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最近央視8套又出現了新的古裝連續劇——《開封府》,雖然現在這部電視劇基本上已經接近尾聲了,但小編髮現身邊的人也很喜歡看這部電視劇,而小編想說,這部電視劇有很多地方在胡編亂造,違背歷史的地方非常之多,根本不忍直視,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真正的北宋包拯: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1.北宋有著嚴格的司法程序,包拯不可能那樣審理犯人。

在兩宋時期司法程序及其嚴格、複雜,其主要體現在分權中,在宋代司法程序共分為三步驟:逮捕、審訊、判決,其中審訊又細分為一審和二審,判決又細分為三步,加在一起總共需要六步,在每次判決作出最終決斷後,犯人可以有喊冤的機會,北宋可喊冤3次,南宋可喊冤5次,如果犯人喊冤,則整個司法程序需要從頭審理。

在宋朝每一個司法步驟會在附近的州調集不同的官員審判,在審判中每個官員之間互相不認識,從而在這種分權中可有效的避免了徇私舞弊現象的發生。因此在宋朝是不可能出現包拯一個人大權獨攬的態勢。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2.包拯的臉一點都不黑,臉上也沒有月牙。

包拯的黑臉是元明清時期戲劇化妝師的傑作,代表包拯的鐵面無私,讓人敬畏的威嚴之貌。但實際上包拯是一位清秀的白面書生,且身高只有1.65,且面容文雅。

包拯的臉上沒有月牙,根據中國人的傳統,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裡只有崇拜,沒有信仰(摘自易中天),歷史上的偉人名人很多會因此被神化,所以有人說包拯是二郎神、文曲星等的轉世,但現實中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已,跟我們普通人一樣同樣生老病死。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3.包拯確實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但是不是體現在斷案上。

有關包拯斷案的故事,在歷史上記錄的並不多,他的政績主要體現在進諫和彈劾上,包拯曾一度擔任監察御史,負責監察百官,在這期間,有過很多寵臣、重臣因包拯本人的彈劾而下臺,如果一次彈劾不成,包拯就反覆上奏,直至皇帝最終採納包拯的意見。

包拯做開封府尹只有一年,且在這一年裡並未破獲什麼大案,在開封府裡包拯既沒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又沒有展昭公孫策等人的幫助。著名的《鍘美案》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的陳世美相傳是清代順治年間的官員,為官清廉,且夫妻恩恩愛愛從未乾過有損於名譽的事兒。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4.在封建王朝宣揚的是“朕即國家”,法律不是為維護公正,而是為維護統治者的利益

封建王朝裡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無論你是一介草民還是朝廷重臣,其根本只是皇帝維持階級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在皇權至上的社會里,皇帝善待百姓的動機只是為維護自己的統治,而薄待你更屬於理所當然。在封建社會任何法律和體制都是為維護皇帝統治的利益,皇帝根據自己的利益可以隨便的修改法律,哪管你洪水滔天。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用《開封府》裡的劇情來說,陳世美不僅是皇親國戚,更是主張變革的大臣。而北宋滅亡很大原因是因為改革失敗,假如宋仁宗是個明君,他肯定知道變革對維護趙家統治的重要性。這樣的話如果包拯對陳世美斬立決,不僅是侵犯了皇室的利益更是打擾了北宋的變革,為了一介草民卻讓一位皇親倒地,為了黎民的利益竟讓整個國家因為否變革而走上陌路,如此包拯所謂的正義豈不是罪大惡極。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5.包拯家境很富裕。

歷史上的包拯生於官宦世家,且父母雙全,29歲便考中了進士,憑藉一己之力從小小的縣令一直做到中央官員,為官清廉且不慕權貴。

6.電視劇裡的服裝和人物有很多是錯誤的。

當包拯逐漸做到中央官員而能親眼在朝堂上見到宋仁宗時他和皇帝已經是年過半百,皇帝只晚包拯一年出生,因此包拯和宋仁宗根本不可能像電視劇裡面的人那麼集體的年輕,最起碼編劇也要給人家留個鬍子吧。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宋仁宗

宋代官服分朝服和公服。朝服用於朝會及祭祀等重要場所,且帶有冕冠。(漢家皇帝的冕冠就是在電視上常看到的那種一個板前後搭下一個簾子的那種)皇帝平日穿履袍它和官員的常服差不多,在官員中各官員的服色有各不相同:三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硃色,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上青色。因此根本不可能出現皇帝在朝會中穿一個官員樣式的常服,而底下所有的大臣穿清一色的紅色朝服。

看《開封府》這種違背歷史電視劇,歷史上的包拯根本沒做過這些事

宋代龍袍

宋太祖趙匡胤原是後周大將,“陳橋兵變”時黃袍加身自立為皇帝,因為這樣稱帝怕不被人所信服,於是皇帝就想出來了一個謙稱“官家”,(這個謙稱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所以宋朝皇帝都是自稱“官家”而不是“朕”,而且大臣也通常這麼叫,所以電視劇裡的皇帝自稱“朕”明顯是一處錯誤。

宋朝的駙馬被人尊稱為“粉侯”,而不是直接叫做駙馬,那是很失禮的,且宋代的官府從來沒有電視劇裡面的服裝那麼鮮豔。


如此之多小編也就不一一例舉了,中國的影視業已經越來越商業化。其實,電視劇的製片人和導演越加粉飾自己的過錯就越會倍顯無知,這些瑕疵只要我們稍微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而甚至有些電視劇為了減少觀眾仔細的觀察的麻煩,他們還愈加變本加厲,使得有些電視劇矛盾重重。

包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慕榮利的優良品質另其家喻戶曉,並不斷被人改編成戲劇一直流傳至今天,用其他作者的話來說,包拯的形象歷久不衰,是中華文化特有的現象,他體現在農耕文明中百姓對“皇權”和“清官”情節,和對能夠幸運的遇上一個聖君、清官、俠客的美好願望,這些思想與中國長期以來的農耕時代的思維是有著密切聯繫的。

想看更多精彩的相關內容請歡迎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