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上海紅綠燈簡史

1868年12月10日,英國倫敦議會大廈的廣場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座煤氣交通信號燈,是後來廣泛使用的紅綠燈的雛形。隨著各種交通工具的發展和交通指揮的需要,第一座名副其實的電氣紅綠燈,於1918年被安裝在美國紐約市五號街的一座高塔上,由於它的誕生,使紐約道路交通狀況大為改善,隨後被世界各國所引進和利用。

沒有黃燈的紅綠燈

上海馬路上的紅綠始於1919年8月。實際上,上海在紅綠燈應用之前,已經採取一種土辦法,1924年出版的陳伯熙《上海軼事大觀》記載,當時由工部局僱傭人員在馬路中間舉一木牌,木牌一面塗白漆,一面塗紅漆,站在馬路十字路口,遇兩車同至,視情舉白麵牌表示放行,舉紅面牌表示暫停,依次放行,絕無碰撞事故發生。即為近代上海紅綠燈的雛形,其目的在於保證行車安全。當然這一辦法到了晚上就失靈了。

上海红绿灯简史

據《民國日報》1919年8月26日報道,上海法租界的霞飛路、聖母院路、金神父路交叉口出現了上海第一座紅綠燈,白天黑夜均可使用,避免了許多交通事故的發生。不過早期紅綠燈僅有紅綠二色,沒有中間過渡的黃燈,車子在馬路上開行,橫馬路沒有其他車輛,則一路綠燈,“紅燈則惟橫街可見”,“然若有電汽車經過大路,則值差及啟紅燈,以示危險”。

上海红绿灯简史

1920年的霞飛路,四個輪子的汽車已很常見,

路口若無紅綠燈,對行人極易造成危險。

一箇中國人的建議

“紅燈停,綠燈行”,是人們必須遵守的交通規則,但早期的紅綠燈缺乏黃燈一色。後來黃燈的發明,這說起來還與一箇中國人有關。

上海红绿灯简史

胡汝鼎(1905-1985)

胡汝鼎,字彝芬,杭州人。早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後進入愛迪生任董事長的通用電氣公司工作。一天,他站在繁華的十字路口等待綠燈信號,當他看到紅燈而正要過去時,一輛轉彎的汽車呼地一聲擦身而過,嚇了他一身冷汗。回到宿舍,他反覆琢磨,終於想到在紅、綠燈中間再加上一個黃色信號燈,提醒人們注意危險。他的建議立即得到有關方面的肯定。於是紅、黃、綠三色信號燈即以一個完整的交通設施出現在世界上。

上海红绿灯简史

1927年,胡汝鼎因發明變速電機和紅綠燈轉換時中間所出現的黃色而獲得獎勵。

由人工轉變為自動

上海街頭究竟何時出現三色紅綠燈,目前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估計是在胡汝鼎發明黃燈之後,但相距時間不會太長。

上海红绿灯简史

1917年,上海街頭的紅頭阿三

到20年代初,上海主要街頭陸續出現了人工控制的交通崗亭和紅綠燈,在英租界,由指揮交通的紅頭阿三爬上崗亭手工操控。在法租界和華界,也分由別安南巡捕和中國警察負責操縱。

上海红绿灯简史

20世紀30年代的霞飛路

約在1936年,福州路與江西路最先裝上自動轉換的電氣紅綠燈,稍後,南京路與四川路交叉點,也改用這樣自動的紅綠燈,不再需要巡捕指揮,當時許多吃巡捕飯的人,都擔心以後失業。因為上海電話公司改用自動電話之後,也減少了不少接線員。

被無視的紅綠燈

如果說電車是上海一道流動的風景線,那麼紅綠燈就是上海的眼睛,它日夜俯視著這個城市與市民的匆匆腳步。

上海红绿灯简史

穆時英的《上海的狐步舞》

透過紅綠燈下的景象,刻畫了上海的絕世浮華

上海红绿灯简史

“電車噹噹地駛進佈滿了大減價的廣告旗和招牌的危險地帶去,腳踏車擠在電車的旁邊瞧著也可憐。坐在黃包車上的水兵箍著醉眼,瞧準了拉車的屁股踹了一腳便哈哈地笑了,紅的交通燈,綠的交通燈,交通燈的柱子和印度巡捕一同地垂直在地上。交通燈一閃,便湧著人的潮,車的潮。”

上海红绿灯简史

上海馬路車水馬龍,顯得十分繁榮,但交通事故也長期居高不下。雖然普遍安設了紅綠燈,並有巡捕在十字路口指揮車輛、行人通行,為何作用不大?主要原因還是交通意識淡薄,對紅綠燈幾乎視而不見。

當年的新聞報紙常有這樣的抱怨:“各馬路上兩邊水門汀路為人行道,專為人們步行而設。穿過馬路,既有紅綠燈示眾,又有警捕指揮,如人們能依此而徐行慢步,自少意外橫禍。奈有不經意人常常喜歡在馬路當中踱方步,穿過馬路也不依照紅綠燈之變換和警捕的指揮,急劇急地衝過去。逢到汽車疾駛而過,不及剎車,往往肇事,其原因都屬於此。”

城市化的生活需要法律和法規的約束,這是上海市民經過長期觀察和親身體驗後得出的結論。紅綠燈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城市街頭的無序,大大減少了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是,當紅綠燈以既定的時間有規律地轉換,以一方的禁止來對應一方的前行,司機便有了一種可以遵循的規則,這種規則不僅予己方便,更要與人方便。而行人在被賦予了一種可以安全地行走的狀態之際,也被要求充分地注意他人的需求。

交通規則是法律,紅綠燈是法律的具象形式,使人們知道在獲得的同時,也需要放棄。紅綠燈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城市面貌,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意識。

上海红绿灯简史

看懂上海粉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看懂上海管理員”申請入群(申請時請註明“看懂上海入群”字樣)。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

點擊“閱讀原文”還可下載看看新聞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