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他出身貧寒,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

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出身貧寒,16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狄青代兄受過,被“逮罪人京,竄名赤籍”,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精通騎馬射擊。

早期是隸屬於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選做散置。寶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詔選擇衛士到邊疆,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當時前線的偏將屢次被西夏打敗,士兵大多畏懼膽怯,狄青行軍打仗時經常親自做先鋒。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作戰四年,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

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這些城堡都扼制著敵方要害之地。安遠一戰,他受傷很重,但聽說西夏軍隊到了,就又挺身飛速趕往,士兵們因此也爭先恐後,奮力拼搏。臨敵作戰時,披頭散髮、帶銅面具,出入敵軍中,西夏軍均望風披靡,沒人敢擋。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尹洙任經略判官時,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見,尹洙與他談論軍事,很欣賞他,便推薦他給經略使韓琦、范仲淹,並說:“這是良將之材。”二人一見狄青,便認為是個奇才,對他厚禮相待。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對他說:“將帥不知古今歷史,

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從此改變志趣,讀起書來,終於精通秦漢以來將帥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積功升任西上閣門副使,後又晉升為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又加升為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功,想要召見他並向他詢問軍國大計,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畫出軍事地圖送上來。西夏李元昊稱臣降服後,狄青調任真定路副都總管,歷任侍衛步軍殿前都虞候、眉州防禦使,升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

狄青在軍隊中奮鬥,十多年後才顯貴起來,當時臉上還留有黑疤。宋仁宗曾勸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指著自己的臉說:“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後以彰化軍節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樞密副使。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狄青任樞密使四年,每當他出現時,士卒總會指著他互相誇獎。諫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並且多次發光,便請求將他調出京師以便保全他的聲譽,但宋仁宗沒有答覆。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師發大水,狄青避水將家搬到相國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對此頗有疑惑議論,朝廷便免去狄青樞密使職務,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離京出任陳州知州。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瘡,抑鬱而終。皇帝為他哀悼,追贈他為中書令,賜諡為“武襄”。

抑鬱而終的北宋名將狄青

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給近世將帥排名次,認為狄青從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為人深沉而有謀略,又能謹小慎微,保全名聲,有始有終,對狄青頗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來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並親為他御製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禮節來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