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憑什麼可以成為領袖?

劉邦憑什麼可以成為領袖?

自知之明,知人善任,可以說是劉邦最大的一個特點,別的成功表現都是基於這個而延伸。“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的道德經裡的這句話,我覺得真是給劉邦量身打造。

劉邦憑什麼可以成為領袖?

劉邦的自知,可以說是各個帝王裡最為突出的,在遇到新的情況下,他總能很快發現自己哪方面不足,而且能很坦然承認,在手下多次的提問自己能力魅力的時候,他總能在沉默一會之後,真誠地說:“顧不如也”。一個最高領導人能這樣自然地說出這句話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包含了多少對自我的認知,自身的反省,自身的定為,而劉邦在這方面確實可以說是自知的典範。

劉邦憑什麼可以成為領袖?

在知人方面,劉邦也表現出了非凡的眼光,對自己的部下的長處短處瞭解得很透徹,而且用人不拘一格,不問出身,不問經歷,善於提拔一些沒有資歷,沒有立功,沒有背景的人,都放在最合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才幹,同時也最大限度地壯大了劉邦集團的力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韓信,一下子就進入最高層,而且很多不記前嫌,很多來自自己對手的投降的人,他也敢大膽地任用,一視同仁。這樣的決定,如果不是具有超凡的慧眼,非凡的魄力是不可能的。而對於很多他的部下,正是由於劉邦的任用,使得他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僅僅從這點看,足以證明劉邦是一位勝任的領袖。劉邦發跡過程中,他的故鄉沛縣人才濟濟,英才輩出,這可不是因為上天垂青於這樣一個小縣城,而是因為劉邦慧眼識英,善於挖掘,知人善任。對於所任用的人員,劉邦可以說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予充分的自主權,但是同時又表現出了高超的控制手段,控制得非常高明,不懂聲色,把部下控制得很伏貼,都願意為他效力,如果部下出現了什麼二心變故,劉邦也能敏銳地察覺,採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劉邦在為人處世上,有著他獨到的方式,像周昌打攪了劉邦跟戚夫人親熱時候,劉邦摁住周昌,說:看我像什麼帝王。周昌說:桀紂也。劉邦卻哈哈大笑,大步走去。劉邦所殺的一些功臣,做出判斷的標準也不是能否冒犯過自己,而是有沒有威脅國家政權。雍齒幾次當面冒犯劉邦,劉邦還是放過他了,還給他封候。但是像一些異姓諸侯國,即便沒有對劉邦有過什麼觸犯,但是劉邦還是找各種藉口消滅。面對著各個諸侯都不敢深入虎狼之邦秦國,只有劉邦率領數千人的部隊長驅直入,一路不斷得到人民的支持,不斷壯大,最終攻到咸陽城下。而在控制了咸陽以後,劉邦的表現更是可以看作是征服者的典範。沒有殺投降的秦王,沒有縱兵入城搶掠,沒有放火燒宮室,而是在點齊秦宮的東西並封存後,還軍霸上,還叫來了秦地的父老,站在高臺上宣佈了自己的立場,說自己不是來壓迫秦民的,而是推翻暴秦,從新建立秦地的秩序,並與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這樣劉邦一下子就從入侵者變成了解放者,這一招是相當高明啊。深得秦國人民的愛戴,百姓提物品來勞軍,唯恐劉邦不為秦王,而後來的楚漢戰爭中,劉邦屢戰屢敗,但是秦地百姓始終堅定不移地站在劉邦的一方,給予不懈的支持,即便劉邦徵發了15歲以上60歲以下,幾乎所有的秦國男子去從軍,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後院起火,人民報怨。面對著被東方六國稱為虎狼的秦國百姓,劉邦能用自己的坦誠去感化,為己所用,成為自己奪取天下的資本,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劉邦憑什麼可以成為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