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十大珍稀动物有哪些?

掌上优能


第一首属白犀牛,全球仅剩一只,有专门的护送卫队及保安,荷枪实弹,其阵式并不亚于总统出行。



第二属中国的蟒山烙铁头,为世界最重毒蛇。国内独有,不足二百条。全长可达2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腹面除前述黑褐色具网纹外,还杂有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较大的鼻间鳞一对彼此相切。中段背鳞25行,除两侧最外一行外,均具棱;腹鳞187~198;肛鳞完整;尾下鳞60~67对,尾侧扁末端平切

第三,夜鹦鹉在新西兰,生活着一种名为夜鹦鹉的奇特动物。它的拉丁名字直译过来是“猫头鹰的脸,柔软的羽毛”。一如其名字所描述的,这种鹦鹉的面庞就像猫头鹰一样,大而且圆,周身的羽毛也比别的鸟类来得更加柔软。这种动物奇特而又惹人喜爱,它是唯一不会飞的鹦鹉,深居洞穴,昼伏夜出,以至于新西兰政府正在竭尽全力使其免于灭绝的命运。


从毛利人定居新西兰起,夜鹦鹉的生存状况就开始恶化,后来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加入,情况更是越来越糟。人类不仅占据了夜鹦鹉的栖息地,还引入了猫、鼠、鼬类等夜鹦鹉无力应付的捕食者。在20世纪80年代,新西兰环保局提出了一项拯救夜鹦鹉的计划,其中包括将夜鹦鹉种群移至没有捕食者威胁的岛屿,为它们建立专用饲养所,人工帮助其完成孵化和育婴任务等。通过这些举措,人们好不容易使夜鹦鹉免于灭绝的命运,但2012年初,野生夜鹦鹉的数量还是只剩下126只。

第四食猴鹰。食猴鹰(学名:Pithecophaga jefferyi),又叫食猿雕,也称作菲律宾雕。体型大,喙和爪均强健,上喙边端具弧形垂突,适于撕裂猎物吞食;基部具蜡膜或须状羽;翅强健,翅宽圆而钝,扇翅及翱翔飞行,扇翅节奏较隼科慢;跗跖部大多相对较长,约等于胫部长度,腿部羽毛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雌鸟显著大于雄鸟。其主要猎物是各种树栖动物,如猫猴、蝙蝠、蛇类、蜥蜴、犀鸟、灵猫、猕猴及野兔、田鼠等。在村庄附近,它们还经常捕杀狗、猪等家畜,在啄食猴子时十分凶残,所以有“食猴鹰”之称。仅存不到500对,太平洋诸岛屿都有分布,主要集中于棉兰老岛的雨林中,是菲律宾的国鸟。


第五雪豹



雪豹(拉丁学名:Panthera uncia),一种面临濒危的猫科动物,是重要的大型猫科食肉动物和旗舰种,由于其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显著象征,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雪豹已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雪豹原产于亚洲中部山区,中国的天山等高海拔山地是雪豹的主要分布地。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相对长而粗大的尾巴是雪豹与其他相似物种区分的明显特征。国内仅剩23只。

第六远东豹远东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又称东北豹,是豹的一个亚种,比泰国豹、非洲豹等亲戚体型小,是北方寒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曾经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森林中。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Ⅰ,受到俄罗斯、中国和朝鲜政府的严格保护。其稀有程度,超过东北虎。




第七,云南白掌长臂猿。据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镇沅管理局副局长刘永介绍,目前生活在镇沅无量山的长臂猿有6群15只左右,在哀牢山中大约有9群20余只左右。“当地许多村民都听到长臂猿的叫声,但很难接近它们。”刘永告诉记者,生活在镇沅境内的长臂猿很少被人看到过,不过生活在千家寨2700年茶树王附近的那一群算是一个例外,护林员曾在20米左右的地方见到过,原来有3只,2005年又多了一只幼猿。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张宏雨告诉记者,在新平境内,目前大约生活着36群160只左右长臂猿。曾有许多人断言,长臂猿已面临灭绝。


第八斑鳖。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鳖。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以水生动物为食物。卵生。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长沙动物园1只。分布于亚洲。中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前不久越南120岁重达200公斤的一只班鳖不幸离世,越棒子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据说这只叫“老爷爷”的斑鳖被称为神鳖。

第九大猩猩。大猩猩体型比黑猩猩、猩猩都要大得多,是最大的类人猿,也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它的身体极为粗壮、剽悍和鲁莽,身高与人类相差不多,但体重则要大得多,雄兽体长为140-200厘米,体重110-250千克,最大的达350千克;雌兽体长140-155厘米,体重为80-150千克。无论是山地大猩猩还是西非大猩猩,所有的大猩猩都已数量稀少。






第十,国宝大熊猫。


把大熊猫排到第十,就是想告诉大家,比熊猫珍稀的动物有很多。世界上的濒危动物有794种,国内不幸占了120多种。许多动物比如白鳍豚就永远地消失了。你是否知道地球上动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一个接一个,一种接一种都消失了.地球上的生物原本自然形成食物链而互相依存.有人问如果这世界上只剩下人类,人类还能支撑多久?请看令人忧心的近年动物灭绝记载: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也有材料谈到我国频临灭绝的动物如: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春风化雨雨过无痕


全球广泛分布着数万种奇形怪状的动物们。它们长相奇特,生活习性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如中国著名的娃娃鱼,其被称为“活化石”,历史可以追忆到数亿年前。

1 中国娃娃鱼

娃娃鱼学名大鲵,因“唔哇、唔哇”的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

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素有“活化石”之称。

它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大两栖动物,最大体长能达到1.8米。

2 巨型椰子蟹

椰子蟹的体型硕大,外壳坚硬,配上两只强壮有力的巨螯,让它的模样看起来又凶又蛮横。

它也是个爬树高手,尤其善于攀爬笔直的椰子树,而且它可以用强壮的双螯剥开坚硬的椰子壳,然后享用里面香甜的椰肉。所以它还有一个在国际上通用的名字――椰子蟹。

奇特有趣的是,椰子蟹本是海洋动物,但由于它鳃腔内壁长着众多血管,可以帮助呼吸,所以它能长期在陆地上生活,而并不经常生活在海洋里,只是到了繁殖季节才回到海洋里产卵。

它生下来的幼体在海洋中生长发育成熟后便又爬上岸来生活。这种蟹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地区。

据记载,其中在印度洋的圣诞岛以及马来群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我国南海和台湾省都有分布。

3 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是源于土耳其的安哥拉省,因其毛细长,有点像安哥拉山羊而取名为安哥拉兔。

安哥拉兔有四个品种,以英国安哥拉兔最受欢迎,其余分别是法国安哥拉兔、缎毛安哥拉兔和巨型安哥拉兔。

他们除了面部的一小部分之外,全身都长满浓密丝绸般的长毛,耳朵呈V型,在顶端带有像流苏的毛,需要常常打理,眼睛圆而大。身形圆碌碌的,性格温顺可爱。体型大是安哥拉兔的显着特点。

4 鼋(yuán)

鼋属于巨型软壳龟,可以成长到大约2米长,重量可超过50公斤,多生长在内陆,在河流或溪水边觅食。

鼋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印度、东南亚以及新几内亚地区等。

鼋的外形特征显着,其吻部极短,眼非常靠近吻端。一些成年个体背甲和头部带有浅黄色的散化状条纹。它可能是鳖科中形体最大的品种。

鼋栖息于水质澄清、流速较缓的江河或水库深处,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

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

捕食时,鼋会潜伏于水域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氧,进行呼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在水底冬眠时不被淹死!

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可谓“睡神”。而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5 星鼻鼹

星鼻鼹是一种长相奇特的动物,其个头大约是小鼠的两倍。和其它鼹鼠一样,它在土壤中寻觅蚯蚓,还会在丰富的泥巴与烂叶中取食多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会潜游到池塘与溪流的浑浊水底,把猎物给揪出来。

属于哺乳动物的食虫目,这类生物新陈代谢极快,随时饥肠辘辘,所以这胃口奇大的小小星鼻鼹得找到足够的猎物才能度过寒冷的北国冬天。

如果要在动物王国中评选明星的话,星鼻鼹一定会以它奇形怪状的鼻子胜出,它那像章鱼触须一样的鼻子非常独特。

它比较像是那种从飞碟里现身,向好奇的地球人代表问候的生物。它的鼻子周围有22条肉质的附器环绕成一圈,当它在自家环境间穿梭时,这鼻子常因快速颤动而让人看不清楚。

星鼻鼹不仅有一张好玩的脸,它还有着相当特化的脑,也许有助于解答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构成与演化这些长久以来的问题。

6 攀岩鱼

人们看到有“手”的鱼惊讶不已,如今科学家发现会攀岩的鱼更是惊讶不已。

最近,科学家在委内瑞拉发现了一种新鲶鱼,学名为瓦氏石星鲶,具有吸甲鲶鱼和攀岩鲶鱼的共同特点,既具有骨质盔甲来保护其头尾,又具有抓握作用的高度柔韧的腹鳍来帮助它攀爬垂直表面如岩石。

这种特制的腹鳍像两条腿,可以前后独自活动,并能减轻来自身体的震动。吸甲鲶科只生活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为头胸部具有甲片所以得名吸甲鲶科。这种鱼非常稀少,经过20年研究后才有这一发现。

7 琵琶鱼

即便是对海底展开地毯式轰炸,可能仍不足以将琵琶鱼一网打尽。有些特别顽固的琵琶鱼种类甚至在葬身鱼腹后还能生儿育女。

这种雄性琵琶鱼一旦发现雌性的踪影,就会以人类的方式展开交配前的挑逗:牙齿深深咬入她的皮肤,然后分泌一种能分解其嘴唇及对方身体的酶,就像不断腐烂的食管一样永远地附在她的身上。

而在食管的另一端则是琵琶鱼的生殖腺,随时准备根据雌性的反应释放它们宝贵的东西。这就好比你死后将一对睾丸留在前女友身边,好像提前假定“她以后可能需要它们”似的。

此外,琵琶鱼还具有生物发光的脑袋,常常摇头摆尾、搔首弄姿来诱惑猎物。

大多数动物都是先隐藏后突击敌人,而琵琶鱼却会堂而皇之地把猎物诱骗到自己的餐桌上,一举拿下,然后慢慢享用。另外,它们还特别能经受得起海面下强大的水压,也很善于伪装。

8 牙签鱼

牙签鱼是一种属于鲶鱼类的鱼淡水。它们身形似鳗鱼而且全身几乎透明,令到它们非常难以被看到。

这种鱼有着平滑而带有黏液的表皮,鱼鳃带有倒勾状的刺,是强力而快速的游泳选手。它们生活于阿马逊河流域,是当地人最恐惧的鱼类。

这种鱼是一种寄生性动物,它们生存的方法既简单有残酷:首先测试水的味道,尝试从中找到来自鱼鳃的水流。

一旦发现类似水流,就会跟随水流游到寄主的鱼鳃中,并利用自己头部的倒勾刺把身体固定在寄主的鳃盖中,再吸食寄主的血液,这令到牙签鱼有“巴西的吸血鬼”之称。

在河内游泳和小解是游人的大忌,因为Candiru会被体液吸引,并迅速钻入人体内吸血甚至噬吃人体组织,造成剧痛。除非动手术,否则Candiru不会钻出人体,连当地人都闻之丧胆。

9 八目鳗类鱼

太平洋的八目鳗类鱼的自卫方式让人作呕。当它遇到敌人袭击的时候,其毛孔会分泌出令人窒息的粘液,包埋敌人致死。

不幸的是,八目鳗类鱼有时会成为自己防卫机制的受害者。但通常情况下,它会把自己拧成几节,然后从粘液中逃脱。

10 蝾螈

蝾螈是最着名的墨西哥火蜥蜴。由于它的幼体没有经历变态发育,所以在成年时仍保留了水生和带腮的特点。

蝾螈起源于墨西哥城底下的湖泊,它们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它们能够再生绝大部分肢体,还有很大的晶胚,又容易饲养。

有很多国家人都把它们作为宠物来饲养。

仅供您参考、开心娱乐 欢迎大家补充与指正!


小鲁说五谷杂粮


世界十大珍惜动物可多了,咱知识太少,不好评选啊,是不?

我就想问问列位看官,咱们陇南山林沟渠里的大熊猫、金丝猴、大鲵等算得上珍稀动物不?



乡土陇原


1、约50头爪哇犀牛生活在印度尼西亚 2、不到100只红狼生活在美国 3、不到150只直角大羚羊生活在阿拉伯 4、几百只大熊猫生活在中国 5、约700到1000只夏威夷海豹生活在美国 6、不到10只考艾欧鸟生活在夏威夷群岛 7、20只毛里求斯茶隼生活在毛里求斯 8、不到40只加里福尼亚神鹰生活在美国 9、不到100只新西兰鹦鹉生活在新西兰 10、约150只西班牙王鹰生活在西班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