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何按下通州堰建設快進鍵?

“有人在通州看海,有人在故宮看牆”。通州雨後成海,靠船出行;故宮雨後洗得最乾淨,瞬間年輕三百年。


這是人們對於北京市通州區雨後的一段戲謔,但也暴露出通州的洪水隱患。通州區地處北京城市下游,九河下梢,河網水系較為發達。大小河流總共103條,通惠河、溫榆河、小中河、涼水河、蕭太后河、壩河、清河等穿城的骨幹大河皆滾滾東流,在此匯入北運河。


近日記者瞭解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堰”分洪體系正加速建設。這一項目建成後,副中心防洪標準將由原來的50年一遇提高為100年一遇。


建設“通州堰”為何很有必要?


“‘堰’凝聚著中國古代治水先驅的智慧,它具有蓄水、擋水、分水、理水的功能”。北京市水務局副局長張世清說,在城市副中心的防洪規劃中,充分遵循了自然規律和先賢智慧,借鑑“堰”的原理來構建城市分洪體系。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何按下通州堰建設快進鍵?

圖為通州堰分洪工程體系圖 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何按下通州堰建設快進鍵?

圖為北京市水系圖 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北運河管理處主任李京輝說:“北京五大流域之一的北運河水系是唯一發源於北京的流域,跨河北、天津入海河,總流域面積6166平方公里,其中北京境內4293平方公里。北運河承擔著96%的城區、87%的通州的防洪排澇任務,防洪地位十分重要。從通州堰分洪工程體系可以看出,北運河自北向南穿越城市副中心,與北京市政府行政辦公區僅咫尺之遙,6平方公里的行政辦公區的雨水經蓄滯後排入北運河。”


因此,建設“通州堰”非常有必要。根據規劃,“通州堰”將建設溫潮減河、宋莊蓄滯洪區二期、溫榆河綜合治理、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等工程。全部建成後,將分流和滯蓄北運河上游洪水,提高下游行洪能力,最大限度在副中心外圍進行分水理水,減少洪水穿城。


據測算,“通州堰”分洪體系建成後,一旦發生設計的百年一遇的洪水,可以使流經副中心的洪水水位降低約1米,從而確保千年之城的行洪安全,重構水與城、水與人的和諧關係。


如今,“通州堰”防洪體系中的四大主要工程目前已經啟動通州與順義交界處的溫潮減河分洪工程前期工作,宋莊蓄滯洪區(二期)、溫榆河綜合治理、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已經全面開工。其中,宋莊蓄滯洪區二期、溫榆河綜合治理都將在2020年年底完工,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明年汛前完成防洪主體及通航工程,2022年將全部完成。


構建分洪體系,在副中心外圍分洪蓄滯,減少洪水穿城


那麼,如何構建“通州堰”呢?


張世清表示,通過構建“上蓄、中疏、下排”的分洪體系,在副中心外圍進行分洪蓄滯,減少洪水穿城,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為100年一遇。


由此可見,北運河至關重要。“通州堰”就是借鑑“堰”的分水原理,運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通過分流、蓄滯、排除等措施,達到削減北運河干流直接流經副中心的洪峰流量,保持相對穩定的水位和水流狀態,實現副中心防洪安全目標。


上蓄即建設位於城市副中心以北的宋莊蓄滯洪區工程,可削減洪峰350個流量,滯蓄洪水900萬立方米,實現錯峰下洩洪水。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何按下通州堰建設快進鍵?

圖為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施工現場 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將新建人工溼地25萬平方米。目前,尹各莊攔河閘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並通水,完成小中河分洪閘、退水閘主體工程;富壁路暗涵工程上下游豎井已完成,正在進行下游隧洞施工及上游大管棚施工;分洪閘工程完成工程量的91%;分洪道工程累計完成總工程量的25%。


張世清說:“宋莊蓄滯洪區二期工程完成建設後,將成為一處開放式水景公園。屆時,市民可在這座蓄滯洪區飽覽蘆葦浩蕩、飛鳥蹁躚的美麗水景。”


“中疏”即利用兩條分洪通道,在北運河洪水進入副中心之前,將其分流到潮白河。這兩條分洪通道就是溫潮減河和運潮減河。


據瞭解,運潮減河建成於1964年,可以將900個流量洪水分到潮白河。2014年,在對運潮減河實施主河槽清淤疏挖、岸坡生態護砌等治理工程的同時,還沿河道灘地建設了運潮減河公園。


李京輝說,城六區及昌平、朝陽、順義、通州四區的雨洪水彙集通州北部的北關分洪樞紐,500個流量以下的部分先經運潮減河排入潮白河,超過的流量則排入橫跨通州城區的北運河下洩。2016年7月20日發生暴雨,北關分洪樞紐共產生1400個流量的洪水,運潮減河下洩670個,達到了建成以來的最大值,分流的洪水繞城而去,極大地減輕了北運河的排洪壓力。


新規劃建設的溫潮減河,又可將溫榆河400個流量分到潮白河,大大減輕下游北運河干流的防洪壓力。“溫潮減河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解決副中心防洪的重要工程,目前正在進行規劃方案的比選”,李京輝說,“通過這兩條東西向的分洪通道,共可以將1300個流量調控至潮白河,有效保障了城市副中心的安全。”


最後一道防護網“下排”,則是通過河道清淤、疏挖、堤防加高等措施,實施溫榆河、北運河綜合治理,提高河流自身的排除洪水的能力,確保標準內洪水安全通過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何按下通州堰建設快進鍵?

圖為北運河綜合治理施工現場 北京市水務局供圖


據瞭解,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不受施工場地拆遷工作影響的險工段護砌和局部河段清淤施工,工程累計完成工程量的約5%。溫榆河綜合治理工程目前已完成主河道清淤和水下護砌,正在進行堤防、綠化、濱河路等項目施工,累計完成工程量的60%。


李京輝表示,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涉及主河槽擴挖28.7公里,將由目前的70-90米擴展至140-180米不等,堤防培高加厚29公里,建設4座防汛避險平臺,修建險工護砌18.5公里,新建濱水綠道50公里,綠化面積達240公頃。


“通州堰”建設中充分考慮生態保護


“通州堰”建設過程中,還將把生態保護納入進來。李京輝表示,宋莊蓄滯洪區二期既是水景公園又是一塊溼地淨水系統,分表流及潛流兩部分,每天淨化水體8萬立方米。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採取生態治水的理念,水面宜寬則寬,宜彎則彎,一河變多河,形成急緩交替、深潭淺灣串連的生態佈局,配以多類別組合的沉水及挺水植物,形成複雜的生態系統,提高水體的自淨能力。


“另外,工程每隔1.5公里至2.5公里,就會選擇綠化條件好、景觀優美的灘地打造一處精緻小巧的濱水公園,串起它們的是50公里的水邊騎行綠道。綠道兩旁的花樹景觀帶採用色彩分區,比如用旱柳、國槐、合歡、紅花刺槐、紫丁香、野薔薇來構建紫色區域。根據周邊情況,每200米到800米左右,顏色就要變化一次。”李京輝說。


通俗來講,“通州堰”是一個防洪工程體系。除了四大工程以外,遠期還將陸續實施北運河通州上游其他規劃的蓄滯洪區及潮白河治理等工程,到2035年全面實現規劃防洪標準。


李京輝表示,屆時北運河流域的防洪體系按堰的分水理水的理念構建完成,上蓄中疏下排實現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運河、潮白河防洪減災及多功能蓄滯洪區(生態溼地)體系更趨完善。在昌平區還要規劃建設西峰山、鑽子嶺兩座水庫(共3578萬立方米),在海淀、昌平、朝陽等上游地區規劃建設溫榆河溼地公園等53處蓄滯洪區(共3321萬立方米)削減蓄滯洪水。


同時,按照“滲、滯、蓄、淨、用、排”的理念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減少地表徑流,在分水理水的同時,實現海綿蓄水。


這些均表明,“通州堰”並不是只屬於通州。河水綿綿流長,聯通著北京城。


如今的運河之上,再無古時商船往來的繁忙景象,但河岸邊,一座現代化的都市正在崛起。隨著“通州堰”的加快建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北京城市副中心將迎來“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