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崇禎本可議和、投降或者南遷,為何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標誌性的一年,這年4月25日,李自成軍隊逼近北京,見大勢已去的崇禎皇帝,令周皇后自盡後,又親手殺死女兒昭仁公主、砍下女兒長平公主手臂,安排貼身小太監帶著三個皇子外逃之後,又揮劍一路砍殺後宮嬪妃,最後奔向煤山(景山),吊死在一顆歪脖樹上,同年清軍入關,大明宣告滅亡。

很多人認為,作為一個堂堂皇帝,崇禎可以有很多種選擇,比如答應李自成的和談條件,或者學東晉、宋朝那樣南遷以待時機,最不濟也能偏安一隅,何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

崇禎本可議和、投降或者南遷,為何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我們知道崇禎連南遷都沒有,和談與投降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本文重點分析南遷。

歷朝歷代,除了國都以外,很多時候還會設置一座陪都,就是為了防止國家淪陷時有退守之處,如周漢時期的鎬京(長安)和洛陽,晉朝的洛陽和建業,宋朝汴京和臨安,清朝也有北京和盛京,抗戰時期北京、南京先後淪陷,蔣介石選擇把政府機構搬到陪都重慶,最後等待時機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崇禎有沒有想到像晉朝和宋朝那樣南遷?答案是:有。

因為當時除了京師北京以外,明朝跟其他朝代一樣,也設置了一個陪都——南京,而且南京也是太祖朱元璋時期的都城,朱棣登基遷都北京後,在舊都南京保留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機構,只要崇禎選擇南遷,就可以很快建立起新的政府機構。

但崇禎為何最終放棄南遷呢?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沒權。

朱元璋時期,在殺掉宰相胡惟庸後,廢掉了中書省,實行一項新的制度——內閣制,這項制度延續了整個大明朝200多年,內閣相當於企業職業經理人兼董事會成員,皇帝就像是企業董事長,但最終決策權不是皇帝,而是內閣,特別是到了明朝中後期,以文官集團為首的內閣把持了朝政,皇帝成了沒權又沒事幹的光桿司令,這也是為什麼整個大明一朝,出現了很多奇葩皇帝的原因,比如喜愛鬥蟋蟀的宣德皇帝朱瞻基,熱愛煉丹的嘉靖皇帝朱厚熜,30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和酷愛木匠活的天啟皇帝朱由校等等。

當李自成大兵壓境之時,崇禎曾經組織過朝議,私底下授意內閣首富陳演、左中允李明睿、左都御史李邦華等人在朝會上提出南遷建議,結果陳演發表了“迎戰李賊”的主張(估計也不想揹負歷史的罵名),李明睿等人提出的南遷建議則遭到了大臣們(北方籍為主)的集體反對,當時的理由是:南遷是退縮,是置社稷和宗廟於不顧,這頂大帽子誰也不願意被扣,當然背後的主要原因還是大臣們捨不得在北方的產業。

朝議沒能通過南遷建議,崇禎一人孤掌難鳴,最後不得不選擇留在北京。

崇禎本可議和、投降或者南遷,為何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其次,沒錢。

如果不南遷,那就不得不打仗,打仗最緊要的不是兵多兵少的問題,而是糧餉,錢的多少才是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明朝晚期,特別是從嘉靖起,由於官僚腐敗,貪汙橫行,各級官員中飽私囊,最後造成國庫空虛,在李自成攻陷北京時,國庫只剩10萬兩白銀,崇禎小金庫內務府也只有7萬兩,各方部隊連軍餉都發不起,比如大明最後一隻精銳——吳三桂守山海關的3萬部隊,當時已有一年多沒發軍餉,足見當時的大明窮到了什麼地步。

崇禎想調山吳三桂的部隊到京師勤王,問吳襄(吳三桂的父親)需要多少銀子,吳襄說100萬兩。崇禎放下皇帝架子,向皇親國戚和文武大臣們籌餉,結果滿朝文武皆影帝,個個哭窮,最多的捐了2萬兩,少的只有幾十兩,最後只籌到20萬兩,距離100萬兩相差甚遠。

國家的錢去哪了?都在藩王和文武官員的私人口袋裡,在國家有難時,他們捨不得拿出來。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後,通過嚴刑拷打,從大明官員身上搜刮出7000多萬兩白銀。

崇禎本可議和、投降或者南遷,為何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再次,沒兵。

崇禎登基三個月就扳倒以魏忠賢為核心的宦官集團,後來又凌遲處死東北防務司令官、抗清名將袁崇煥,兩件自毀長城的事情,導致後來寧錦防線失守東北淪陷。

崇禎末年,大明只剩下三支像樣的軍隊,一支是寧遠的吳三桂軍隊,這是大明在東北的最後一支精銳部隊,人數在3萬人,負責守衛山海關,抵禦東北的滿清八旗軍。另一支是湖北的左良玉率領的軍隊,人數號稱80萬,其實是烏合之眾,他也是出了名的逃跑將軍,打打張獻忠還可以,遇到李自成就潰不成軍,被重重挫敗。還有一支軍隊就是專門負責對付高迎祥、李自成的孫傳庭部隊,不過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河南郟縣也被李自成軍隊全殲。

當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左良玉和孫傳庭已經被打敗,只剩下吳三桂軍隊。後來因籌不夠100萬兩軍餉而沒能調來這支部隊,最後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先降後叛,引清軍入關。

崇禎本可議和、投降或者南遷,為何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最後,個性。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崇禎皇帝的性格,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崇禎當朝,17年中,他的內閣大學士換了50人,其中被罷官、被流放、被致死的有27人,朝廷六部更有80餘人被捕或被殺,正是這種無情嗜殺的性格,十幾年間,讓他和大臣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導致最後他身邊已經沒有人再信任他了。

沒權、沒錢、沒兵,關鍵沒有一個人站在自己身邊,此時的崇禎可謂“哀莫大於心死”,除了死,別無選擇。臨死前,他留下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當時的無奈與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