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漫長的拉鋸:楚漢戰爭

這場戰役從楚漢二年(公元前205年)一直持續到楚漢四年冬,通過這場漫長的戰役,劉邦正式從楚漢戰爭的競爭中勝出。

這要從楚漢二年五月初劉邦戰敗於彭城開始說起,當時戰敗後,諸侯皆叛漢從楚,而劉邦一路上敗退至滎陽。此時楚之大隊騎兵乘勝而追,追至滎陽東南的京、索二城間。而劉邦組織以灌嬰、李必、駱甲為骨幹的步騎混合兵種出擊,在滎陽東面擊敗楚軍的隊伍。至此,長期的拉鋸戰便開始了。

在此期間,劉邦已計劃爭取時間。首先,利用滎陽成皋一線防禦楚軍。另一方面,鞏固關、隴和巴蜀之地。具體措施如下,一、在當年六月份立劉盈為太子,鞏固人心。“壬午,立子盈為太子”。二、擊滅章邯,解除關中之威脅。“漢兵飲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三、鑑於秦地殘破,饑荒太甚的局面,“令民就食蜀、漢”,以度過危機。四、計關中戶口,轉漕調兵,以補給軍食。五、發關中兵卒增強臨晉關、函谷關、嶢關、武關等地守備。

漫長的拉鋸:楚漢戰爭

漫長的拉鋸:楚漢戰爭而在外交上,劉邦令隨何說動九江王英布反楚,與楚軍相戰數月,直至楚漢三年十一月,英布被擊敗逃至滎陽,為劉邦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楚漢三年冬十二月,項羽開始大舉進攻滎陽,劉邦開始使用陳平之離間策略,使楚之君臣互相猜忌,幾成分崩離析之勢。這一年的五月份再用詐降之術,乃得以逃出滎陽,而這一階段楚軍攻取成皋。

楚漢三年的五月份,劉邦聽取了轅生之計採取了主動與機動作戰,項羽則於劉邦向宛葉間機動作戰時,開始陷入被動。等到彭越侵擾睢水、下邳時,又再次疲於奔命。等劉邦再次機動至小修武,而彭越入侵楚國後方時,項羽遂三度奔命。最後,等到劉邦破楚大司馬曹咎時,項羽四度奔命。而劉邦於九月重新奪取了成皋。

到了楚漢四年冬十月的時候,楚漢兩軍在廣武對峙。而此時的項羽由於長期疲於奔命,再加上後方被數度侵擾破壞,糧食非常缺乏,再無採取攻勢之餘力,陷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直至敗亡。

楚漢之戰是我國以弱勝強,轉敗為勝的典型案例。在對峙期間劉邦為首的漢方雖採取守勢作戰,但是卻處處爭取主動,陷敵於不利,最後致勝,實在堪稱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