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關羽並非忠義雙全,它的品質值得懷疑

都認為關羽忠肝義膽,俠氣干雲,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傳為美談,這些都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歪曲事實、大事渲染和美化杜撰出來的。

關羽並非忠義雙全,它的品質值得懷疑

千里走單騎

對官渡之戰這件史實進行了分析。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劉備失敗後投奔了袁紹。關羽被擒後,曹操待之甚厚,意在挽留。關羽表示:“吾 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為,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大意是說:他知道曹操十分厚待他,但是他已經受到劉備的大恩,誓死也得報答,不能背叛。但是也決不會辜負曹操的厚待,會立即報答曹操的。

在官渡大戰初期,曹操命張遼和關羽為先鋒,率軍解白馬之圍。 關羽斬了袁紹大將顏良的首級,獻給了曹操。由於曹操與關羽事先有心照不宣的君子協定,故曹操知道關羽要“黃鶴一去不復返”,即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重加賞賜,關羽卻又跑到了袁紹的部隊中又投奔了劉備。曹操手下欲追殺關羽,被曹操阻攔。

關羽並非忠義雙全,它的品質值得懷疑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為此事所作的評論:“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於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就是說收操雖然知道關羽是不會留下 的,似在內心中非常讚賞他。關羽 逃走,而曹操不派人去追,是為了使關羽不違背兄弟義氣,是曹操成就了關羽的氣節。如果沒有王者的氣度,誰能夠做到這一步呢?這確 實是曹操的美德。

而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卻過分美化了關羽,根據這個史實編造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極力描述關羽的忠勇和俠義,狠狠地醜化曹操。

關羽並非忠義雙全,它的品質值得懷疑

影視作品中的解白馬之圍

恰好是官渡之戰這件史實表露出了關羽的不忠不義:劉備和曹操是水火不相容的兩大仇敵,為何關羽被俘欣然接受了曹操的厚待?關羽明明知道劉備投奔了袁紹,他不但不去幫助劉備,助袁紹一臂之力打敗曹操,反而幫助劉備的敵人斬殺了劉備朋友手下的大將顏良,解救了曹軍白馬之圍,也許關羽這樣做是為了求得自我心理上的平衡,也就暫時顧不得劉備的厚恩了。

其實關羽應該是一個心機較深、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左右逢源的人,無論在敵友哪一方皆可受到後代,也叫識時務者為俊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