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美国被日本偷袭之后展现出强大的战争潜力,其爆兵的速度让日本后悔到了姥姥家。航母造了上百艘,战列舰、巡洋舰多如牛毛,驱逐舰更是如同海中鱼群。仅弗莱彻一级就建造了175艘。

相比财大气粗的山姆大叔,绅士的约翰牛也曾打造出百艘规模的一级军舰。由于词汇量匮乏,此级军舰的名称均来源于花卉,所以也被称为"花"级。

一、鲸鱼变潜艇

随着二战的阴云越聚越多,英国皇家海军的军官们估算:德国水面力量薄弱,极有可能如一战时大规模发动潜艇战。英国需要建造大量的护卫舰对抗敌军潜艇,保护运输线,尤其是在英伦三岛的东部海域。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军舰要足够便宜适合大量建造,而且能够适应小船厂的生产条件,因为大船厂被大中型军舰的订单填满,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

针对这样的要求,史密斯船坞公司提交了一款受到军方青睐的设计方案。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造捕鲸船的,客户多活跃于英国东部海域,正好位于反潜战场。史密斯牌的捕鲸船多根据这一海域的水文特征进行设计,换成军舰也是得心应手。当然,史密斯公司设计的护卫舰就是装了武器的捕鲸船。

但这款带着民用血统的军舰设计不得不说非常大胆,舰身大量使用了商业航船常见的部件和尺寸,这就决定了英国和加拿大的那些小型船厂虽然造不了驱逐舰,但是造几艘护卫舰过过瘾还是可以的。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而那些偏军事标准的操作台又可以让众多海军预备役提前熟悉真正的军舰操作,很多"花"级护卫舰的舰长都是直接从商舰抽调过来的,由此可见其实用性和性价比堪称SSS。

二、奇葩版护卫舰

用一艘正常的军舰标准来衡量,"花"级护卫舰的速度很慢,设计速度为16.5节,但是为了持续作战只能用9节的速度航行。同时船上的武装也是简朴,最初真的只装了反潜作战的设备,有的配备了扫雷设备。

船头的刘易斯机枪算是全部的自卫武器,如此慢的船速加上这么简单的武器造成"花"级非常容易受到攻击。在大西洋海域活动的军舰防空压力还小,很少遇到专门照顾自己的轰炸机。可是在地中海区域活动的则非常容易被针对。

在官兵的怨声载道下,工程师才勉强在船头换装了一门102毫米的速射炮用于对付防护单薄的目标。舰尾安装的40毫米炮与两侧的4挺刘易斯机枪一起用于防空。

"花"级舰体长62.5米,驾驶室、指挥室所在的舰楼高度竟然到达了舰长的一半,而且位于船艏。全舰采用了长艏楼船型结构,舰尾宽大并且大幅度上翘。这样的设计看上去头重脚轻,但是高昂的舰艏减少了上浪问题,同时舰尾的上翘也增加了抗浪性,从而提高了适航性。

不过作为真正战斗在上面的船员表示意见很大,虽然设计工程师想的很好,但仍然止不住汹涌的北大西洋灌进船体,浪花可以直接涌进船坞。这也就罢了,有时候弹药库都能进来成吨的海水。由于厕所采用了一条直通海洋的下水管,没有任何防逆向设施,面对船下随意翻涌的海水,什么后果大家懂得。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被迫将床位搬到了储物柜或者桌面上,因为也只有那里不有完全浸泡在水里。潮湿导致无法保存正常食物,船上吃的都必须是腌制的,比如咸牛肉和土豆粉。

这些海洋上的花朵以无法应对海况而闻名,在大浪中发生80度的翻滚是常见的事情。很多船员在刚上船的几周内都会换上严重的运动病,这个病就是直道行走的时候无法保持平衡。

作为专职反潜的护卫舰,"花"级装备了攻击水下目标的刺猬炮和深水炸弹抛射架,同时还有破坏水雷用的扫雷绞车。与深水炸弹不同,"刺猬炮"这个在二战期间被英国人发明的反潜武器只有接触物体之后才能引爆。它脱胎于臼炮的炮弹,一次可以发射24颗,由于触发引信像钢针,所以取名为"刺猬炮"。脑洞大开的英国人后来又发明新型反潜利器"乌贼炮"。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刺猬炮

"花"级护卫舰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艘都有不一致的地方。这并不是设计师不断地进行改变,而是因为英国军方将图纸散发到英、加两国诸多的小船厂,小船厂自然没有大工厂那般的标准化,在建造过程中都会存在差异。

而且根据实战体验,"花"级的图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这次调整导致许多船只根据改装的时间和改装的船厂不同,拥有的武器系统与修改内容也各不相同,甚至连甲板布局都是不一样的。连呆板的英国人都承认:最标准的"花"级护卫舰长什么样子,对不起,我也没见过。

3、 战争结束后

在漫长的战争期间,不仅英国和加拿大,自由法国、荷兰、挪威、希腊、印度,甚至美国都装备了这种军民两用的护卫舰。使用数量大,自然创造的战绩就多。由此可见,此级携带的诸多缺点还是无法掩盖其同样诸多的优点。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由于"花"级护卫舰航速缓慢导致无法追捕水面上的潜艇(速度一般为17节),但却可以和水下的潜艇保持相近的速度。导致水下潜艇一旦被发现,只能通过俯冲来进行摆脱,这样一上一下就让运输船队从容逃离了。

当然速度慢本身就是缺点,由于太慢了,"花"级每次与潜艇结束纠缠后,都无法追上原来护航的船队了。

随着战争的结束,很多"花"级护卫舰落得个退役拆解的命运,也有一些被卖到不发达国家续命几十年。由于设计就是军民的结合产物,所以大部分都被出售用于商业用途,比如捕鲸、货船、拖船,甚至走私船。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艘名叫"矮牵牛"的护卫舰被英国送给了中国。由于是第一批建造的,加上使用强度很大,造成外观非常衰老。中国的海军官兵讽刺道:"这哪是一艘军舰,明明是一部历史啊!"

连英国长官也不好意思了,在接舰仪式上有些羞愧地对时任海军司令的桂永清说:"军舰确实有点旧了。"

二战大规模装备的护卫舰,性能堪称奇葩,缺点实在数不胜数

而桂永清则回答:"在您那里是旧的,在我们这里是新的。"毕竟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主力舰艇大部分都损失掉了。

4、 最后的最后

由于在"花"级护卫舰上战斗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他们大部分之前都不是职业军人,所以在战争结束后很多又干回了老本行。比如那些写书的。

彼得·科伊写了一部回忆录,叫《战斗之花的回声》;还有别人写的《风暴》、《克尔维特海军》……最出名的还是尼古拉斯·蒙萨拉特的小说《残酷的大海》,文章中最大的道具都是"花"级,可以说这个没有彪悍外形的护卫舰会随着文章的传世而永载史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