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歷朝開國之後,很少有功臣能夠得到善終的。而在大唐建立之後,其中立功頗多的尉遲恭也差點沒能倖免。

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尉遲恭是唐朝的開國名將,為李世民曾經立下赫赫戰功。在玄武門之變時,正是他殺死了齊王李元吉,率軍攻入玄武門控制了李淵的部隊。李世民能順利登基和尉遲恭的關係密不可分,在李世民上位以後他也成為了當朝的第一紅人。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史料上記載尉遲恭一生戎馬倥傯,立功無數,敬德所得財,必散之士卒,頗以功自負。意思就是說他一生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無數,但是卻不愛錢財,把得到的金錢都發給部下,並且為人居功自傲。

尉遲恭身為武將,脾氣較為暴躁易怒,尤其是有了這些功勞以後,更是自視甚高。作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遲恭卻對自己的排名不滿意,在他看來,以自己的功勞,怎麼也不止第七位吧,於是他看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很不順眼。加上他是一員武將,性情憨直,又不通文墨,自負其功。即使見到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這些人,常常當面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皇帝面前和他們厲言爭辯。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此後,尉遲恭離開京城出任地方官。李世民將尉遲恭調走京城,原本是想磨練他的心性,奈何尉遲恭沒有領會到皇帝陛下的意思,仍然我行我素。而這種居功自傲的行為最終導致尉遲敬德惹了一場大禍。

事情是這樣的,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率領皇親國戚、文臣武將來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慶善宮,並在此地舉行宴會。與會的人員按照官職大小,排定座次。尉遲恭入座後發現有人居然有一個人坐在自己的上面,史書沒有說這個人是誰,但明顯尉遲恭非常不待見他。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尉遲恭對那個人怒吼道:“你有什麼功勞,也配坐在我的上面?”原本坐在尉遲恭下面的江夏郡王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弟)一看情況不妙,立即出來解勸。沒想到尉遲恭勃然大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對李道宗揮拳相向。李道宗雖是武將,但猝不及防,尉遲恭的一拳幾乎把他的一隻眼睛打瞎。李世民目睹了這一切,看著自己的老部下毆打自己的堂弟,那滋味不好受,於是宴席也不開了,很不高興地打道回府。

李世民對尉遲恭說了一席話,這次談話後,尉遲恭變得老實了,那麼李世民說了什麼呢?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不過李世民念及舊情,並沒有公開處理尉遲恭,而是連哄帶嚇唬地給他上了一堂歷史課:“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保全自己,心裡還常常責怪高祖。到了我登基以後,一直想保全功臣,讓他們世代平安。但是你做了高官之後不斷觸犯國法,我這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並不是漢高祖的過失啊!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別做後悔不及的事。”

雖然尉遲恭不怕天、不怕地,但他終究還是怕皇帝,《資治通鑑》上說“敬德由是始懼是而自戢”。晚年的尉遲恭篤信仙方,飛鍊金石,自己在家煉仙丹,修樓閣,聽音樂,享受生活,十六年間不與外人交流。
宴會上功臣對王爺大打出手,皇帝勸說:我明白漢高祖為何殺韓信了

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尉遲恭在長安隆政裡的家中安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時年74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