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英國這個漂泊在大西洋中的小島,曾經在世界歷史發展的漫長時期中湮沒無聞,但到了近代卻突然崛起,一躍成為西方強國中的領頭人,並獨領風騷數百年,給人類文明烙上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曾經號稱“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的國家又逐漸衰落,迴歸到歐洲的版圖之內,迴歸到大西洋中那個小島。

這其中的前因後果必然是所有關注英國命運的人們想要揭開的謎底。本文考察了英國自古代代到現代的整個發展歷程,緊緊圍繞著英國的興衰這一條主線,著重對英國的興衰中起到重要或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給與解釋。

英國的發展歷程可以被描繪為一條拋物線型的曲線,即由一個不引人注口的小國逐漸崛起、發展壯大、達到頂峰,再逐漸回落到原點。其中第一個迫切需要解答的問題便是英國崛起的契機何在,為什麼在當時諸多境況相似的歐洲國家之中它率先走上了強盛之路。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英國崛起的第一個關鍵條件是英吉利民族國家的形成。中世紀的歐洲各國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當時的“英國”、“法國”只不過是地理上的概念,歐洲人所認同的是一個大的基督教文化圈,在這樣的認同之下,歐洲處在一種分裂的狀態之中。在各個“國家”內部,國王並不具有超越於貴族的權利,只是他們當中居位較高的一員。在這樣的分裂狀態之中,很難說會有整體性的巨大進步。英國在與法國的百年戰爭中萌生了民族意識,認識到它是不同於大陸的任何一個國家的獨立存在,通過都鐸諸君主的努力,建立了民族國家,其意義在於:它將一個國家凝結為一個整體,從而成為這個國家邁上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恰當載體。在這個載體剛剛形成之時,處於最高地位的是專制君主,他己經超越於一般貴族之上,成為整個國家的代表。專制王權和民族國家的建立為英國的崛起準備了政治條件。此時,由於民族國家與王權在利益上的一致,專制君主運用手中的權利,推行了一系列對英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政策。

一是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重商主義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本的意識形態,它強調大力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從而達到儘可能多地積累金銀財富的口的。重商主義一方而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壯大了英國實力,另一方而使得資本主義萌芽在專制王權的保護之下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在重商主義影響下,英國人開始產生了馬克斯·韋伯所說的“合理謀利”精神,他們不再把追求財富看作是罪惡,而是把它視為對上帝恩典的最好證明。這種思想意識的轉變無疑也對英國後來的發展作好了精神準備。需要指出的是,與其他國家的重商主義相比,英國有著自己的特色,“它除了具有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重商主義的一般特點之外,從一開始就有貿易差額論和重工主義的思想滲透其中”。這對於英國後來率先向資本主義轉變不無影響。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二是英國的專制王權積極推動海外貿易和擴張。除了滿足王室私利之外,海外貿易和擴張是適應當時重商主義政策需求的。通過海外擴張,英國不僅可以廉價地從殖民地進口商品,還可以擴大自己商品的銷售市場,從而增加貿易順差額度,增加財富的積累。通過重商主義和相應的海外擴張與掠奪的推行,這個形成不久的民族國家可謂羽翼初豐,為後來的振翅高飛作了最基本的準備。

但是,隨著英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尤其是當重商主義日益發展到重工主義階段的時候,工商業對自由發展空間的要求便與專制制度不可避免地發生對抗。此時,英國的專制王權己經完成其歷史使命,英國要想進一步發展就要克服專制這一障礙。由於斯圖亞特君主專橫跋僱,不斷踐踏自古以來就有的自由傳統,議會與國王的對抗發展到極致,於是發生了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反對專制王權的政治革命;

在當時歐洲的大多數國家還處於分裂或專制王權統治之下的時候,英國率先通過光榮革命建立起一種現代意義上的政治制度,為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一個穩定而平和的社會環境,保證了英國的上升趨勢。如果說之前英國所具備的條件只是為英國的崛起準備了最基本的必備條件,那麼光榮革命則為現代英國奠定了第一塊基石,英國在向現代社會轉變的起跑線上就取得了領先優勢,這是它後來能夠J決速發展,並一路領先的關鍵所在。

統一的民族國家,合理謀利的思想意識,工商業的不斷髮展,不斷完善和走向成熟的君主立憲制度,和平的國內環境,以及積極的對外殖民擴張,使英國具備了諸多優勢。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才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它在此前所積蓄的力量噴薄而出,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的指導下,英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發展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並且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推動下,加快了對外殖民擴張的腳步,使其殖民地幾乎遍及世界的整個角落,成為其他任何國家難以企及的“日不落帝國”。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在國家實力不斷增長的同時,英國國內的政治制度也不斷走向完善。現代代議制民主制度通過歷次議會改革得到發展,兩黨制逐漸形成並確立,以文官制度為標誌的政府行政體系也率先在英國建立起來。因此,英國幾乎在任何一個方而都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然而歷史的現實是,當最強者不能一直保持其領先發展的速度時,便免不了被其他國家所超越。

到19世紀末期,英國的發展速度明顯地相對落後。而且,幾個世紀的發展雖然給英國帶來了無比的榮耀,但也使它背上了沉重的負擔。一方而,而對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當德國、美國等國家抓住機遇迅猛發展時,英國卻越來越多地表現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滯後性和侷限性。它沒能及時地應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並適時地進行工業結構的調整,在失去其經濟優勢的同時,又固守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另一方而,龐大的殖民帝國給英國帶來了保護和發展殖民地的巨大責任。殖民帝國愈加強大,殖民地帶來的問題愈加複雜,帝國就愈加成為它不堪其累的負擔。英國曾經引以為豪的榮耀,己被時間打磨失去了昔日的榮光,然而又不能及時進行新一輪的變革,便無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落。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緊隨其後的兩次世界大戰及期間的經濟大危機,給英國的經濟以致命打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它的經濟己經處於“破產”的境地。然而,戰後英國雖然作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甚至放棄了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但由於“英國病”的長期困擾,及各種政策在後期越來越表現出來的問題,其經濟一直沒有出現較好的發展勢頭。

50年代後期,英國終於落入二流國家的行列。而且,英國的殖民帝國在二戰之後幾乎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而對自身實力的下降和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英國嘗試將無形帝國變為有形帝國,以保持自己在殖民地的利益。然而,而對二戰之後民族解放的浪潮,英國無可奈何失去了它一度以之為生命線的帝國。帝國的解體和經濟的衰退同步發生,英國被迫退回到了歐洲。而昔日帝國輝煌的舊影仍在,英國一時難以找到自己的準確定位,在經歷多次的曲折之後才不得不加入歐共體。儘管英國要徹底擺脫曾經的光環需要時間,但迴歸歐洲,回到它的出發點,這是它別無選擇的道路。資本主義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對原料和商品市場的需求,必然帶有向外擴張的特性。而英國由於國土而積狹小,其對外部的原料與市場的需求顯得格外迫切,所以英國的資本主義從最初便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對外擴張性。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早在伊麗莎白女王時期,英國就在王室的支持下,以統一的民族國家的力量為依託,大肆展開了海上貿易和海外擴張。他們一方而在海上劫掠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商船直接掠奪財物,另一方而通過海上探險開始進行海外擴張,在地中海和東印度進行商業貿易開發,建立商業據點,在紐芬蘭灣進行漁業開發,並在北美和西印度群島開拓殖民地。隨後又先後通過多次戰爭打敗荷蘭和法國,建立海上霸權,初步建立了第一帝國。這一時期英國的擴張所帶來的大量的財富積累為其進行經濟上的巨大變革積累了資本,而市場的擴大必將刺激它提高商品生產能力,這實際上為工業革命作了準備。工業革命在英國率先發生,海外擴張與貿易並不是惟一的促成因素,但它卻是英國建立起龐大的殖民帝國的最直接動因。工業革命帶來的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生產力的提高,一方而進一步增強了英國的國力,另一方而也帶來了由商業資本主義過渡到工業資本主義階段的國家對於原料和市場需求的急劇增加。作為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將其擴張的觸角伸向了全世界。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英國在之前建立的以北美13個殖民地為中心的“第一帝國”己經隨著美國的獨立而瓦解,而這一次,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和自由貿易思想的指導下,英國建立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帝國。這個第二帝國以印度為基石,殖民地地遍及全球,保證了英國的原料供給、商品市場,也保證了英國的自由貿易的暢通無阻,而它的存在本身就是英國輝煌的最重要見證。

應該說,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催生了英帝國的建立,對於英國而言,這是有著必然性的。只要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活力,只要英國的實力足以使其保有在自由貿易下的絕對優勢,英帝國的存在就有著某種合理性。然而,19世紀後期英國經濟所表現出來的活力己經遠遠遜色於德國、美國等後起之秀了。這裡又存在著一個密切的互動關係,即英國經濟之所以失去以往的活力,並不單純是其國內政治經濟自身的原因—雖然這個原因不容忽略並且相當重要—也離不開殖民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由於英國對殖民地的長期依賴,它從殖民地所獲得的利益越大,它在對國內的工業更新換代時表現出來的隋性也越大。而且,隨著其他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殖民地的爭奪與保護越來越成為英國沉重的經濟負累。如果英國不能及時恢復其經濟活力,丟掉帝國將是它惟一的選擇。因此,接連而至的兩次世界大戰幾乎徹底摧毀了英國的經濟,在它還沒來得及喘息的時候,風起雲湧的民族解放運動使得英帝國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如果我們想要給英國的興衰找到一個貫穿始終而可行的解釋,那這個解釋便是制度創新的行與廢。如果一個國家能夠不斷根據歷史的演進而進行制度創新,這個國家必將會在發展中全而受益;相反,如果一個國家墨守成規,制度變革落後於時代的步伐,則落後的必將仍然落後,先進的也將而臨衰落。英國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它制度創新的結果。建立在專制王權統治下的民族國家,謀求本民族的最大利益,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在英國的發展;推翻專制王權建立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掃除了障礙。這不僅是英國自身的創新,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創新。縱觀當時的歐洲,這些新變化的確是使英國能夠卓爾不群,取得領跑優勢的原因所在。伴隨著英國的壯大,英國的制度創新也一直沒有停過。光榮革命中建立的君主立憲制貌似保守,但卻通過責任內閣制等變革不斷得到完善;
當初的英國強大到什麼程度?又是怎麼從日不落帝國逐漸走向衰落的

19世紀的三次議會改革使得民主的範圍不斷擴大,適應了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階級狀況的變化;兩黨制使得英國的政治運作更加規範化,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服務於經濟發展;文官制度又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這些創新是英國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前進和順利推進海外擴張的重要支柱,其中很多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如果沒有這些創新,很難想象工業化迅速推進、社會發生翻天覆地變革的英國可以保持良好的國內環境,也就很難想象其經濟發展不出現大的波折。在這一系列的創新之後,英國達到了發展的頂峰。

英國似乎在各個方而都趨於完善了,這時英國必然而臨抉擇:是繼續創新還是保持當下的“完善”?理想的狀態是繼續進行創新,而這對於一個己經進行了這麼多有效創新的國家來說,看起來似乎並不困難。然而,達到頂峰是某種口標的達成,而除了是一種崇高的榮耀,頂峰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講也都是一種潛在的威脅:既然己經達到了頂峰,是停下來全力保持現狀,還是再勇於否定曾經作為前進臺階的制度而進行新的創新?即使認識到了創新的必要性,是否有打破現狀的勇氣與魄力?這是一個潛在的但卻是嚴峻的挑戰,但是英國並沒能夠以最好的方式應對。它滿足於現狀而拒絕了深層次的革新,從而很快地被後起之秀所超越。創新的停下也即是經濟活力的停下。

英國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歷史從來不為輝煌而停留,再高的頂峰一旦納入到歷史的長河中也只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頂峰。沒有絕對的頂峰,只有絕對的進步,不斷創新才是真正的發展之路。這也是英國的興衰所應該帶給我們的又一重要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