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武力排名一直是多部古典小說飽受爭議的話題,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也很難客觀評價誰對誰錯,三國演義武力排名更是會引來極大的爭議。在此帖中,本人先分析三國演義的作者筆下直接告訴我們的他本人對於關羽,張飛,趙雲的武力比較,然後再說一說劉備手下重要人物主觀對己方將領武力的看法。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1:作者通過戰績告訴我們的關張趙三將的武力對比。

應該說戰績還是能直接說明一些問題的。事實上關羽,張飛,趙雲在整部書中都沒有真正的直接交手,並不是完全沒有機會,至少說關羽和趙雲是有一個機會交手的,就是再周倉被趙雲傷了以後,關羽本來是想和周倉的對手交手的,但是這次卻被劉備直接攔住了。那麼這樣三人就沒有了直接的對比,我們只能看間接的對比了,就是通過和別的將領的交手來看三人的武力比較。

首先看關羽和張飛戰紀靈,結果是關羽和紀靈打了30回合,紀靈劣勢然後叫停,關羽也就回馬了;而張飛呢,他只用了十多個回合就殺死了紀靈。單單從表面上看,張飛的戰績比關羽出色。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然後再看趙雲和關羽戰文丑,結果是趙雲50回合戰平文丑,但是關羽僅僅用三個回合就讓文丑膽怯而退走。單單從表面上看,關羽的戰績比趙雲出色。

最後來看張飛和趙雲戰張郃,在全書中張飛與張郃的交手以及趙雲與張郃的交手次數均不止一次,所以我們挑出相對公平的那一次單挑,結果是張飛100回合戰平張郃,而趙雲只用30回合就擊敗了張郃,單單從表面上看,趙雲的戰績比張飛出色。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也許我們仔細分析以後會認為:關羽戰紀靈未出全力,他怕殺了紀靈會激怒袁術而讓劉備軍遭遇強敵,但是張飛那個時候不存在這個顧慮,所以不能說明張飛強於關羽;也可能會說趙雲剛剛出山所以沒經驗,而關羽3個回合也只是讓文丑膽怯而不是真正地擊敗他,所以不能說明關羽強於趙雲;當然還可以說張飛對張郃一戰僅僅是戰略需要,他在拖延時間,根本沒有出全力,所以不能說明趙雲強於張飛。但是這些也都是我們讀者的主觀推斷,誰又敢肯定作者想了這麼多,想了這麼深了?更沒有任何作者的其他作品明確指出這些。所以現在只看表象,那麼表象就是從這幾處戰績中我們得到結論:武力上張飛〉關羽〉趙雲〉張飛,分別是通過戰紀靈,文丑,張郃得到的。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作者居然安排了這樣的三人武力循環的戰績,乍一看似乎很矛盾。那麼作者到底想說明什麼呢?我們再往後看。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從赤壁之戰以後,劉備軍對曹軍的攔截中,我們還可以得到一些結論。攔截曹軍的劉備軍主將的露面順序依次為:趙雲,張飛,關羽。剛開始當趙雲出現時,曹操讓徐晃,張郃雙敵趙雲;後來張飛出現時,許褚,張遼,徐晃三將去戰張飛;最後當關羽出現的時候,乾脆是曹操全軍不敢上前。這裡面固然有曹軍體力消耗越來越大的因素,但是從曹軍參戰的將領數目上看,顯然是敵住趙雲難度較小,然後是張飛,對付關羽最困難。應該說作者安排三將出現的順序為趙雲最先,然後張飛,最後關羽,這裡面是暗示了三人武力關羽〉張飛〉趙雲。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繼續往後看,到了漢水一戰,趙雲能夠讓徐晃,張郃兩將不敢與他交手;但是在襄樊之戰後期,老年關羽面對徐晃已經是難以取勝了。這次還是隻看錶象,這一回趙雲的戰績比關羽出色。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綜合赤壁之戰後,漢水之戰和襄樊之戰,我們從他們戰績的表象上基本可以得出結論:武力上趙雲〉關羽〉張飛〉趙雲。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對比兩次結論,我們發現原來在書中關羽,張飛,趙雲三人分別都有遜於對方的戰績,也都有超越對方的戰績,就是說我們主觀上認為他們三人如何排名,都是有一定依據的,談不上誰對誰錯。那麼為什麼作者要安排下如此有趣而矛盾的事情呢?個人認為原因在於作者在極力避免關羽,張飛,趙雲三人的武力對比,特別是在戰績方面,不但避免了他們的直接對比,也避免了他們的間接對比,這樣的寫作方式很精妙,作者不希望讓關羽,張飛和趙雲在戰績上分出個絕對的輸贏勝負。也許作者就在對讀者說:你們為什麼非要爭論出他們三人的武力高低呢?都像是兄弟一樣,不比這些。如果再擴展一下,看一下劉備軍五虎大將的對比,加上馬超和黃忠,那麼這下有了直接對比,就是馬超戰平張飛,黃忠戰平關羽,可以說前者是真正公平的平手,那麼後者呢,關羽的拖刀計有頭無尾,黃忠的箭也不真去射關羽。可以看得出作者不但不希望通過戰績讓關張趙的武力分出個絕對的先後,而且避免的五虎大將武力出現差距,他希望這五個人的實力體現出的差距極其細微,甚至沒有差距。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2:看劉備手下主要人物對己方將領的武力看法

分析這一點,本人的證據是出自諸葛亮口中的一些言論,主要就是兩次激將法。我想諸葛亮肯定是比較瞭解劉備手下將領的,所以他的一些話應該能說明一些問題。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首先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激將法。三國演義的六十五回,張魯命馬超等人攻打葭萌關,諸葛亮準備調動張飛,趙雲前來禦敵,但是這個時候趙雲領兵在外,只有張飛在 劉備身邊。為了能夠讓張飛全心全意對付馬超,諸葛亮用了激將法,他對劉備說:“今馬超侵犯關隘,無人可敵;除非往荊州取關雲長來,方可與敵。”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在激將法中提到關羽,並且明確指出馬超無人可敵,只有關羽才能對敵。這是激將法,所以這句話固然不能證明劉備手下只有關羽才能對付馬超,但是諸葛亮用關羽來激張飛,應該可以說明張飛心裡的想法和諸葛亮的是存在共性的,這個共性就是他們都主觀上認為,劉備手下武力最強的是關羽,正因為有了這個共性,諸葛亮的激將法才能成功。應該說這個時候劉備,還有同在旁邊的魏延的想法應該也與張飛,諸葛亮相同。當然這個時候說的劉備手下,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等人,還不包括馬超,因為馬超這個時候還不是劉備手下將領。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然後就是諸葛亮的第二次激將法。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回,張郃攻打葭萌關,這個時候守將霍峻發書向成都的劉備告急,於是諸葛亮,法正和眾將一起商議對策。這個時候諸葛亮說了句話:“今葭萌關緊急,必須閬中取翼德,方可退張郃也。”之後法正在提出張飛在鎮守重地以後,離不開身之後,諸葛亮又說了:張郃乃魏之名將,非等閒可及。除非翼德,無人可當。”可以看出,前面一句諸葛亮的觀點比較明確,就是在和劉備入川的將領當中,以張飛的武功為最高。當然這裡不包括未入川的關羽,現在再說調動關羽來是不實際的,因為張郃已經在攻關,叫關羽顯然是來不及了。當然這句話也不能證明只有張飛才能對付張郃。後面一句話就是明顯的激將法了,用張飛來激其他武將,這一次是黃忠和嚴顏兩位老將中了激將法,這和第六十五回中張飛中了激將法類似,也可以證明一個共性,就是在黃忠,嚴顏等人的心裡想法和諸葛亮的一致,他們都主觀上認為,入川的將領當中以張飛的武力為最高,這個時候劉備,趙雲和法正等人都在場,可以推斷出他們心裡基本也存在這個共性,這時候馬超也已經是劉備手下的將領了,而且已經入川。所以這個時候在成都的將領的觀點共性就是:除去關羽,劉備手下其他將領中以張飛的武力為最高。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最後再看一下關羽本人的觀點,兩次激將法關羽都沒有在場,而且激將法也並沒有用在關羽的身上。以上分析的劉備手下將領的想法,也不包括關羽的想法,那麼關羽的觀點是什麼呢?我們都瞭解關羽的性格,關羽剛而自矜,那麼他主觀上會認為有人強於自己嗎?應該說整部書中,武力得到關羽稱讚的,不過張遼,張飛,黃忠,龐德寥寥幾個人,這幾個都是武功高強的猛將。對黃忠,關羽的評價如下:關公心中暗忖:“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對龐德,關羽的評價如下:卻說關公回寨,謂關平曰:“龐德刀法慣熟,真吾敵手。” 可以看出,關羽對兩人評價基本是,他們和自己在伯仲之間或者說差距很細微,但是還沒有認為他們能夠超越自己。關羽對張遼的評價就高一些了,那次是張遼不願意與關羽張飛交戰,結果張飛追了出來。關公曰:“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因我以正言感之,頗有自悔之心,故不與我等戰耳。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飛乃悟,只令士卒堅守城門,更不出戰。可以看出,關羽說這話主要是為了勸住張飛,張遼是良將,而且心中有後悔之意,所以關羽根本不希望張飛魯莽導致劉備軍和張遼的關係惡化,關羽就提出了張遼武藝不在關羽張飛之下,實在只是為了勸說張飛,看不出他真的認為張遼強於自己和張飛。那麼最俱爭議的就是關羽對張飛的評價了,那次是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曰:“將軍真神人也!”關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操大驚,回顧左右曰:“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令寫於衣袍襟底以記之。這話從表面上看就是關羽明確指出,自己沒什麼了不起,張飛比自己了不起。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很多朋友認為,張飛是實實在在強於關羽的,因為驕傲的關羽都親口承認了,那還有什麼爭議?那麼仔細分析一下,這真的僅僅是關羽陳述一個事實,告訴別人他主觀認為張飛強於自己嗎?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關羽說這句話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往下看。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飛一個人在長坂橋上,曹操率領大軍趕到。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聯繫兩件事情,我們應該可以想到,關羽當初說出說的話,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震懾住曹操。在劉備沒有真正的文官以前,關羽是充當參謀的,當然他是很有頭腦的。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所以很有可能,當初關羽就想到了劉備,張飛還有自己將來還是要和曹操為敵的,那也保不齊哪天張飛會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和曹操正面交鋒,所以就是關羽這一句話,在長坂橋前保護了張飛。關羽早沒有和曹操說,晚沒有說,偏偏是在斬顏良以後說,這很明白,就是因為斬顏良以後,曹操和他手下是最佩服關羽的了,因此這個時候說話震懾的力度最強,甚至說曹操還記在衣服上了。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佩服關羽的精妙用心,看似隨意的一句話,讓曹操和他的軍隊面對張飛的時候不敢向前,就是因為他們想起了關羽的話。所以說關羽對張飛的這一個很高的評價,實在沒有說明關羽和張飛的武力對比,只是為了震懾曹操和他手下。可以說曹操不太瞭解張飛的真實實力,所以想起了關羽的話,再加上張飛的氣勢,曹操和手下真的被震懾住了。之所以很多讀者沒有想到這些,也許是因為兩件事情離的遠了點。說關羽沒有認為自己不如張飛,還有一個證據,就是劉備收馬超以後,關羽提出比武。其實葭萌關馬超和張飛的酣戰,大家都是清楚的,想必關羽不會不清楚,那麼既然這樣,關羽應該知道張飛和馬超在伯仲之間,這樣他提出比武,足以說明他認為馬超不可能超過自己,也就是張飛不可能超過自己。如果說他認為張飛強於自己,那比武就是自取其辱,而關羽不可能自取其辱。所以還是回到關羽的性格上來,他的主觀觀點是:張飛,馬超不會強於自己,估計他也不會認為劉備手下其他將領強於自己。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所以說,從諸葛亮的一些言論中,主要是他的兩次激將法:用關羽來激張飛,用張飛來激其他武將中,我們可以看到劉備手下重要人物對己方將領的武力主觀看法,就是劉備手下,以關羽的武力為最高,其次是張飛。這些人心中的共性是一定存在的,如果不存在這種共性,則諸葛亮的激將法一定無法成功或者說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再說的具體一些,激將法中被激的一方應該是不會強於被用於激將而提到的一方,那麼應該是武力:關羽〉=張飛〉=其他任意一位將領。也就是嚴謹上說,不是一定強於,而是一定不弱於。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綜上所述,作者在戰績上極力避免了關羽,張飛,趙雲三人的對比,因為他並不想讓這三將的戰績有什麼太大的差距,或者說不想讓三人的武力有明顯差距,甚至說作者不希望五虎大將的武力有明顯的差距。但是作者在劉備手下主要人物對己方將領的武力看法上告訴我們一些事情,那就是劉備方主要人物心中的主觀想法是,己方將領中,武力排名為關羽〉=張飛〉= 其他任意一位將領。但是除去關羽,張飛的其他將領,找不到什麼依據說明他們的主觀看法,所以就難以分析他們覺得誰武力更高了。

分析三國作者,對關張趙武力的看法及劉備手下主要人物的主觀看法

本文有部分觀點為三國演義前吧主南—慕容提出的,而本人也同意這裡面所有內容,在經過她的同意以後,本人總結了她和我的觀點,並且整理成了這篇文章,我想也許此文依然頗具爭議,那麼請大家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