰闻讯后,对复国完全失去了希望。

1885年,尚泰被封为侯爵,列入日本华族,彻底的归顺日本。1901年8月19日,尚泰于东京病逝,享年59岁。其长子尚典袭爵,入选日本贵族院。

尚典死后,其长子尚昌袭爵,尚昌甚至还来到过中国旅行。

尚昌死后,其长子尚裕袭爵。但是在1945年日本二战投降后,贵族阶层被取消,尚裕的侯爵身份也被消除。1996年,尚裕被冲绳县政府授予那霸市名誉市民的称号。

如今尚氏家族的族长是尚裕之子尚卫,目前尚卫经营者数家大型企业,在日本东京生活。

(尚卫,他是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玄孙)


千佛山车神


目前琉球王室的继承者是第23代了,名叫尚卫,是琉球末代国王尚泰的直系玄孙。

尚卫1950年8月生,现在是那霸的荣誉市民(琉球王室当年被强迫迁往东京居住),2015年清明节期间,还带着家族成员回琉球那霸市,按照古老的传统,在琉球王室的玉陵前献上了猪头、鸡鸭和甘蔗等祭品,并用仿古的烛台和漆器等重现了当年的祭祀仪式。下图为尚卫在举行仪式。

尚卫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据说只是养子,从他一个堂兄那过继来的,以免他这一系断支了。

而他两个女儿,长女名叫尚真,次女信息不详,不过不要紧,尚氏家族除了尚卫这个家长,最有名的就是这个尚真了。

尚真1981年生,取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琉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尚真王,尚真中文很好,高中和大学都在台湾上的学,她也很爱中国文化,结婚时候曾到中国云南、四川等地旅行,在政治上也反对美军在琉球建立的军事基地,要求美军从琉球撤走。

在琉球,尚真一般自称为“闻得大君”(大君是一种爵位和封号),她希望琉球能够充分自治,并拥有自己的军队。

琉球末代国王尚泰倒也有个弟弟尚弼,不过其后代尚秀在二战时战死,这一支就绝嗣了。

琉球王国建国400多年(1429年至1879年),先后历经19代国王,常年向中国清朝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直至1879年被日本完全吞并,改为冲绳县。

最近100多年,琉球人的日子可谓苦矣。

琉球限于岛国体量,地小人少,面积不过3600平方公里,人口28万(1879年数据),放在中国就是一个县的体量,甚至不敌日本当时实力较强的萨摩藩,琉球对于清朝的朝贡是出于对中华文明的仰慕,是积极的,从官制到礼仪,从文化到服饰,源源不断地吸收使用;而琉球对于萨摩藩的臣服,那完全是属于被迫的,毕竟清朝距离琉球实在太过遥远,这里发生什么大事,可能清廷要隔几个月才会知道。

琉球被日本吞并前后,就一直在反抗,但都遭到了日本的残酷镇压,但最终胳膊扭不过大腿,日本通过十多年的时间,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逐渐控制了琉球的内政外交、司法行政等一切权力,并最终迫使琉球王离开国土,迁入东京,正式将琉球亡国。

即使到了1896年,尚氏家族还有一些人来到大清国的总理衙门奏报,请求大清准予出兵收复琉球,但大清官员只能对他们表示同情,无能为力。下图为尚泰王。

在无功而返后,这些人和其他一些随同而来的琉球人士就陆续在中国各地定居下来,其中一位成员还留下来了凄凉的诗句:细雨弄花花千树,落英缤纷卿自舞。谁道秋下一心愁,烟波林野意独孤。

1900之后,琉球开始全面日本化,到了二战,琉球人也一道被卷进了残酷的战火,在琉球战役中,四分之一的琉球人死于非命,其中大多被日军屠杀,这也是琉球人至今痛恨日本政府的主要因素之一。


云中史记


琉球王室姓尚,分为两代尚氏王朝。

第一代尚氏王朝建立者是原中山王尚巴志,正是他本人统一了整个琉球。

第二代尚氏王朝建立者叫尚圆。

末代琉球国王名叫尚泰,1879年被日本政府挟持到东京软禁居住,1901年客死他乡。

这两代尚氏王朝都有后裔,有的居住在日本,有的仍然居住在琉球,居住在日本的大部分尚氏后裔已经改姓。

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以研究为名,未经允许,从琉球的第一尚氏王朝取走一些遗骨带回到日本。

就在几天前,居住在日本的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的后裔玉城毅、龟谷正子等五人联合起来,以“无法祭祖”为名义向京都大学提起诉讼,要求其返还王室祖先遗骨。并索赔每人10万日元,目前该诉讼正在进行之中。

末代琉球王尚泰的“王位”虽然已经不被日本政府承认,但其内部家族仍在传承,现在的继承人是尚泰的五世孙尚卫,他有一子二女,其中的儿子是同宗养子。女儿尚真取名自古代的尚真王,目前在媒体面前比较活跃。

尚真自幼喜欢中华文化,因此来到台岛求学,结婚的蜜月旅行是在中国度过的。

尚真反对美国驻军,主张琉球自治,重建军队,自称“闻得大君”。

《琉球新报》和冲绳银行都是尚泰儿子尚顺创办,如今都比较有影响力。

尚顺的儿子尚诠在冲绳开办有一个桃原农园株式会社。

后裔尚弘子是琉球大学教授,也曾担任过冲绳副知事。

后裔尚承在香港开办有冲绳驻香港事务所。

2018年的三月份,尚泰的曾孙尚勇还以琉球尚氏龙渊会访华团团长的身份来到中国,探访了古代琉球国来使在大陆的足迹。

目前居住在琉球的王室后裔中,除了尚姓之外,还有王室旁系的“向”姓和“朝”姓存在。

另有说法,目前在我国的河南、福建等地,都有琉球王室尚氏后人繁衍生活。


历来现实


开罗会议上,罗斯福两次对蒋介石表示支持把琉球还给中国,但因为当时正值抗日战争进行时,所以蒋介石并未表态。罗斯福之所以说把琉球“归还”给中国,是因为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琉球就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到了公元1609年,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逼迫琉球对其进贡,公元1875年日本又强迫日本停止了对清朝的朝贡,公元1879年,日本停止了与琉球的藩属关系,并直接将琉球强行并入日本,设置冲绳县。


上图为琉球国王的汉文文献

日本的这种入侵行为,当然遭到了琉球国的坚决抵抗,从琉球灭亡之后,就有大量琉球上层人物流亡到中国,向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上书,希望自己的宗主国能够出来主持公道。而李鸿章便请求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出面调停琉球的问题,格兰特提出了“琉球三分方案”,即把琉球岛在内的中部各个岛屿归还给琉球,让它复国;宫古遗迹八重山以南的岛屿给中国;奄美大岛等五个岛屿给日本。

1880年,清朝总理衙门大臣沈贵芬与日本代表签署了《琉球条约》和《酌加条款》,琉球末代国王尚泰认为琉球中岛过于贫瘠,不适合居住,但是清朝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啊,于是琉球士族林世功便在总理衙门前自杀殉国了。

甲午战争之后,琉球国与台湾、澎湖列岛一起都被日本侵占。1901年,琉球末代国王尚泰死于日本东京。

尚泰在位期间曾封儿子尚典为琉球国世子(即储君),琉球王国之后尚典被日本封为侯爵,当选贵族院议员,他在1920年去世。

尚典的长子名尚昌,1923年在中国旅行时患病,同年在东京病逝。尚昌的长子名尚裕,曾经是日本的海军大尉,1996年去世。他的儿子名尚卫,出生于1950年,是琉球第二尚氏第二十三代直系后裔,也是尚氏家族的首领,古琉球王国首都那霸市的荣誉市民。


国史通论


  1847年(清宣宗道光27年;日本弘化4年),最后一位琉球国王尚泰继位。

  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份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末代国王尚泰及儿子尚典被日本强制移居到东京居住,并于1901年病逝。

  那么琉球王朝的王室是否还有后裔流传至今呢?

  琉球尚氏王朝末代国王尚泰育有七子十女,尚泰去世后,由长子中城王子尚典继承,再经尚昌、尚裕两传,终于传到第二十三代尚卫手上。

  尚卫,1950年8月生,现为那霸荣誉市民。1987年中国宗教界人士赵朴初先生访问琉球时,其陪同人员正是从东京赶来的尚卫。尚卫有两女,外界说他还有一个儿子,其实只是养子,大概是他堂兄的孩子。

  尚卫长女叫尚真,1981年生,其实她本不叫这名,据说是为了纪念琉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尚真王而特意改名的。尚真中文非常好,高中在台湾一名校就读,毕业后又在台湾一所大学的医学系继续学习,并担任过学校某社社长。

  尚真十分热爱中华文化,并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几年前与九条家出家的禅师良美结婚,新婚期间还到云南、四川和西藏旅行。

  尚真在对美关系上,反对美国在琉球建立军事基地,要求其撤走。对华关系上认同中华民国,主张积极拓展台湾的外交空间。在琉球,尚真自称“闻得大君”,并认为琉球应当自治,还应保有自己的军队。

  尚泰之弟尚弼(今归仁朝敷)也是琉球一大家族,可惜其后代今归仁朝秀在1945年战死,此家宣告绝家,要不赵老当年在琉球时也会到他家参访。不过今归仁家的一支在琉球灭国时前来中国请愿,1997年出版的《台江区志》有这样一段记载,“光绪二十二年夏间,寓居水部琉球馆(即柔远驿)之琉球遗民尚某,前往北京呈请总理衙门代奏,准予出兵收复琉球。”此处所说的尚某应当就是当年到中国的尚氏成员。这些尚氏后代,以及随同来的一些琉球人士主要居住在现今京津、山东和福建一带,当年的一位尚氏成员还留有“细雨弄花花千树,落英缤纷卿自舞。谁道秋下一心愁,烟波林野意独孤。”等诗作。

  本文的写作参考了九条君和东山君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尚泰长子家系

  第一代:尚 典(1864.9.2-1920.9.20)

  第二代:尚 昌(1888.9.11-1923.6)

  第三代:尚 裕(1918.9.18-1996.8.30)

  第四代:尚 衛(1950.8生)

  尚泰之弟尚弼家系

  今归仁朝敷——今归仁朝和——今归仁朝英——今归仁朝秀

  今归仁朝秀 1930年2月生,1943年7月继承家业,1945年5月战死。

  琉球国 最初是指历史上在琉球群岛建立的山南(又称南山)、中山、山北三个国家的对外统称,后来指统一的琉球国(1429年至1879年)。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台湾省和日本之间,曾经向中国的明、清两代和日本的萨摩藩、江户幕府朝贡。琉球国多次遭受日本的入侵,1609年,萨摩藩入侵并在一个时期内控制琉球国北部,此时的琉球国仍然对中国朝贡。琉球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879年3月30日,日本兼并琉球王朝,琉球国灭亡。大部份国土改设为冲绳县,北部诸岛则划入鹿儿岛县。

  以上作者雨霖参考

  今天环球时报报道:琉球王朝后裔状告日本京都大学,要求返还被挖走的祖先遗骨

  文章附录如下:

  琉球王国宫殿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京都大学(原名为京都帝国大)的人类学家在1929年以研究目的,从冲绳县今归仁村的墓穴里带走了至少26人的遗骨。对此,5位琉球王朝的后裔提起诉讼,要求京都大学返还遗骨。这一诉讼将在12月4日由京都地方法院审理。

  原告律师团表示:“琉球民族要求返还遗骨的诉讼在日本尚属首次。”

  冲绳琉球文化活动

  埋葬遗骨的墓穴是91年被指定为日本文化遗产的“百按司墓”。据今归仁村教委介绍,这座墓中埋葬的是与1406至1469年统治冲绳的王朝“第1尚氏”有关的人员。1929年,京都大学的副教授金関丈夫调查了遗骨的特征,并以寻找日本人的根源为由,将这些遗骨带了回去。目前26人的遗骨被保存在了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内。

  报道指出,虽然金関丈夫得到了当时警察和官员的许可,但是他并没有经过当地居民的同意便带走了遗骨。于是原告以此为由向被告方京都大学提出,要求返还遗骨和赔偿原告每人10万日元。原告方自去年春天之后便向京都大学询问了遗骸保管的情况,并要求返还,但京都大学却回应说:“无法满足其要求”。

  百按司墓

  松岛教授表示:“对于琉球人而言,遗骸就代表了死者的灵魂。为了守护其信仰,有必要将遗骨返还”。京都大学宣传部表示:“针对诉讼我们不会发表评论。虽然校方正在对收藏品依次进行调查,但距离掌握正确的信息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很难回复单独的询问。”


鑫鑫小屁孩爱看电影


万国津梁今无存

琉球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从1429年到1879年,刚好450年整。

最开始,琉球群岛有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小国,1429年,中山国的尚巴志统一了三山,创建了琉球王朝,成为琉球王朝的初代国王。

琉球王朝的王室,经历过一次大的内乱,导致王权变更

。也因此,以1469年为时间线,被划分为两个历史时期——

从第1代国王尚巴志至第7代国王尚徳,历代国王都是世袭,被称作“第一尚氏”

1469年,第7代国王尚德被杀,宫中的“御锁侧官”(可以理解为宫中的首席财务官)内间金丸成功上位。

他虽然以反叛的方式干掉了国王,但接下来顺理成章转正的方式也是让人服气的:首先,他改名为尚圆,然后,他未经死去国王的同意(当然老国王一命呜呼入了土,根本也没法同意,只能吐血地下接受),认他为爹。

过了两年,他以世子的身份,写了一封“父丧信“呈给明朝朝廷。第二年,明朝派使者前去正式册封尚圆为王,这之后,便是“第二尚氏”时期。

“第二尚氏王朝”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德川幕府崛起后,派兵侵袭朝鲜和琉球,迫使琉球归萨摩藩直辖,但在外交关系上,又继续默认它和中国的封贡关系。就这样,琉球在日本和中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一国两属,勉力维持着王朝的存在。

直到1879年,晚清政府大势已去,保护无能,日本强行出兵,废藩置县,强令第二尚氏王朝第19代国王尚泰移居东京,封为侯爵。琉球王国,这个被称作“万国津梁”的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王室后人今何在

尽管琉球王国灭亡了,但琉球人并没有从此安于日本的统治,而是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复国运动。

从1879年到1885年间,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展开了多轮交涉和对谈。但1885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彻底失去了发言权。

1901年,尚泰在东京去世,琉球王朝就此烟消云散了。

但尚泰一生,育有七子十女,尚泰去世后,其爵位由末代王子尚典继承。

1920年,尚典去世,长子尚昌继承了其爵位。

但尚昌非常短命,1923年,爵位由他的长子尚裕

继承。

1947年,根据日本修订的宪法,所有“华族”的爵位都被剥夺,尚裕在日本成为普通的平民。

尚裕死后,第二十三代是他的儿子尚卫。当然,这时的二十三代,既不是国王,连爵位也没有了,只能说是尚氏家族首领,在这个不能遗忘祖上荣光的家族内,享有大家的尊重与一些话语权。

尚卫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养子。其中比较知名的是长女

尚真,这个名字是特意改的,为了纪念琉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尚真王。在琉球,她自称“闻得大君”。这个传统称谓,代表主持传统祭祀仪式的高级神女,大概是其王族辉煌历史的最后遗存。


饮水君


就王朝更迭来说,血雨腥风基本上是常态,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前朝或者说前代当权得势群体的安置问题,当然说安置是为除了杀戮这种方式留下其他的可能。不可否认,大部分情况下亡国之君的待遇都不好,极端情况下就是被屠戮殆尽,一了百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而且这种“极端”其实并不极端,在大多时候基本上就是一种常态,比如说篡魏政权西晋,就是曹操家族辛辛苦苦打天下,后来被司马懿家族摘果子吃的西晋,等到五华乱华的时候,司马懿家族的的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基本上就快绝种了。

这是一种对待先朝或者说先代的办法,还有一种,就是监视居住,或者说把亡国遗民聚集到一个地方,一方面方便治理,谨防作乱,最重要的是谨防造反复国,比如说商遗民,在西周建立以后把商遗民整体从殷都迁到宋地!


而且商朝的贵族在身份地位上也是非常高的,这里说了两种不同的王朝更迭王室的待遇问题,一个被血腥屠杀,另一个则得到了基本的礼遇,要说到这琉球王国,在明清时期那就是中国的铁杆追随者,是中华文化的仰慕者和追随者。

到了一八四七年,也就是琉球王国最后一位国王尚泰继位,再到一八七九年日本强制吞并琉球王国,期间琉球王国百般示好清王朝,但清王朝自顾不暇,更怕引火上身,因此不但没有采取措施拉琉球王国一把,反而是极力撇清与琉球王国的关系。

虽然琉球王室对于日本吞并的事实并不认可,但日本却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把琉球王室迁移到日本的各个地方,其中皇帝尚泰被请到东京定居,一直活到了1901年,就这些前代皇室来说,基本上不死还能保持一定的荣华富贵,因此,在生育后代方面也比普通人要轻松的多,自然不可能绝户了!


历史三日谈


当然还有,而且可能还为数不少。琉球覆灭后,其王室被日本人接到东京居住,享有爵位且并没有绝嗣,不过琉球王室早已与和族无异。仅仅嫡脉一支,末代琉球王尚泰就有七个儿子与十个女儿(尚泰亲弟绝嗣)。尚氏王室一脉传承至今,如今的尚氏家长叫做尚卫,尚卫也是有子嗣的。

原本在琉球群岛,有山南、中山与山北三个王国,1429年形成完整的琉球王国。由于琉球地理位置特殊,贸易非常发达,也就被称作了“万国津梁”。


也正是从1429年开始,琉球历代君王都接受中原册封,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正式赐琉球王姓尚氏。崇祯殉国以后,琉球仍旧奉南明为正朔,直到满洲入关。17世纪后琉球被日本西南强藩萨摩入侵,被迫同时向中原与日本朝贡。

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确立了大规模扩张的策略,除了尚处荒蛮的虾夷(北海道)之外,近在咫尺的朝鲜王朝与琉球王国首当其冲。与吞并半岛耗费诸多心思不同的是,日本吞并琉球几乎是没有受到什么阻碍。


从1872年日本突然擅自去除琉球王国贺表中的国号开始,到1879年琉球被日本废藩置县,日本几乎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刚开始,还顾及到琉球的宗主清朝,然而“牡丹社事件”后日本开始明目张胆,尤其琉球王室派人前去清廷哭诉都没有回应,让日本“琉球处分”进行的非常顺利。

1879年最后一位琉球王尚泰与众多王室前往东京居住生活,直到1901年去世。不过与几乎被日本断绝香火的李朝王室不同,琉球王室还算幸运,王位被废以后降为侯爵。


当时琉球王室被日本强行移居到东京的时候,王室成员仍旧有近百人,除了尚泰,还有他的叔父、弟弟、堂弟等宗亲。琉球虽灭,但琉球王室在日本生活得还不算太差,比如尚泰本身,其众多后宫仍旧得以保留,甚至比当时的明治天皇还要多。明治天皇一生6个儿子9个女儿,琉球王尚泰却有7个儿子10个女儿。除了尚泰这支嫡脉,还有其他王室旁支,繁衍至今。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澹奕认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用来形容琉球再合适不过。虽然琉球的王宫仍在,琉球王室的后裔仍在,甚至当年中原册封琉球赐予的“守礼之邦”的匾额还在。但讽刺的是,琉球守礼门被印上的日元,琉球王宫成为了日本世界文化遗产,琉球王室也几乎湮没在大和族之中。


澹奕


在《再议琉球》一文中,曾经研究和记录了琉球人民的独立运动,以及琉球文化和其历史,琉球终究是成为了中国的永远之痛。

大约从明朝时期开始,大量东南沿海的移民来到了琉球群岛,同原住民一起生活,并且开始了世代定居于此。

明朝时期的琉球靠着中间的往来贸易,逐渐开始富甲一方,且一直是臣服于当时的明朝,每年保持着进贡,是一种藩属关系。

明朝中后期的海禁政策,使得琉球转而开始了同葡萄牙人打交道。

此时的琉球被记录到西方的记载中,也是以大明王朝的一部分的身份出现,当时琉球靠着贸易和捕鱼,一度富足不已,然而琉球国实力有限,至此一直被日本强盗所窥觑。

但是当时的日本畏惧于明朝,且当时日本实力不济,内乱尚未彻底平息,在日本幕府统治时期,琉球被迫向萨摩藩称臣,花钱消灾。

满清入关之后,琉球一直随着在台湾的郑成功一起反对着满清,一直不愿意向其称臣,大明灭亡时,琉球国王率领子民,面朝大陆方向跪拜,且和朝鲜一样,不愿意废除大明年号。

随着郑家势力在台湾的覆灭,琉球不得已向清朝称臣,至此依旧是保持着朝贡关系。

不过随着清朝海禁的越来越严苛,同琉球的联系也逐渐淡化,但是琉球人依旧是认可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依旧是保持着藩属关系。

清末,随着列强入侵,清政府东南海防自顾不暇,琉球虽然此时依旧是贸易桥梁,但是却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列强将琉球视为其贸易的中转站,视为清朝的势力范围,一直没有实行占领制度。

琉球发生纠纷事件,列强同样是找清政府的麻烦,而清政府却硬是忙着发一封国书,撇清楚了这一层关系。

1874年日本替琉球出头,派出军舰攻打台湾,称台湾对日本公民有野蛮行为,其实就是拒绝了琉球渔民上岸避风浪的请求。日本此举很明显,就是要代表琉球。

清政府对此毫无作为,至此日本利用文献记载上的语法错误,以及篡改了一些史实,将琉球变为了日本的藩属国。

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了琉球,此时琉球国王尚泰还发国书向清朝求救,清朝没有给予理睬,日本正式将琉球设为冲绳县,并且派遣军队驻守,同时采取日化教育。

二战末期,美国曾经同中国商讨过琉球归属,当时负责谈判的蒋介石答应了琉球托管的建议,此举为后来的琉球归属问题埋下了巨大隐患。

1970年,美国正式将琉球“归还”给日本,至此琉球人民开始了独立斗争,但是在同化过程中,这种声音越来越小。

琉球王室至今存在,而且是在日本东京,因为尚泰作为亡国之君,被软禁在了日本东京,整个王室几乎都被日本拆分,流落在日本各地。


小司马迁论史


琉球王室是有后裔的,目前传到第二十三代,继承者是尚卫。

(尚卫)

琉球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到日本的入侵,在明末时,琉球北部已被日本所控制。清朝道光年间,琉球国第十九代国王(亡国之君)尚泰以中山王世子之名即位。

当时的琉球国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国外西方列强虎视眈眈。清咸丰三年,美国人迫使琉球签订不平等的友好条约,以便达到通商目的。

之后,法国人与荷兰人相继效仿美国,取得琉球的通商权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国王尚泰的册封被一拖再拖,直到其即位十九年后,才得到宗主国清朝的册封。

同治七年(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下达诏书,通知琉球国日本改年号为“明治”。三年后,明治政府将琉球国的萨摩藩变成鹿儿岛县。这才引起了尚泰的关注。

此时的琉球早已失去讨价还价的资格,明治政府决定将尚泰封为藩王,列入华族,并遏制琉球国的外交。日本的目标很明确,对琉球国的吞并是势在必行的。

光绪五年(1789年),明治政府正式宣布,将琉球国改名为冲绳县,同时销毁琉球王宫中所有的汉文诏令、诏书和公文。琉球国急忙派出使臣到大清京城求援。

四个月后,尚泰的妹夫向德宏等人衣衫褴褛的趴在清总理衙门口痛苦不已,他们向李鸿章递交了“呼号泣血”的请愿书,希望宗主国清朝能“尽逐日兵出境”。

但尴尬的大清国当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慈安太后刚刚离世,独揽大权的慈禧既要面对边疆阿古柏的侵扰,又要忙于巩固统治权力,还要应付日本出兵琉球。

(尚泰)

自顾不暇的清政府,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尚泰和他的儿子尚典被强行移居到东京,标志着琉球国从此灭亡。清政府只能以不予承认事实,来抗议日本的侵略行为。

跟随尚泰抵达东京的有一百多人,包括王子尚寅、尚顺、王弟尚弼、王叔尚健等。此时滞留在大清国的向德宏等人展开救国运动,呼吁清政府帮助其恢复国土。

随后,瓜分琉球的方案被提出,尚泰向大清请愿恢复琉球全境,最终随着甲午战争的爆发,琉球谈判宣告终止。尚泰放弃复国,开始成为日商船会社的大股东。

1884年,尚泰回到冲绳县祭祖,尽管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但他早已顺从日本统治,甘愿放弃复国。1901年,尚泰在东京因病去世,享年59岁。

尚泰共有七子十一女,其长子尚典一直留居在日本,被日本封为侯爵,并当选贵族院议员,1920年因病去世。尚泰二子尚寅和四子尚顺于1887年回到琉球定居。

尚典育有四子一女,长子尚昌随祖父尚泰、父亲尚典迁居日本东京。二十三岁时,在父亲尚典的推荐下,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之后回到日本任宫内省式部官。

尚昌育有一子两女,儿子尚裕承袭侯爵。1996年,被授予那霸市名誉市民的称号,同年因病去世。尚裕的长子是尚卫,1950年出生在那霸,现为那霸荣誉市民。

1987年,中国宗教界人士访问琉球时,陪同人员中就有从东京赶来的尚卫。尚卫育有两女和一个养子(堂兄之子),长女名叫尚真,1981年出生,热爱中国文化。

尚真高中时在台湾就读,大学也是在台湾上的医学专业。先后到过云南、四川和西藏旅行,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尚真认为琉球应当自治,还应该保有自己的军队。

尚泰之弟尚弼也是琉球一大家族,后代在二战中战死。尚弼家族中还有一支在琉球灭国时前来大清请愿,他们的后代有不少人居住在今京津、山东和福建一带。

综上,琉球王朝的王室后裔还是有不少的,除了尚卫长子一系,还有其他的旁系分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