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一:載入史冊的“神技藝”

中學教材裡,一篇常叫中學生們讀到入神的古文,正是《柳敬亭說書》。

這篇曾經被選入過多版語文教材和練習題的晚明小品文,出自明末文學家張岱之手,以生動明快的筆墨,還原了明末說書藝人柳敬亭的表演現場:此人每天說一回書,就要一兩白銀酬金,必須提前十天付定金預約。待到表演時,講“武松景陽岡打虎”一段,那真是“其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就連他的眼眉,都是“口角波俏,眼目流利”,叫現場觀眾聽到入神,比看《水滸傳》原文還精彩。

如此生動描述,叫這位說書藝人柳敬亭的高超技藝,寥寥幾筆就躍然紙上。哪怕放在今天,也堪稱功力精湛的頂級藝術家。而放在張岱寫下此文的明末年間,這位叫柳敬亭的說書藝人也並非虛構,卻是當時紅透江南的知名藝人,按現代說法,絕對屬於明星級別。

甚至可以說,瞭解明末的興衰歷史,只看這位“大明星”的一輩子,就是幾多唏噓。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二:從逃犯到大明星

柳敬亭,萬曆十五年(1587)生人,以黃宗羲《柳敬亭傳》與夏荃《退庵筆記》記載,他原本姓曹,出身泰州北灣的漁夫家庭,卻在十五歲時因好勇鬥狠犯了死罪,只能倉皇逃跑。途中在一柳樹下歇息時,十五歲的柳敬亭回想這一番晴天霹靂,也總算是想開了:既然躲在柳樹下,那“吾今氏柳矣”。於是改名為“柳敬亭”,而後流落到盱眙,開始以說書為生。

誰知改名換姓的窮小子柳敬亭,卻意外找到了人生目標,別看讀書不多,但連書都沒錢買的他,只憑聽來的《三國演義》等故事,竟能獨出心裁“加工”,每次開講都招來大批聽眾。可別看名氣有了,日子卻過得苦,走街串巷講一天,也掙不了幾個錢。趕上隆冬時節,經常連腳都凍裂。這樣的日子,一熬就是好幾年。他的足跡也走遍江南,日子一如既往的艱難。他也感到,自己看上去頗有天賦的說書本領,似乎還缺什麼。

直到在松江地界,柳敬亭結識了當地儒生莫後光,眼光獨到的莫後光,一句話就戳中了柳敬亭的毛病:“說書雖小技,然必句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想把書說好?只繪聲繪色還不夠,你每句話都要說出人物性格,你需要了解各地風土人情。你更要像春秋戰國時代的藝人優孟那樣“可以得志”,也就是作品要有社會意義。小夥子,慢慢練吧。

就像武俠小說裡,突然被打通任督二脈的武學天才一樣,莫後光的這一番棒喝,叫柳敬亭從此開了竅,之後幾個月裡,他暫停了所有表演,埋頭苦練學習之中。當他再次出現在莫後光面前時,一場精湛的表演,叫素來挑剔的莫後光瞬間拜服:“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這小子現在還沒有開口,歡樂悲傷的感情就帶了出來,叫聽眾不由自主沉浸進去。這出神入化的技藝,想不紅都難。

在中國古代,說書這種技藝,一直是讀書人眼中的“小技”,看上去難登大雅之堂。但柳敬亭卻趕上了好時候:那時候的明王朝,正是東南商品經濟火熱發展時,南京蘇州杭州等大城市高速發展,城市生活豐富多彩。說書彈詞尤其火熱,像柳敬亭這樣技術爐火純青的人物,自然亮相就爆紅。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於是自從被莫後光點評後,柳敬亭就火遍了南京杭州各城市,每次說書都聽眾爆滿,達官貴人家的家庭宴會上,他更常在亭榭間獨坐,悠然拍案開講,只要一張嘴,就是當晚焦點人物。張岱《柳敬亭說書》裡,請他演出必須十天預約的規矩,還有他說書現場,決不許聽眾打哈欠走神的規矩,當時也流傳各城市。此時的柳敬亭,也早不是當年寒冬裡挨凍的窮說書人,他的收入與日俱增,人氣也是一天天旺,堪稱江南知名的“娛樂明星”。

從窮逃犯到“娛樂明星”,這一番人生經歷,正是明末年間,東南市民經濟火熱的縮影。

在結識了明末軍閥軍閥左良玉後,他的人生更驟然躥到巔峰。左良玉目不識丁,每次公文都要人念,可每次一聽念公文就心煩。待到柳敬亭到了他軍中後,這事就不煩了,柳敬亭繪聲繪色的朗讀,把每份公文都當成評書,果然念得左良玉心花怒放,他也就成了左良玉身邊的紅人。明末崇禎帝上吊,明朝變了南明,柳敬亭也扶搖直上,懼怕左良玉的南明官員們,見了柳敬亭就叫“柳將軍”,各種官場宴會,更把柳敬亭請到主座,場面無比風光。

但這風光,終於隨著一場國難雨打風吹去:清軍南下。

三:大徹大悟的抉擇

南明弘光元年(1645),捲入南明內鬥的左良玉突然身死,隨即清軍南下,偏安江南的南明弘光小朝廷瞬間滅亡,左良玉大軍也樹倒猢猻散,其子左夢庚帶著殘部降清,順便捲走了柳敬亭放在左良玉軍中的一生積蓄。昔日的“大明星”柳敬亭,雖說早早逃離左良玉大軍,卻已身無分文,又趕上這兵荒馬亂念頭,可謂人生驟然跌入谷底。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不過對柳敬亭來說,他畢竟還有這一身說書技藝,不愁找不到飯碗。但這樁家國鉅變,還是叫他徹底理解了多年以前,莫後光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是啊,說書也是一門藝術,不止講得是娛樂,其中更有家國情懷志向。面對南明王朝覆滅,昔日大明王朝山河變色的景象,柳敬亭,徹底懂了。

從此以後,柳敬亭過上了另一種生活,雖然還是以說書為業,卻不再追求多少酬勞薪金,更不再沉迷於講述各種奇特故事。他的評書作品,開始以《精忠全傳》《隋唐英雄》等忠義故事為主,通過講述岳飛秦瓊等英雄的壯烈歲月,寄託對明朝滅亡的哀思。他也不再以收取銀兩為目的,卻是走街串巷,把家國興亡的哀嘆,講給每一個聽眾。

也正是因為有了曾在左良玉軍中的經歷,見過驕兵悍將征戰殺伐的柳敬亭,說書技術也更加精進。那把那段時光的記憶,全數融入到評書創作裡。於是他描述的戰爭,有了“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的現場效果,為明朝滅亡滿心悲憤的聽眾們,不知不覺就“亡國之恨頓生”。

抗清志士周容聽柳敬亭說《精忠全傳》,不知不覺就把柳敬亭當成了心目中的岳飛,竟當場就朝著柳敬亭肅然下拜。

就這樣,在南明浴血抗爭的年代裡,昔日的明末“大明星”柳敬亭,就以這樣特殊的方式,表達著一個明朝遺民的尊嚴。

清朝康熙元年,清王朝已經坐穩江山,久仰柳敬亭大名的清朝漕運總督蔡世英,熱情將柳敬亭邀請到北京。當時七十六歲的柳敬亭,在蔡世英的船上就慷慨開講隋唐英雄,把船上一群官宦聽眾,都聽得唏噓不已。三年後柳敬亭再入京,到了北京剛安頓下,演出邀請就接踵而至。清朝官員曹貞明,聽過了柳敬亭的現場演出,感懷於明朝滅亡,竟寫下《賀新涼》詞,連呼“今昔恨,一搔首”,滿是唏噓感慨。

晚明草根牛人,康熙年間轟動北京,羞殺明朝降臣

甚至當年賣身投靠清王朝的原明朝官員龔鼎孳,也慕名來看柳敬亭演出,親眼看到七十九歲的柳敬亭,借評書怒罵叛徒奸臣的一幕,聽完卻是連連嘆息,寫下“笛床煙月,淚珠盈鬥”的名句。自從降清後,他捱了許多年罵,但柳敬亭,卻真把他罵出眼淚來了。

在經過了這兩次京城之行後,柳敬亭的下落也就成謎,民間更充滿著關於他的傳說。但若只看這晚年一幕,就不得不感慨明末興亡的病因:山河變色時,曾風光如龔鼎孳這樣的晚明精英,都不如柳敬亭這樣的說書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